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国内广电传媒融合转型的思考等10 则

对国内广电传媒融合转型的思考等10 则

2021-04-2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对国内广电传媒融合转型的思考等10 则

作者:暂无

来源:《声屏世界》 2017年第9期

对国内广电传媒融合转型的思考

一是实行“一把手”工程,统筹做好新媒体平台的顶层设计。由于国内广电传媒体制的特殊性,广电传媒“一把手”对广电传媒的融合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一把手”真正负责融合转型搞不起来。二是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和运行机制,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肠梗

阻”。不论是“广电+”也好,“互联网+”也好,目前广电传媒旗下新媒体形式虽已广泛布局,但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还未形成。三是引入新媒体元素,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并嵌入大数据因素形成“PGC + UGC + DGC”优势。在广电传媒融合转型过程中,除要继续保持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专业优势之外,大力开发用户内容和利用大数据新闻,成为广电传媒加入“新媒体元素”的重要手段。四是充分借助和利用广电节目内容资源优势,从节目内容“搬运工”转为节目内容的“剪刀手”。当然,无论是“搬运工”还是“剪刀手”,还是要依靠广电传媒母体本身的优质内容和“两微一端”的传播优势,生产吸引受众的优质内容。五是利用广电传媒拥有的影响力,用有特色的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不管受到新媒体的何种冲击,目前广电传媒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深入社区做活动时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而广电旗下的新媒体相对于其他新媒体来说其优势也显而易见。六是用好品牌主持人资源,打造“吸睛”时代的“网红”。主持人是广电传媒的特色资源,特别是品牌主持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相当大,更是具有超强的“吸粉”能力。在媒体融合时代,广电传媒要顺势而为,将主持人打造成具有正能量的“网红”。(据张春朗于《现代传播》2017年第8期)

我国移动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引领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移动传播。在未来,新的传播技术与网络技术将进一步赋予移动传播新的传播可能性,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与使用。二、内容与社交将成为移动传播的致力点。随着用户对高质量传播内容的追求,优质内容的传播将成为未来移动传播布局的热点。与此同时,社交化已经成为当前移动传播的主要特点之一表现出强大张力,使得移动传播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形态。三、移动传播将与其他传播形式持续博弈。移动传播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不断倒逼着大众传播的革新与演变,同时也为自媒体、内容生产者提供了移动传播的条件与平台。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不断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渠道、形式、内容与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媒体积极布局移动传播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黄楚新 彭韵佳于《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8期)

融媒体避免形式创新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为了形式而形式,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有的报道单纯追求形式创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走向娱乐化。在个别视频报道中,花里胡哨看上去玩得很热闹,到最后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即使表达了一定的主题,但由于形式过于轻浮,弱化了主题传播。误区二:内容不够形式补,不伦不类,空洞无物。有的采访扎根不深,挖掘到的“干货”少,试图通过形式创新弥补内容缺憾,然而没有强大足量的内容作为依托,形式创新则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误区三:内容强大形式弱,隔靴搔痒,“主诉点”被淹没。如果说前两个误区是“用力过猛”和“偷懒耍滑”,该误区就是“有劲不会使”。很多报道采访到的内容很扎实、很震撼,但发表出来以后却波澜不惊,就是因为形式创新不足,或者为了体现创新,随便弄了个“形式”就算完成任务,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导致主题不突出,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被形式淹没。(据赵东辉 田建川于《中国记者》2017年第8期)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创新的三个思考

思考一:巩固内容优势。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拥有先天优势,由于网络媒体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和时尚用户,不像电视媒体覆盖的是所有的用户群体,因此,在内容的选择和覆盖上,电视媒体的可选择性更强,也更具发挥空间。思考二:提升观看体验。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电视媒体可以强化画面展示的优势,通过高清节目制作、大场面展示等,提升用户观看电视媒体的体验,将用户从电脑前吸引过来。其次,通过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改造,提供点播、互动、电子商务等服务,提高电视媒体的互动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观看需求。最后,提高电视节目的观看效果。思考三:全媒体演进。电视媒体应该主动出击,在战略层面上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巩固在媒体传播价值链上的地位和优势,而不是单纯应对,任由网络媒体的冲击。只有掌握了内容制作与授权的上游产品,吸引了下游的观众与网民,甚至集纳了各类固定与移动的播放终端,才有可能成为未来媒体行业的引导者与掌舵者。(据李云洁于《电视研究》2017年第8期)

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国家统计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核算后,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按行业分,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1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872亿元,增长13.0%,占9.3%;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6024亿元,增长17.5%,占52.1%。与此同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所涉及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7个类别中,2016年,增加值占比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消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广电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平淡 下半年发力黄金档

目前,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经落下帷幕。2017年上半年,广电板块整体保持了业绩增长的势头,但是增速有所放缓,业界对后市仍持乐观态度。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传媒板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8%,增速较2016年同期21.72%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传媒板块主要增速来源于游戏(37%)、技术增值与服务(29%)、营销(17.5%)以及影视动漫(9.0%)。虽然影视行业的营收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放缓,但是随着影视剧确认收入进度、台网购剧进度的加快,以及电影市场整体的票房重回增长,预计公司的业绩将大大改善。开源证券分析师韦祎亦认为,“影视行业进入下半年,上半年失意的影视公司有可能迎来业绩拐点。按目前的速度,下半年黄金档期要多一些,包括国庆节及圣诞前期,应该会比上半年好一些。正常情况下,下半年业绩会比上半年有10%—20%的增长。”(消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现代军旅剧火热荧屏 立足当下更受青睐

与过往抗战、谍战题材平分军旅剧市场不同,今年现代题材军旅剧逐渐发力分得一杯羹。自《战狼2》在大银幕掀起热潮后,电视荧屏同样劲刮现代军旅风。继《深海利剑》《反恐特战队之猎影》后,《维和步兵营》《特勤精英》将分别在江苏、湖南卫视热播。这批现代军旅

剧所聚焦的潜艇兵、反恐部队、维和部队、消防官兵等题材都是此前军旅题材剧中鲜少涉猎的,除了解密,它们对当下中国军人风采的展现,更令观众有新鲜感和追剧欲。与这批现代军旅题材剧同期亮相的,不乏经典翻拍剧《林海雪原》与《绝密543》等年代题材的军旅剧,虽然兼有大咖助阵与传奇元素,但描写当下中国军人风采的电视剧,从收视与口碑来看,显然更具吸引力。(消息来源:《长江日报》)

五大卫视押注头部剧“钱景”难料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及同行业的竞争,为了保持收视率并获得更大的市场,包括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在内的国内五大卫视纷纷对2018年的重点电视剧项目排兵布阵。从目前陆续举办的新一年度秋季招商会来看,五大卫视不约而同地将砝码压在了《赢天下》《如懿传》《扶摇》三部剧上。而在经历了网络平台头部内容强烈猛攻、广告明显分流的2017年,2018年对于各大卫视来说将会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仔细观察片单中的作品内容可以发现,五大平台的选择存在不少共性,比如不乏多部未播先火的电视剧作品,演员表中汇集了周迅、霍建华、陈坤、范冰冰、汤唯等多位大牌明星。其中也能看出不同卫视排兵布局过程中的差异,如湖南卫视将不少位置留给同属于湖南广电集团的影视公司,北京卫视则以都市情感剧为主,而浙江卫视选择了不少反腐、刑侦、谍战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消息来源:《北京商报》)

中缅媒体首次合办电视栏目《中国电视剧》开播

中国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办的《中国电视剧》栏目,于8月22日晚在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当晚播出的首个剧目是由中缅双方联合译制的中国电视剧《你好,乔安》。22日上午,《中国电视剧》栏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总部举行了隆重的开播仪式。该栏目是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合办的第五个电视栏目,每周一、周二和周三晚黄金时段播出,每年将固定播出两台联合译制的优秀中国影视剧约160集。(消息来源:新华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