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备课的着力点

教师备课的着力点

2020-01-1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师备课的着力点

【摘要】备课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经历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怎样备好课?备课是应在什么地方下功夫?本文结合我自己的长期做法,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大功夫”和”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谈点体会。

【关键词】教师 备课 着力点

备课是每一个上课教师必须进行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这是大家公认的,无可非议。但如何备好课?备课时应在什么地方下功夫?这就各有看法,各有做法,我的体会与做法是:

1.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大功夫

特别是章节的开始及新课题的引入或知识点间的联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是为了调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深刻,而且能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系统的知识结构中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并在了解这些各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学习如何抽象、概括而创造新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比较贴切的问题情境,常常不容易,因为这要求教师熟悉教材的内在联系,还要熟悉一些数学的发展历史,但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在备课时经常下功夫考虑创设问题情境,也就会使自己不断加深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会促使我们去关心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因此,备课时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功夫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个成熟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的最好方式。

对某些新课,有时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多数情况下,应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的必然情境,有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新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即使重要内容也应在所不惜!但对年轻教师来说,往往拘泥于课本安排,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课本的书面叙述必受诸多因素的约束,往往偏于顾及知识的逻辑结构,难以更多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的备课应该充分考虑弥补课本的这种不足。

再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大家熟知的教育格言,其实质是提倡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而培养学生独立性的主要途径是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鼓励学生提问题甚至躲避、压制学生提问题的教师也决不是高明的教师。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无疑能起一种提问题的示范作用,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2.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

这主要是指对例题、定理、公式等问题的解法、推理论证、计算过程的思路分析,数学总是离不开这些思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听老师讲,觉得很”明白”,但不知道老师是怎样想出来的,过后又忘了,又不明白了。这是”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自己”讲清楚”,那么学生就很难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要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既要了解他们的前面知识基础,又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在备课时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立场上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是怎样想出来的?这就是说,要分析思路,不断地反思,要把曲折的思维过程作必要的启发、诱导与介绍,不是只讲加工整理了的思维捷径。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给青年学生作数学竞赛讲座时,就常常把解题的思维过程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亲切地告诉学生:”你们不要以为数学家解题一解就出来,数学家和你们一样,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走弯路的。但这些弯路是有价值的,没有这些弯路怎么会有直路呢?”华老的这些话饱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从数学的发展历史看,哪一个数学知识的进展不是经过数学家们曲折的思维劳动后提炼而凝成的?所以我们今天还必须继续学习华老的数学思想。教师备课也好,上课辅导也罢,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