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从公平的依据引发的思考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从公平的依据引发的思考

2021-02-1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与人文]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06年第6期(总第1 25期) 文章编号:1003—6636(2006)06—0089—03;中图分类号:F036;文献标识码:A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 ——从公平的依据引发的思考 冯朋波 (暨南大学经济学系,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人类社会一直在两种法则的支配下活动,一条是自然法则,一条是社会法则。自然法则是效率的原因,遵循了自然 法则,就坚持了效率;社会法则是公平的依据,遵循了社会法则,就维护了公平。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是矛盾统一 的。一方面,没有公平,效率不能得以维持 没有效率,公平将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坚持了效率,往往损害了公平; 维护了公平,往往损害了效率。但两者的关系,绝对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蛋糕在做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就一直 形影不离。因此,处理两者的关系,应当是以牺牲最小的公平换取最大的效率,牺牲最小的效率换取最大的公平。 关键词:公平:效率:自然法则;社会法则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and Efifciency ——Th0ughts Triggered by the Basis for Equity FENG Peng—b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2,China) Abstract The human society has been subject to two kinds of law.naturla law and socila law.Natural law is the reason for eif— ciency,and abiding by it upholds efficiency;social law is the basis of equity,and following it maintains equity.Natural law and socila law are the unity of opposites.On the one hand,efficiency could not be maintained without equity;equity would be out of the question without efficiency.On the other,persisting in efifciency often harms equity and safeguard— ing equity often injures efficiency.But their relationship is not one of priority.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cake,they follow each other like shadow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trade off for maximum efifciency at the minimum expense of equity and bade off ofr maximum equity at the minimum expense of efifciency. Key words:equity;efifciency;natural law;socila law 展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能只重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 视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当前我国要缩小收入差距, 题,也是近年来政治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卫兴 防止两极分化,把“公平分配”放在优先地位,将公平 华、孙咏梅的研究综述,理论界对效率与公平关系有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效率与公平并 以下三种观点: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和效率与公 重论者认为,二者是优势互补的关系,轻视其中一个 平并重论。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必然会对另一个因素产生损害。… 保证,只有蛋糕做大了,才能保证人人有份。公平优 两者关系问题不仅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也是伦理 先论则认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 学、政治学、哲学探讨的问题。在两者关系的争论中, 收稿日期:2006—09—26 作者简介:冯朋波(1981一),男,山东博兴人,暨南大学经济学系国民经济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投资 经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夹杂着对公平、公正、平等等概念的不同界定。程立 显从伦理学角度,徐祥生从哲学角度,姚洋从政治学 角度对公正的概念做了不同的界定,吴忠民则对公 正、平等、正义等概念进行了区分。E2j实际上,公平作 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经济关系和评 价主体利益之间关系的反映,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 集团对公平持有不同的看法_jj。只有对公平的依据 做出解释,才能对公平的概念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 领导和统治A的力量,A成为B的奴隶,“成为奴隶 或成为公民,这是社会的规定,是人和人或A和B的 关系。A作为人并不是奴隶,他在社会里并通过社会 才成为奴隶”E5j,实际上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 点,奴隶社会恰恰是伴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而产生 出现的。但是B有可能杀死A,当然B也可能有更多 的办法,比如饿死A,在没有约束的某些极端情况下, B有可能这么干,甚至仅仅因为情绪化的原因。总 更好的把握。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对应哲学上的自由与公平 关系问题,而这恰恰是罗尔斯“分配的正义观”和诺齐 克“持有的正义观”为代表的两种正义观一直以来争 论不休的焦点话题。在罗尔斯那里,分配的原则不同 于简单的物质资源分配,而是立足于两个“正义原则” 的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这里的“公共资源”比经济学 中的“公共物品”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表现为“物质” 与“超物质”两种形态,包括物质公共资源、精神公共 资源、自然公共资源、体制公共资源、机会公共资源和 职务公共资源等。他批判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主张以 平等的权利为基础的正义观来取代长期占统治地位 的功利主义,从而达到一种“公平正义之秩序良好的 社会”。但是,权利公平的依据在哪里呢? 在诺齐克看来,公平是对自由的侵犯,而自由是人 的天赋权利,任何侵犯都是不允许的。他的分配的正 义就是寻求财富“持有”的权利,只要经济自由的市场 条件是合理的,财产获得是正当的,“持有”就是正义 的,也是无须争议的。他反对国家拥有更多的公共资 源,尤其是权利资源;反对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的任 何性质的分配和再分配。对于公共资源,他认为即使 是政府用于社会救助,在理论上也是不可以证明的。_4』 很多人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形成所谓的自 由主义市场观点,即任何对效率的侵犯都是不允许 的。很多人也持相左的观点 认为社会需要公平,但 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释,对自由主义的观点也 没有很好的批判。 实际上,“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 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j,人无往不 在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 发展到什么程度”_6』,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不是完 全对立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在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 的,这种关系源于天赋个体差异下的社会分工。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分工的表现尚不 明显,社会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合作关系。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有A、B两个人,由于天赋个体差异,B在 体力、智力方面优于A,那么在面对大自然,同大自然 斗争过程中的一个结果就是出现了阶级分化,B成为 之,会有这个可能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会导致B在 大自然面前是孤独无助的,一个更可怕的结果是B在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消亡,而这可能恰恰是我们人类 的命运。并且,在奴隶制度下,A和B以及他们的子 女的身份是不可改变的,尽管小A在天赋因素上更适 合做领导者和统治者。在奴隶制度下,整个社会是一 潭死水,是没有流动性的,这样的社会只会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发臭,社会内部存在着极强的阶级对立和社 会矛盾,奴隶社会被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封 建社会代替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一个更进步的社 会,这表现在社会的流动性加强,通过社会内部人们 之间的竞争增强了整个人类对抗大自然的能力,促进 了人类的进步。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2500多年就要 归功于科举制度,他把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 制度化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增强了,尽管这一 制度在后期把中国社会导人了错误的方向,是对先人 心智的巨大浪费。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用商品这一纽带联系起来, 用来生产商品的资本的所有者日益在社会关系中居 于主导地位。发达的商品经济要求自由竞争和更加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反映在人的权利上要求自由和 平等。但是自由和平等既是一对孪生兄弟,又是一对 冤家对头。自由的结果导致的不是平等,而是更加的 不平等。天赋的因素在A和B的子女那里发生了变 化,不仅仅包括一定的遗传特征,还会从他们的父母 那里继承一定数量的、能够获得收入的各种财产;每 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接受不同的教育和训练;每个人 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也会给他带来不明显的利益或 损失,而这些社会交往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他出身的 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这里,有些因素是小A和小B 在天堂里投掷硬币的选择。或许我们要服从上帝的 安排,但有些因素是我们可以矫正的,让小A和小B 尽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这会带来整体的最大 的效率。 个人的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囚徒困 境是个天才的证明。但个人的非理性是不是会导致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体的理眭?现实看来,也是会的。国家就是个人非理 性而集体理性的结果,是个人自身利益和人类整体利 益妥协的结果,尽管国家可能做出种种非理性的行为。 国家制订法律规范,设立暴力机关都是为了规范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的这种规范关系中,实现人类 社会内部的相对和谐。而这种和谐是建立在社会内部 的充分流动即人与人之间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的。抑强 扶弱应是国家的应有之意。任何置弱者利益于不顾, 任由强者掠夺弱者利益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社 会形态的变更,朝代的更替或国家的灭亡。 四 按照这个思路,人类社会一直在两条法则的支配 下活动。一条是自然法则,另一条是社会法则。自然 法则处理的是个人在社会内部和自然面前的选择问 题,是物竞天择的法则,在这一法则支配下,个人追求 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择手段。社会法则处理的是人 类整体面对自然的选择问题,追求人类整体和长远福 利的最大化,在这一法则的支配下,人类关心公平问 题,包括代内和代际公平,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财产 税、遗产税、社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法定最低工 资率、免费的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因人口膨胀 国家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制订环境保护法规等一 系列措施,寻求人类的长远发展。而凡此种种似乎都 是反“自由”的。 两者并非并行不悖,相安无事。自然法则是洪 水,而社会法则则是闸门。没有社会法则这道闸门, 洪水将滥发淫威,任意肆虐。穷人和弱者是不能指望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施舍的。“市场需要有 一定的位置,而且需要对市场加以约束。” J【 -2)社 会法则调节着自然法则,却又无时不受到自然法则的 冲击和压力。因此,任何企图用社会法则扼杀代替自 然法则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然法则的洪水冲 垮社会法则的闸门。因而,社会法则只能顺势引导, 调配其流量和流向,而不可能让社会法则支配一切。 自然法则的领地若被社会法则僭越,“社会便不得不 翻来覆去地选择那些刺激——有些是不可靠的,如利 他主义;有些是危险的,如集体主义的忠诚;有些是不 能忍受的,如强制或压迫。设想一下,国家将不再关 心自身的成就及对积极性的刺激;果真如此的话,下 层的生活水平将与权势阶层的生活水平一同下 降。” ( 05)美好的一厢情愿往往带来的是难以下咽 的苦果,这也是历史的教训。只有两者的相互制约和 结合,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才能汇成生产力的滔滔江 水,流向人类幸福明天的大海。 单纯的从个人和人类某一社会内部的角度探讨自 由与公平、效率与公平等诸如此类的关系,实际上只看 到了自然法则的作用,甚至是对自然法则也只是只见 树木,而对社会法则则是一叶障目,是毫无意义的。 对公平与效率应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认识。自然 法则是效率的原因,遵循了自然法则,就坚持了效率; 社会法则是公平的依据,遵循了社会法则,就维护了 公平。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是矛盾统一的。一方面, 没有公平,效率不能得以维持;没有效率,公平将无从 谈起。另一方面,坚持了效率,往往损害了公平;维护 了公平,往往损害了效率。但两者的关系,绝对不是 谁先谁后的关系。蛋糕在做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就 一直形影不离。因此,处理两者的关系,应当是以牺 牲最小的公平换取最大的效率,牺牲最小的效率换取 最大的公平。 五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看到了 自然法则的威力并加以迷信和崇拜,在对社会公平问 题的处理上,有些迟疑甚至对社会要不要公平都产生 怀疑。这种无视和破坏社会法则的行为都是短视、狭 隘和危险的。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大声疾呼,关注社会 公平的原因所在。 关注是关爱的起点,但仅有关注是不够的。社 会公平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富人对穷人的施舍, 实际上道德高尚者和道德卑劣者都在少数,“天下 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才是社会的 常态,也是自然法则的“众妙之门”。我们应当鼓励 国家在社会法则的范围内干预社会的公平问题。有 人担心这为国家以社会整体利益的名义剥夺个人权 利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国家往往成为既得利益阶 层的工具,而穷人绝对不是这一工具的主人。国家 如果不能正当地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才正是 我们所担心的。 参考文献: [1]卫兴华,孙咏梅.2005年政治经济学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J].理论视野,2006(2). [2]徐琛,杨爱林.社会公正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5(7). [3]段忠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J].哲学研究.2000(8). [4]刘须宽.罗尔斯“分配的正义观”与诺齐克“持有的正义观” 的对照研究[J].伦理学研究,2004(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79.22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95. [7][英]詹姆斯-E・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M].北京:北京 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79. [8][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责任编辑:叶晓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