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思考
2022-03-3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1年第8期 (总第194期) 广西社会科学 CUANGXI SHEHUI KEXUE NO.8.2011 (Cumulatively,NO.194)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1.08.002 关于加强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钵系教育的思考 李朝阳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 农民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缺乏相应机制和手段、 农民_Y-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在农民工群体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受到了制约。为此, 需立足现实,以改革创新精神作出多方面的探索,加强农民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关键词] 农民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11)08—0005—04 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是当 前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但对在不同群体中应 如何具体推进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推进农民工中 式、行为准则,继而产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该项工作做到对人民群众全覆盖的关键一环, 还是其取得切实成效的内在要求。 第二,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仅是深化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的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 价值。 一教育是保证农民工群体向工人阶级深度转化的需 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 要。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育的必要性 部分。不断促进农民工群体向工人阶级深度转化, 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已高达两亿多,在这一数 量庞大的群体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 育有其必要性,表现在: 对于我国壮大工人阶级力量、加强工人阶级领导、巩 固工农联盟以及确保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 质都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农民工群体向工人阶 第一,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育是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覆盖面的需 级深度转化也存在一些障碍:其一,当前农民工正处 于从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深度转化的进程中,不可 能马上摆脱农民阶级的阶级意识、思维方式、行为习 惯及政治认识水平,其先进性、组织纪律性等都有待 进一步提升。其二,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其政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成效大小 的关键是人民群众是否理解并进而认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以之为指导投身改革和建设 实践。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 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 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n]。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农 民工作理论宣传、教育和理论武装,使他们理解并认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 治、经济、文化权益存在的缺失也不利于其成长。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指出,农民工权益缺失主要表现在“工资偏低,被拖 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 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 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收稿日期]2011—05—30 [作者简介]李朝阳(1971一),男,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5 李朝阳/关于加强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思考 得不到有效保障”[2]。列宁指出:“改造小农,改造他 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 间。”[3 因此,克服各种障碍,不断推动农民工群体向 工人阶级深度转化,是一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 推进、农民工不断在与新的生产方式相结合中得到 年学生等群体。要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就应理清制 约其成效的因素,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 制约因素之一,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社会对推 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视程 度不够,机制、方法有待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 面:一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锻炼、农民工的各种权益得以落实而逐步实现的较 长时间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用马克思 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 农民工,克服他们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启发并不 断增进其工人阶级意识,无疑是缩短这一过程并增 强党在这一过程中各项工作主动性的重要方面。 第三,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育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培育有文 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新 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是农村中素质较高的一个 群体,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不 仅在与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紧密联系中开阔了眼 界,进一步提高了谋生技能、文化水平,还有更多机 会全面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有更多 渠道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虽然部 分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都愿意并将最终留在城 市,但也有部分农民工会返回农村从事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他们有较高的素质,城市生活的历练往往 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如果有意识地 加强农民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 作,将会促进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素质的进一步提 升,使他们更好地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需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 邓小平曾针对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指出这是“我们 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l4 。这里面就包含 着对农民工伟大创造的肯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农民工能够更自觉地投人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源泉。 二、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发展程度要落后于知识分子、青 6 论体系教育问题往往受到重点关注,而农民工在这 方面的教育相对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了解和 把握农民工群体内在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作出 有针对性的部署尚需一个过程。二是在计划经济体 制下,单位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大多数社会 成员都附属于某一固定单位,党又在单位中建立了 自身组织系统,整个社会实际形成了以党的基层组 织为轴心的单位制社会结构,街道、居委会所负责的 只是数量很少的没有为单位所覆盖的社会成员。与 此相应的是,城市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教育的基点是依托单位的党组织。但农民工大多 数属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即或是在正规单位的边缘 地带就业,或是在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多 数缺乏健全的党组织,也难以有自觉承担推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体力量。由于大量 的农民工生活工作的重心在城市社区,客观上要求 城市社区特别是城市社区党组织承担起这一使命。 而城市社区党组织力量有限,且其长期关注的是原 有城市中没有为单位所覆盖的人员,还没有做好充 分准备,目前也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这 项工作。因此,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教育的任务往往成为工作中的一个空白点,制度、 机制等均不健全,从而影响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制约因素之二,农民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教育需求不足。从客观上说,农民工需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但农民工又存在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需求不足的问 题。这固然有如列宁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 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 去” 的原因,但是也有其他现实原因。一是农民工 的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由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部 分农民工难以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武汉市的调研 表明,在问到“如果您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自己处理 不了的问题时,通常会向谁求助”时(可多选),农民 工选择最多的前三个是:“朋友、熟人”、“同(老)乡” 和“家人、亲戚”,比例分别为57.2%、47.9%和 40.4%。而选择求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法院 (法庭)”的分别仅占17.7%和10.4%I6]。这说明, 农民工在有困难时,首先考虑的是依靠业缘、地缘和 血缘关系,而不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可见,农民工的 弱势群体地位和弱势群体心理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需求的 程度。二是实践与理论的反差。对待问题,农民工 不是单从理论上而更多的是根据实际来看待。在总 体上农民工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 性,但一部分农民工对理论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认为 理论学习不学习影响不大。同时,社会上的腐败现 象、贫富差距拉大、不和谐的因素等,都影响了农民 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需求。 制约因素之三,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文化 生活比较单调、粗糙。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调 研,2009年,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 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 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10.4% J。各级学校是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多数农民工为初中及 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现实表明,他们难以通过学校 的政治教育接受较系统的相关教育,总体较低的文 化水平限制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理解、接受。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 剧、综艺节目,青年农民工使用网络也多是交友、玩 游戏,而对更多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及其实践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和网络新闻报道的注 意度不够。 制约因素之四,农民工人党难、党员发挥作用效 果不明显。自我教育是在农民工群体中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农民工自 我教育的重要带头力量无疑是农民工党员。但是由 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和弱势群体的地位,其在流出地 农村党组织和流入地城市党组织入党都存在很大困 难,农民工党员队伍难以发展壮大。如在广州市、长 沙市的调研显示,在1 256名农民工中,只有75名党 员,占6.O%[81。可见,农民工群体缺乏一个稳定而 有力量的自我教育的队伍。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一部分农民工党员变成了“口袋党员”、“流失党 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甚至在工作单位中隐瞒共 产党员身份,因而难以发挥其在包括推进中国特色 广西社会科学2011.8/中共执政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民工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在农民工群体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既需要我们发扬优良传统, 更需要立足现实,以改革创新精神作出多方面的 探索。 第一,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各级 党组织、广大党员都应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教育,认识到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教育事关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安全,必须 认真研究、总结这项工作的特殊性、规律性,发挥好 领导作用。应注意采取措施在农民工中发现、培养 优秀分子,消除制约农民工人党的因素,努力做到哪 里有农民工群体,哪里就有党员。同时,与建设马克 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相结合,提高农民工党员的思想 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逐步减少“口袋党员”和“流失 党员”,使广大农民工党员都能真正成为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及一定范围内自觉的传播者。 第二,科学确定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教育的重点内容。科学确定推进农民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该项工 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定重点内容的原 则,应从农民工群体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需求的迫 切程度。在目前阶段,以下四方面可以被确定为重 点:一是涉及农民工各项权益的党的政策、理论,如 促进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 民工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二是解决农民工工作生 活中所困惑的重要思想问题,如怎样看待当前的腐 败问题、如何看待贫富差距问题等;三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教育等。 第三,提高农民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教育需求程度。提高农民工的主体需求程度是该 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另一关键环节。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中,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大众化的过程与解 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 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利益相结 合,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并以此为指导投身于革命中。因此,应将推进农民 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解决农民工社 7 李朝阳/关于加强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思考 会弱势群体地位问题相结合,也就是与切实保障农 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等问题相结合,以逐步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观点。应注意采取各种 方式活跃农民工文化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但要防 止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倾向蔓延。 第六,为城市社区配置相应资源,发挥城市社区 使农民工在感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 导从而利益不断得以增进的进程中提高接受理论教 育、理论武装的积极性。目前,保障农民工权益所涉 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核心问题有二,即改革户籍制度 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社会的实际 党组织在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 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考虑到企业经济组织的属 性,其不可能承担太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承受能力,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剥离依附在户籍制 度上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权利,使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 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 利等。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可按照“从无到 有、逐步改善、最终并轨”的政策路径,逐步建立起包 括农民工在内的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彻 底解决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障差别问题。当务之急是 解决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这一突出问题,建立农民工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必要的工伤 保险及大病医疗等救助、养老保险制度。 第四,加快培养一支深入农民工工作与生活,了 解农民工思想动态,善于把党的理论转化为农民工 所喜闻乐见的语言的宣传队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来到工 农大众中,与工农同生活、同劳动、同革命,了解他们 的喜怒哀乐、利益诉求,用群众的话语宣传革命的理 论,实现与工农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教 育。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队伍必须从 “象牙塔”、从机关大院中走出来,从走近农民工到逐 步走进农民工,踏踏实实地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农民 工真实的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既应注意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成就去说服农民工,又应用农民工愿意听、听 得懂的语言,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通过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深奥变浅显、从抽象变具体来 吸引农民工。 第五,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生活比较 单调粗糙影响了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应着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应从农村教育这一源头开始,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 高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水平,奠定青年 一代农民工良好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政治素养。应注 意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维 权能力教育,在加强这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人当 8 体系教育的政治职能,而且多数农民工并没有正式 在单位工作。因此,要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就必须依靠政府和城市社区。 政府目前正在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转变职 能,被转换的职能由城市社区来承接,过多依靠政府 来解决问题不是合适选项。基于农民工生活在社 区,相当多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的工作也在 社区的现实,城市社区特别是城市社区党组织应在 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中发挥 重要作用。而问题是,目前城市社区的资源相对缺 乏,多数城市社区党组织力量单薄,无力承担这一职 能。这样,需要有关部门积极作出政策调整,按照权 责一致、费随事转的原则,对城市社区加大投入,健全 城市社区党组织,培养骨干力量,创新社区活动方式, 调动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城市居民、农民工的积 极l生创造性,不断取得推进农民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 见[N].人民日报,2006—03—27. [3]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6:53.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238. [5]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29. 、 [6]徐增阳,黄辉祥.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 况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2,(6). [7]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 查报告[EB/OL].国家统计局,2010—03—19. [8]邓秀华.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效能 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2010,(3). [责任编辑:黎伟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