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 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 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
.
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第二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 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 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 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
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 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8、 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对) 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错) 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对)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错)
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对) 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对)
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错) 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错) 三、 简答题
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 四、 分析说明题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五、 计算分析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
政府支出G=50,求:
(1) 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1) IS和LM曲线;
(2)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1) 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2) 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Y=C+I+G,I=20+0.15Y,C=40+0.65Y,G=60。求: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
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
第二单元答案:
一、B、A、B、D、C、D、B、A、A、D、A、C、B、C、C; 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
.
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四、1、(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2、(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 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 (2)联立得:Y=950; r=10。
3、(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 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 (2)联立得:r=6;Y=3500。
4、(1)联立得:r=25.7,Y=4572;
(2)产出3000高出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高于均衡利率,利率将会下降。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又引起利率提高。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 5、(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1-0.65=0.35。
(2)Y=C+I+G得:Y=600,C=430,I=110。 6、(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0.9)=10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2)不会变。如果消费增加15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5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第三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
.
.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三、 简答题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
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四、 分析说明题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求: (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 (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
3、已知: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
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0.4Y+1.2/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
.
储蓄函数S=-50+0.25Y。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第四单元答案
一、D、A、A、B、A、D、D、D; 二、错、对、错、对、对; 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
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
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
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
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 由M/P=L得LM曲线:r=-100/P+0.4Y 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
(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 (3)由Y=C+I+G得:Y=190/P+162 P=10,Y=181;P=5,Y=200。
(4)LM曲线为:r=0.4Y-140/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
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
(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
.
.
(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由Y=C+I+G得:0.3Y+25r=1030;
由Md/P=Ms得:0.2Y-50r=400。 联立得:Y=3075;r=4.3。
4、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故0.25Y+2000r=245;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 ,故0.4Y+1.2/r=200; 联立得:Y=500, r=0.06。
第五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2、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4、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6、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 A、只存在于长期; B、只存在短期; C、长短期均存在; D、长短期均不存在。
7、认为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 A、凯恩斯主义流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8、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0、 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 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2、 由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3、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14、 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 )
.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5、 通货膨胀使货币财产所有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6、 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7、 通货膨胀使利润收入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8、 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
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 二、 判断题
1、在供给型通货膨胀情况下,若扩张总需求,则价格水平提高。( ) 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
了充分就业。( )
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
2.5%。( )
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 5、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
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 )
6、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 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
货膨胀。( ) 8、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
垄断。( )
9、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学派,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
政策的不同态度。( )
10、 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一定增加。( ) 三、 简答题
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2、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3、货币主义学派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4、如果现在社会上失业率很高,人们估计政府要实现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
还是理性预期?为什么?
5、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原因的? 四、 分析说明题
1、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有利论和不利论的理由各有哪些?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某国价格水平在1998年为107.9,1999年为111.5, 2000年为 114.5。求: (1) 1999年和 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2) 若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计算2001年的通
货膨胀率。
(3) 若2001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gp=36/U-10,其中P和U均为百分数表示。
.
.
求:(1)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第五单元答案:
一、B、B、A、A、C、B、D、A、C、A、B、B、A、A、B、B、A、C。 二、对、错、错、错、对、错、对、对、对、错。
三、1、凯恩斯认为: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
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2、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3、(1)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因此,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2)在长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一方面,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即长期中,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无效。
4、属于理性预期。这是根据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
两者的关系,人们预计政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联系人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即使短期中,政府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历作出,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 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萧条阶段。凯恩斯将总需
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力)与利息率水平。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两种需求都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四、1、(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
.
.
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 3、(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五、1、(1) gp1999=(111.5-107.9)/107.9×100%=3.34%; gp2000=(114.5-111.5)/111.5×100%=2.69%;
(2) gp2001=(3.34%+2.69%)/2=3.015%;
(3) 2001实际利率 =6%-3.015%=2.985%。 2、(1) gp=36/2-10=8;
(2) gp=0, 36/U-10=0, U=3.6;
(3) U1=U(1-20%)=0.8U, gp1=45/U-10。
第六单元 一、 选择题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 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C、大量工厂倒闭; D、大量机器更新。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A、库兹涅茨周期; 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A、蒸汽机; B、 钢铁; C、汽车; D、纺织。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A、外部因素的变动; B、乘数作用;
C、加速数作用; 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8、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判断题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对)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对)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错)
.
.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对)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错)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错) 8、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错) 三、 简答题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四、 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第六单元答案:
一、C、D、C、C、C、D、B、A; 二、对、对、错、错、对、错、错、错;
三、1、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
生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
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3、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投资过渡
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4、纯货币理论认为,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周期的唯一根源。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
经济的扩张。但是,银行信用不可能无限制扩张。黄金准备金和国际收支因素会迫使银行收缩信用。银行信用的收缩导致整个经济的收缩,经济逐渐进入危机。经过危机,银行的准备金逐渐增加,下一轮的扩张又开始了。
五、1、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2、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其作用是两方面的。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
.
.
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4、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
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
第七单元
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
储蓄率应达到(A)
A、28%; B、30%; C、32%; D、20%。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B)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B)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
.
10、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11、 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2、 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B)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13、 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增长。
14、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B)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15、 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模型是(D) A、哈罗德模型; B、新古典模型;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D、新剑桥模型。 二、判断题
1、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错)
2、只要有技术进步,经济就可以实现持续增长。(错)
3、哈罗德模型认为,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会收缩。(对) 4、新古典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对) 5、新古典模型认为,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对) 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同样的问题。(错)
7、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及个人福利的增加。
(错)
8、在经济增长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资本。(错) 三、简答题
1、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2、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哪些? 3、简述经济增长的含义。 四、分析说明题
1、新古典模型怎样论述一致性条件的实现机制?
2、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资本增长率为K=2%,劳动增长率为L=0.8%,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Y=3.1%,资
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a=0.25,问;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为多少?
2、假设国民收入中资本的份额a为0.4,劳动的份额b为 0.6,资本的供给增加了6%,
而劳动供给下降了2%,对产出的影响会怎样?
3、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为15%,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为5%,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 30%:(1)社会储蓄率为多少?(2)若劳动增长率为2.5%,资本生产率为0.25,一致性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应如何调节?
4、设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P/Y)为0.2;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p为 0.4,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为0.2,资本-产量比率为3,试根据新剑桥模型计算:(1)储蓄率;(2)经济增长率;(3)如果Sp、Sw、C都不变,要使经济增长率达到12%,P/Y与W/Y
.
.
分别应该是多少?这时收入分配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七单元答案
一、A、B、A、A、A、B、B、B、A、C、D、B、A、B、D; 二、错、错、对、对、对、错、错、错;
三、1、经济增长的源泉要说明哪些因素导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的增加、资本
存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其中,劳动的增加不仅仅指就业人数的增加,而且包括就业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教育程度等等。资本和劳动的增加是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包括发现、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生产新的产品,降低产品的成本。技术进步能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更为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 2、(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革;(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四、1、新古典模型认为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保证一致性条件的实现。一致性条件实际上就是等于合意增长率的资本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即劳动增长率)。当二者不相等时,价格机制会促使二者相等。具体地:(1)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会使资本价格下降,劳动价格上升。这样企业会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减少。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合意增长率下降。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下降,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2)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会促使资本价格上升,劳动价格下降。这样企业会减少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增加。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下降,合意增长率提高。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提高,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
2、(1)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的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不足。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累积性持续扩张;(2)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投机倒把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4)如果Gw 劳动和资本的综合贡献率为:aK+bL=1.1%;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为3.1%。 两者的差额即这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为3.1%-1.1%=2%。 2、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综合增长率的影响为:aK+bL . . 资本的贡献为:aK=2.4%;劳动的贡献为:bL=-1.2%。 两者的综合贡献为:aK+bL=1.2%。 说明资本供给增加使总产出增长了2.4% ,而劳动供给的减少使总产出下降了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相抵后,总产出将增长1.2%。 3、(1)S=15%×30%+5%×70%=8%; (2)S1=8%×0.25=2%<2.5%; 说明一致性条件不满足,必须使社会储蓄率提高,设为S2 则S2×0.25=2.5%,得S2=0.1 设应将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调整到X,则: 15%×X+5%×(1-X)=0.1, X=50%。 即应使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各占总收入的一半。 4、(1)S=0.2×0.4+0.8×0.2=24%;(2)G=S/C=24%/3=8%; (3)12%×3=X×0.4+(1-X)×0.2; X=80%。 即P/Y=80%;W/Y=20%。说明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经济增长以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为前提;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第八单元 一、 选择题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付。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5、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7、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8、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 . .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10、 在凯恩斯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1、 在古典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2、 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13、 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4、 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15、 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2、内在稳定器能保持经济的稳定。( ) 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都可以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 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 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 定。( ) 6、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7、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 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 8、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10、 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 三、 简答题 1、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2、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为什么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 3、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4、扩张财政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 分析说明题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 ,投资函数 I=20-3r,货币的需求 L=0.2Y-0.5r,货币供给 M=50。(1)求IS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2、设IS曲线为 LM曲线为 . . 求:(1)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2)政府购买增加50的效应;(3)货币供给增加20的效应。 3、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 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 4、设债券的收益为20万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 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第八单元答案 一、C、B、A、A、D、C、D、C、A、B、A、A、D、C、D; 二、错、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 三、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乘数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 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就越小。 2、在一定利率和价格水平上,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数量会保持一定比 例。增加货币供给会打破这一比例,使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比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多一些,因而会增加购买一些金融资产,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在债券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这里价格不变条件下很重要,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价格也随之上升,则货币需求会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会被价格上升所吸收,人们就可能不再多出货币去买债券,于是利率可能不会下降。 3、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 决策,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认为,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具体来说,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刺激总需求,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是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需求,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4、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意味着总需求 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提高。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四、分析说明题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应恰好相反。(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 2、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向右同方向和同 . . 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3、(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 五、计算分析题 1、(1)由Y=C+I得IS曲线为:Y=480-8r 由L=M得LM曲线为:r=-100+0.4Y (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得均衡产出为Y=305;均衡利率为r=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是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为: 再联立得均衡产出Y=352,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r=41,利率提高19。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仍为22时的均衡产出为:Y=504;均衡产 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而上述已计算了利率提高后的效应为47。由此,挤出效应为:199-47=152。 2、(1)均衡产出为304;均衡利率为22。 (2)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为504,产出增加200;均衡利率为22不变。 (3)货币增加20不改变均衡状态。 3、(1)15%;(2)667万元;(3)400万元。 4、(1)400元;(2)250元。 第九单元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进口与GDP的比率; 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A、资本性转移; B、间接投资; C、服务; D、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货物; B、服务; C、收入; D、证券投资。 4、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外贸收支; D、恶化外贸收支。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A、减少外贸差额; 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使投资超过储蓄; 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6、美元升值将会( )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A、外汇汇率下降;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 . A、IS曲线向右移动; B、IS曲线向左移动; C、LM曲线向右移动; D、LM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资本内流; 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 D、以上都正确。 10、 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1、 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顺差或逆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二、判断题 1、国内总需求增加,既可增加国民收入,又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因此是绝对有利的。 ( )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对外贸易乘数大于一般的乘数。( ) 3、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4、当国内存在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以通过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同时实现内外均 衡。( ) 5、当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仅仅采用扩张性政策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 ) 6、自由贸易可以实现全世界经济福利最大化,从而使各国本身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 ) 7、汇率贬值后马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 8、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 9、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 10、 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将更小,是因为总需求 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 三、简答题 1、在开放经济中,若价格、汇率等不变,IS曲线会有怎样的变化?有何经济含义?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4、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5、在顺差的过热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分析说明题 1、为什么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一国国际收支还存在着顺差或逆差? 2、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五、计算分析题 1、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 Y=C+I+X-M, C=40+0.8Y, I=50, X=100, M=0.2Y+30, Yf=500 Yf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求: . . (1)外贸乘数;(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 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第九单元答案 一、A、C、D、D、B、D、C、C、D、D、D、B; 二、错、错、对、对、对、错、错、对、对、对; 三、1、在开放经济中,IS曲线更为陡峭,这表示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原因是:利息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这使收入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在开放经济中,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要购买进口品。这使乘数变小。因此,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顺差导致本币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放本币、回收外币。货币扩张一方面使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增加,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需求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顺差减少。这样,顺差逐渐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则会导致货币收缩,以及进一步的调整,最后使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汇率变动。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逆差减少,趋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则导致本币升值,进行反方向的调整。 4、(1)扩张货币一方面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可取;(2)本币升值固然可以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不可取。 5、(1)紧缩货币可以使需求减少。同时,紧缩货币导致收入减少,进口减少,顺差增加;另一方面紧缩货币导致利息率提高,资本净流出减少,顺差增加。因此,紧缩货币政策不具有兼容性;(2)本币升值一方面使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所以,本币升值政策具有兼容性。 四、1、(1)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形式上看总是平衡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依据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2)虽然平衡表本身总是平衡的,但这并不是说一国的国际收支总平衡的。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是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某些账户而言的。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账户的平衡,不包括非自主性交易如:官方储备账户所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当自主性交易账户总余额出现顺差或逆差时,一国国际收支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2、这主要是由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后,会影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及劳务的国 内外比价。一国货币升值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出口会下降;相反,进口商品本身本币的价格相应下降,需求会上升,因而会扩大进口。 五、1、(!) K=1/(1-c+m) c=o.8 m=0.2 K=2.5 (2) Y=C+I+X-M Y=400 X-M=-10(贸易赤字) (3) X-M=0 Y=350 (4) Y=Yf X-M=-30。 2、在开放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为:Kg=1/(s+m)=10/3 政府支出10亿美元时,收入增加为:△Y=Kg△G=100/3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为: △M=m△Y=20/3 亿美元。 . .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巴南电大 李丹丹 巴南电大网址:http://www.cqbnjs.com 第一部分 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起点的本科开放教育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及格制。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本考核说明和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使用的文字主教材是由侯荣华教授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方经济学》(本科);辅助教材是由刘臣副教授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方经济学导学》(本科)。 四、考试内容分布: 微观部分占总成绩50%左右,宏观部分占总成绩的50%左右。重点掌握的内容占总成绩的7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20%左右,了解的内容占5%左右。第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和十七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程度及基本技能的运用。 命题原则:以教材阐述比较规范的题目作为命题的主要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题除外)。 六、题型及答题要求: 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闭卷。题型如下: 1.单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求准确无误。(每题1分,共15分) 2.多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重点理论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求准确无误。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15分) 3.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问题要求只判断正误即可。判断错误不得分也不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4.配伍题:本题是针对本课程基本概念而设计的,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重点概念、中心概念为主。所谓基本概念或重点概念、中心概念是指在西方经济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回答时只需将左侧的名词与右侧的内容相对应即可。(每题2分,共10分) . . 5.简答题:检查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这一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同时对每个要点要作简要解释。(共两题,共计20分) 6.计算题:检查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学原理的运用程度。回答时要求列出答题步骤和计算公式。微观集中于第二章、三章、四章、五章,我们重点问题中都有本章要计算什么,宏观集中于第十章、十四章,突出的是乘数和增加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国民收入计算。(一题7分,一题8分,共15分) 7.论述题:主要集中在五、六、十三、十四、十五章。该题型检查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理论、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这类问题有两种:一种为深入阐述题,通过对比分析,说明问题的实质,回答时要求首先解释本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问题的基本要点,要点要完整、全面,分析时要有条理、要清楚;一种为联系实际题,回答时要求首先解释本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其次,联系实际时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现象;最后能根据要点联系实际得出小结。(共15分) 七、考试时间及工具 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及绘图工具。 八、考试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留空白,每题必答。 2、做计算题时大家一定要写出相关公式,写清解题步骤。这样做了,即使你最后的答案不正确,也会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切忌做计算题时只写出数字答案。 3、做简答题时,题目中问的问题虽然没问概念,但你最好答一下。如果题型涉及到要你画图的,你就一定要画图,如果说题型没有要求画图的,你可画可不画。画了如果你在理论上答的略欠一些,可能在给分上也是会给予一定的考虑的。 4、论述题不能只答相关要点,必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释。论述题基本上出题的出发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首先需要把问的理论问题阐释清楚。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我们国家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一般理论部分占四分之三的分数,四分之一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所以大家看到这种题不要一看就答,你要看清它的理论部分是哪一部分,先要把理论答清,这个主体的知识你就掌握了,你的分数也就拿到了,然后你再拿着这个问题联系实际,你知道什么程度就答到什么程度。 5、现在考试时间较以前缩短了半小时,而试题量并没有大的减少,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先易后难。 . . 第二部分 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一)期末复习指导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以本考核说明为主。所以大家一定要期末复习指导为向导进行全面复习。 (二)教材《西方经济学》 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离开教材,只有全面、认真的阅读教材,系统、深刻的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才能真正的把握本课程内容,考出好的成绩。 (三)教辅 《西方经济学导学》 导学上列出了各章的重难点问题和综合练习题,是一个大的题库,本次考试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均来自这本书。所以请大家认真复习,导学上所有综合练习题答案我已挂在巴南电大网上。 (四)06秋期末综合练习题 试题如下: 06秋期《宏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资源稀缺是指( B )。 A. 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 C. 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2、均衡价格随着( C )。 A. 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 )。 A.4/3 B. 4/5 C.2/5 D. 5/2 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 C ) A. 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B )。 A.满足程度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 边际效用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 . 6、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蛛网的形状是( A )。 A.收敛型 B.发散型 C 封闭型 D.圆圈型 7、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C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不动 8、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9、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10、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C )。 A.MUA/PA 11、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 B ) 。 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0 12、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C )。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D.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取消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 13、政府把价格压到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 A. 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A和C 14、固定成本是指( A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 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15、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B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1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C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 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7、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²,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 A )。 A.30000 B.5Q-Q² C.5-Q D.30000/Q . . 18、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²,Q为产出数量。那AFC为 ( D )。 A.30000 B.5Q—Q² C. 5-Q D.30000/Q 19、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C )。 A.3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2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C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2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C )。 A.MR=SAC B.MR=STC C.MR=SMC D.AR=MC 2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C )。 A.大于 B.小于 C. 相等 D.没有关系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B )。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 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2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C )。 A.AVC>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SMC≥AC那部分SMC曲线 26、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 C )。 A. 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 B. 企业放弃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 。 . C.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方的反应 D.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常数成本 27、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C )。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28、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D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为负 29、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D.以上均不正确 30、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 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D. 以上均不正确 31、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C )。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D.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32、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与横轴平行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33、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D )。 A .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 交易成本 D.外部经济 34、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B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 D.平均,平均 35、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 )。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O.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O.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O.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O.18 36、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A )。 A.信息不对称问题 B.搭便车问题 C.道德陷阱 D.逆向选择 37、两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A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3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B )。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等于0 39、根据简单的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4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 )。 A.收入增加 B.利率提高 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 D.政府支出增加 41、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 ( B )。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总是小于1 C. 总是大于1 D.总是等于1 42、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B )。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 杜森贝 D.莫迪利安尼 43、在以下边际消费倾向中,乘数最大的是 ( C )。 A. 0.6 B. 0.4 C. 0.64 D. 0.2 4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 C )。 A.增加 B.不变 C. 减少 D.不能肯定 4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C )。 A.增加 B.不变 C. 减少 D.不能肯定 46、一般说来,LM曲线斜率( A )。 A. 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不能确定 47、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48、总需求曲线表明( D )。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9、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 国民收人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5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51、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 无关 D. 不能确定 5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 A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 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53、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货币单位 B.80000货币单位 . . C. 15000货币单位; D. 60000货币单位 54、通货膨胀是( A )。 A.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55、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56、周期性失业是指( B )。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7、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5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 A. 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59、奥肯定理说明了( A )。 A.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60、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C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61、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C )。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62、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D )。 A. 增加和利率提高 B. 减少和利率提高 C. 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63、如果财政支出增加40亿元,税收收入也增加40亿元,在乘数为5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净增加( B ) A.50亿元 B.40亿元 C. 80亿元 D.60亿元 64、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65、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B )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66、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C )。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 .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67、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A )。 A. 财政政策效果差 B.财政政策效果好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一样好 D.无法确定 68、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 A.MI B.M2 C.M3 D.M4 69、已知国民消费函数C=50+0.6Y,进口函数为M=10+0.1Y,如果出口增加1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 A ) A. 20亿元 B. 56亿元 C. 11亿元 D.10亿元 70、货币贬值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时( A )。 A.︱ex+em︱>1 B.︱ex+em︱=1 C. ︱ex+em︱<1 D.︱ex+em︱≤1 71、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A )。 A. 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72、根据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当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 C )。 A.5% B.80% C.20% D. 15% 二、多项选择: 1、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 AD )。 A.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总大于零 C.边际效用会小于零 D.每单位商品增加 E.总效用不断减少 2、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 ABD )。 A.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90% B.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30% ** C. 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XX2=-2 ** D. 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XX2=+5 E.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某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 3、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BE )。 A. 需求弹性越大,销售收入越少 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C.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D.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提高利润 E.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4、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 BDE )。 A.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B.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C.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正斜率 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 在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5、总成本分为( CD )。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 E.平均变动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 ADE )。 . . A.大于0 B.等于0 C.先减后增 D.递减 E.趋向于零 7、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 AB )。 A.TR>TC B.P>AC C.TR>TVC D.P>AVC E.TR=TC 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 BC )。 A. 价格曲线 B.需求曲线 C. 边际收益曲线 D.总收益曲线 E.边际成本曲线 9、边际技术替代率( AC )。 A.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比率 B.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比率 C.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10、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 ABCD )。 A.完全垄断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 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E.营销市场 11、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AC )。 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 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12、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D )。 A.垄断 B.不完全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13、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BCD )。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4、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 CE )。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的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15、按照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ABCD )。 A.短期总供给曲线 B.长期总供给曲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 16、总需求的构成( ABCD )。 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 . . C. 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E.居民的收入 17、根据IS—LM模型( BCD )。 A.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人增加,利率上升 C. 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量减少,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E.自发总需求和货币量同时增加,国民收人肯定增加 18、在经济过热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 ACE )。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 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减少货币供给量 19、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BD )。 A.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C. 降低存款准备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 20、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 ABDE )。 A.制定货币政策 B.发行货币 C.为政府创造利润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21、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ACD )。 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 B.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 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E. 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零 22、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ABC )。 A. 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 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 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D. 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 E. 以上四项都对 23、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 BD )。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一般均衡理论 C. 相对优势 D. 比较优势 E. 序数效用 三、判断正误: ** 1、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XX2=-5,则该商品是吉芬商品。X 2、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X 3、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l,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X 4、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 . 5、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X 6、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7、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8、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X 9、如果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就不应该生产。X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11、生产扩展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12、扩展路线的形状类似于收入消费曲线。√ 13、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移动。X 14、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X 15、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 16、尽管寡头垄断企业不轻易进行竞争,但并不表明这些企业之间不会发生尖锐冲突。√ 17、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X 18、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 X 19、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右上方倾斜。X 20、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X 21、洛伦斯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A的面积也就越大,B的面积相应就小。√ 22、甲、乙两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则甲国的收入分配比乙国平等。√ 23、从企业提供私人物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制定法规禁止企业间的敌意收购。X 24、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X 25、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X 26、只要一方的境况达到了最大化,那就实现了消费者福利的最优。两条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再做任何一种变动都不能使任何一个生产者得到更多的产出或者保持相同的产出,而不使另一个生产者减少产出,这是消费者最优化的条件。√ 27、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出口是注入因素。√ 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就会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X 28、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29、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下降。√ 30、消费小于储蓄,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3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X 32、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X 33、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34、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35、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人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36、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37、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l之中。√ . . 3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X 39、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 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差。X 40、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负。X 4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 4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一般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43、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8时,财政支出20亿元,则国民收入增加68亿。X 44、财政赤字支出能让国民收入的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 45、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46、“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X 47、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48、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X 49、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50、存款乘数就是银行创造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之比。X 51、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 52、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浦斯曲线的解释,是货币政策只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无效的。√ 53、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54、资源禀赋理论又称为H-O理论,认为两国的资源比例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55、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正相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四、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 : 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2、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 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替代效应: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5、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 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7、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8、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9、 外部性:单个厂商或家庭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或家庭的外部影响。 10、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 . 11、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12、 国内生产总值 :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13、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4、 货币乘数: 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15、 财政政策 : 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16投资乘数 :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7、菲利普斯曲线:又叫价格调整线,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 18、结构性失业 : 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19、挤出效应 : 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20、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2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22、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2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2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25、外贸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五、简答题: 1、如果汽油的消费量较大,将对汽车的需求有什么影响,结合有关弹性理论分析之。书P37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部分 2、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用基数效用论解释) 书P60 3、画图说明无差异曲线特征。书P62—63 注意要画出图 4、等产量曲线有什么特点?画图说明等产量线的特征。书P92—93 5、结合图形说明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 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 .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P89 注意要结合图形分析。把图画出来。 6、画图说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C SMC SAC N AVC M O Q 7、结合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书P124 8、简述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长期均衡。见期末复习指导P45 9、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 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参见教材157页。 10、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 . .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参见教材P193-195 11、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书P200 1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在长期内,工资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会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作出调整,因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所示。 P E1 P1 P E AD1 AD 0 Y* Y 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总产出轴垂直,它所对应的产出量位于潜在的产出水平Y*上。当总需求曲线为AD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也为Y*,价格水平为P。当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由AD向右上方移动到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产出数量Y*保持不变,而价格总水平则由上升到。这说明,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收入。 13、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呈现此种形状的原因是短期生产要素价格不变造成的。由于在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价格提高使得产量以较大幅度增加,但当经济接近于生产能力时,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很小。因而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总供给曲线呈现先缓慢上升,后逐渐陡峭而至垂直的特点。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这是因为,在长期中,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工 . . 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必然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价格总水平与工资按相同的比率发生变动,那么厂商出售产品的价格和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没有发生变动,从而厂商就不会改变其生产数量,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动。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说明,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在潜在的产出水平上,此时,价格变动对总供给量不会产生影响。 1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教材P337、339、340 15、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 答题要点:先答出货币政策的概念。P369 再答出货币政策工具。P371 再答(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P371(2)降低再贴现率 P372 (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P372 16、IS曲线比较陡峭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哪个更有效一些,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书P348—349 书P376—377 17、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书P316—317 18、简述资源禀赋理论。书P399 六、计算: 1.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求: (1)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 (2)作出一条预算线。 (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在不在预算线上? 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在不在预算线上? 解:(1)因为:M=PXX+PYY M=120 PX=20,PY=10 所以:120=20X+10Y X=0 Y=12, X=1 Y =10 X=2 Y=8 X=3 Y=6 X=4 Y=4 X=5 Y=2 X=6 Y=0 共有7种组合 (2 ) Y 12 6 A 3 B . O 3 4 6 X . (3)X=4, Y=6 , 图中的A点,不在预算线上 (4) X =3,Y=3,图中的B点,不在预算线上 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商品和14单位Y商品。 试求:(1)消费者的总效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商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 消费多少单位Y商品; (3)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10个单位Y商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X商品。 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 (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4*4+Y=78 Y=62 (3) 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4X+10=78 X=17 3、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²。求: (1)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与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2 解:(1)因为:TC=12000+0.025Q ,所以MC = 0.05 Q 2 又因为:Q=6750 – 50P,所以TR=P·Q=135Q - (1/50)Q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试求该商品 6、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0Q²+Q³,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问: (1)该厂商的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 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及图形。 解:因为:P=AR=MR=SMC P=315 所以MR=315 又因为STC=20+20Q²+Q³ . . 所以 MC=(STC)=40Q+3Q 2 所以40Q+3Q=315 Q=6 又 TR=P*Q=315*6=1890 TC=20+20*36+216=956 利润=1890-956=934 STVC 20 STFC 7、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 =20+0.15Y,C=40+0.65Y,G=60。试求: (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2)Y,C,I的均衡值; (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 (1) 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0.35。 (2) /2 YCIG400.65Y200.15Y60Y600 C400.65Y400.65600430I200.15Y200.15600110(3)K 9、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 G=200 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综合乘数。 10、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税收倾向为0.15,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各增加500亿元。试求: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转移支付乘数; (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额; (4)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解: 15 1(0.150.65). . 113.11b(1t)10.8(10.15)b0.82.5 KTR1b(1t)10.8(10.15)YGGKG5003.11550KGYTRTRKTR5002.51250 12、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解: 113.61b(1t)10.9(10.2) YkG, Y60005500G140k3.6k 七、论述: 1、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也出现过几次恶性通货膨胀,以至抑制通货膨胀一度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但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在多数月份或者年份呈下降或基本稳定态势,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 请问什么是通货膨胀?(教材P314)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材 P315—318)根据通货膨胀的有关理论,你认为中国近期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联系实际回答,如:通货膨胀水平会逐步降低,在2006年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供应明显上升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水平相当稳定,全年CPI比2005年要更低,这也许算是今年经济的\"意外\"之二。回顾年初的情况,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CPI通货膨胀将超过3%,预测上的误差实在不算小。从经济学的道理上看,通货膨胀取决于经济的总供求平衡状况,在中国的制造能力快速释放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缺乏基础。稍微复杂的是,分析总供求的平衡,在中国经济高度开放的背景下,需要放在全球范围内来进行。实际上,年中以来之所以通货膨胀会有轻微上升,关键原因正在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加速。对于一种具体的商品价格来说,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则该商品的价格一般也会相应上涨,原因在于该商品的合理价格是相对其他商品价格而言的现在比较清楚的是,尽管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仍然处在上升过程中,但距离其高点已经不远,2007年上半年通货膨胀水平就会逐步降低)(字数在800字左右)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总需求,我国政府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但目前关于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界争论不一。 请问: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局限?你认为我国政府是否还应该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 答: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 . . 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2、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局限是挤出效应,即增加政府支出会使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减少.(教材第十四章第三节、第六节)3、联系实际回答。建议大家多看经济类新闻或者进相关网站收读。 4、有这样一些现象:上游的造纸厂污染下游的养渔场,炼钢厂的污气排放损害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同寝室同学放录音机听歌影响其他人的休息,等等。请问经济学上是如何定义该类现象的?经济学上有什么解决该类问题的办法? (教材第八章第三节) 5、从1998年开始,为了刺激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我国连续4年发行5100亿元特别长期国债,请问什么是公债?政府增加公债的发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我国近几年实行的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应该淡出,还是应该继续实施下去?(理论知识部分教材P350—352) 6、什么是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它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要想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等宏观目标,仅仅依靠自动稳定器是否可以?为什么?(理论知识部分教材P345—346) 7、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本国能够生产的产品,就用本国生产的产品而绝不进口,这才是爱国主义者。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具体国情加以分析说明。 (理论知识部分教材P399—400) 8、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期末复习指导P38 ,45—46) 第三部分 各章的复习范围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一、重点名词 需求规律 教材P29 供给规律 教材P31 均衡价格 教材P33 . . 需求收入弹性 教材P41 二、重点掌握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教材P30 2、需求的价格弹性。 期末复习指导P21 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 教材P33-35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三、一般掌握 1、交叉弹性 教材P43 2、供给的价格弹性 教材P45-46 3、需求曲线及其特点 教材P30 4、供给曲线及其特点 教材P32 第三章 效用理论 一、重点名词 边际效用 教材P57 无差异曲线 教材P62 替代效应 教材P70 收入效应 教材P70 二、重点掌握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期末复习指导P24) 2、无差异曲线(教材P62-63 )、家庭预算线(教材P62)消费者均衡(教材P67-68) 。 3、正常商品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教材P71-72专题)(期末复习指导P26-27) 4、计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的产品数量。 三、一般掌握 1、消费者剩余及其衡量 教材P59 . . 2、从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 教材P67-68 3、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教材P68-73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重点名词 边际产量 教材P87 机会成本 教材P84 边际成本 教材P85 等产量曲线 教材P92 边际技术替代率 教材P93 生产扩展线 教材P99 规模报酬 教材P100 二、重点掌握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教材P93) 2、等成本曲线的特征。 (教材P97) 3、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期末复习指导P27-30)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教材P97) 5、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三、一般掌握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期末复习指导P27-28) 2、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 教材P105 3、长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 教材P110-111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一、重点名词 . . 完全竞争 教材P119 完全垄断 教材P127 垄断竞争 教材P133 寡头垄断 教材P138 二、重点掌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期末复习指导P35-39)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期末复习指导P42-46) 3、 斯威齐模型(教材P140-141)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期末复习指导P40-42)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三、一般掌握 1、超额利润的变动规律。 ( 期末复习指导P35起) 2、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需求曲线的特点 教材P135 3、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异同。(教材P119,教材P133-134) 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 教材13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一、重点名词 洛伦兹曲线 教材P167 基尼系数 教材P168 . . 利率 教材P168 二、重点掌握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教材P150) 2、比较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教材P155-156) 3、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教材P158) 4、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教材P167-168) 三、一般掌握 1、均衡利率的决定。 教材P166 2、准地租与经济地租的异同。 教材P161-163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重点名词 不完全信息 教材P196 外部经济 教材P198-199 科斯定理 教材P205 公共物品 教材P206 二、重点掌握 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期末复习指导P52-53)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期末复习指导P52-53) 3、 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期末复习指导P53) . . 三、一般掌握 1、逆向选择及其防止。 教材P197 2、不完全信息造成市场失灵。 教材P196 3、产生委托代理的原因及其对策。 教材P197-198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重点名词 平均消费倾向 教材P235 边际消费倾向 教材P235 投资乘数 教材P251 二、重点掌握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 (教材 P242) 3、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评述 (教材P242) 4、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教材P255) 5、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教材P2251—254) 6、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三、一般掌握 1、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教材P240—241) 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教材P241) . . 3、影响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教材P247)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重点名词 总需求 教材P288 总供给 教材P292 短期供给曲线 教材P296 长期供给曲线 教材P296 二、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期末复习指导P62) 2、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期末复习指导P62—63) 3、 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材P296)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教材P298—299) 5、计算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三、一般掌握 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材P289) 2、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根据劳动市场均衡的情况而定。(教材P293) 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教材P299)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重点名词 . . 失业率 教材P308 通货膨胀 教材P314 菲利普斯曲线 教材P322 滞胀 教材P327 二、重点掌握 1、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教材P312-313) 2、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P314-315,教材P319-320 ) 3、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及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其恶化。(教材P322) 三、一般掌握 1、失业的种类。 教材308—309 2、如何防止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如何防止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 。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财政政策 教材P334 税收乘数 教材P341 挤出效应 教材P348 二、重点掌握 1、财政政策的内容 (教材P334-335) . .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教材P339-340) 3、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期末复习指导P67) 4、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三、一般掌握 1、财政政策的职能。 (教材P331—332)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教材P383—384 ) 3、如何理解赤字预算政策。 (教材P350) 4、政府增加公债发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P351—352 )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货币乘数 教材P365 货币政策 教材P369 再贴现率 教材P372 存款准备金率 教材P372 二、重点掌握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P359—360) 2、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其应用。 (教材P371) 3、 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其应用。 (教材P372) . . 4、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其应用。 (教材P372) 5、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三、一般掌握 1、货币乘数的含义和公式 。 (教材P365—366) 2、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教材P366—369 ) 3、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的区别。 (教材P373—374) 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教材P375—377)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一、重点名词 经济开放度 教材P393 国际收支 教材P393 汇率 教材P394 对外贸易乘数 教材P407 二、重点掌握 1、资源禀赋理论。 (教材P399—400) 2、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变化。 (教材P404—406) 3、 对外贸易乘数。 (教材P407) 4、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期末复习指导P71—72) . . 三、一般掌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 ( 教材P393—394) 2、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教材P411—414 ) 3、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教材P415—418) 4、关税与进口限额对本国进出口的影响。 (教材P375—377) 第四部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 本科期末考试 宏微观经济学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本期分值与此次相同) 1、供给的变动引起( B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2、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 C ) A.MUA/PA < MUB/PB B.MUA/PA > MUB/PB C.MUA/PA = MUB/PB 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3、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 B ) 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 4、收益是指( A )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5、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 . ) C .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6、土地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公平( A )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8、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B )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总是小于1 C.总是大于1 D.总是等于1 9、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增加 10、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D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2、周期性失业是指( B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C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 ) D .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4、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 A.M1 B.M2 C.M3 D.M4 15、中央银行提高再体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B )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共10分) (本期此题分值共为15分) 1、随着消费品数量多增加( AD ) A.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总大于零 C.边际效用总小于零 D.每单位商品增加的总效用减少 E.总效用不断减少 2、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 ADE )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先减后增 D.递减 E.趋向于零 3、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AC ) A.洛仑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仑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仑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洛仑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仑兹曲线的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4、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ABCD ) A.短期总供给曲线 B.长期总供给曲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5、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 ABDE ) A.制定货币政策 . . B.发行货币 C.为政府创造利润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三、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中打√或者打╳,每题1分,共10分) 1、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2、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3、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 4、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5、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 6、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7、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8、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关系。 (√) 9、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10、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本期此题型不再出现,改为配伍题,分值共10分) 1、无差异曲线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 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 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3、投资乘数 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 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4、挤出效应 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 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5、货币政策 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 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五、简答题(第1、3题6分,第2题8分,共20分) (本期此题型分值共15分,只有两题) 1、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教材P200) . . 2、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教材P316—317) 3、简述资源禀赋理论 (教材P 399) 六、计算题(第一题7分,第2题8分,共15分)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20-3P,QS=2+3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5(按两部门计算KG和KT),政府同时增加20万元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试求:(14章)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2)税收乘数KT (3)△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4)△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七、论述题(共15分) (本期此题型分值共20分)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期末复习指导P38,45—46)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 与 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 和 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 政策和 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 ,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 。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 . . 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 7、在IS曲线的右侧,I 9、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 )。 10、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 三、单项选择题(请从下列各题后的三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3、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 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2、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 3、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变化的? 六、计算题(15分) 假如某经济社会的的消费函数为 C = 100 + 0.8Y 投资为50单位。试计算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 第Ⅱ部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A 7、C 8、B 9、A 10、C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要点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内容有:累进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农产品维持价格。内在稳定器的注入量使国民收入逆方向变化,漏出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所以,对经济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的作用。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指在一定时间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在反映的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而国内生产总值则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3、本题的要点:1、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要点2:回答各个要点的具体内容;要点3:回答各种手段的具体运用条件。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 . . 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变化,;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接着会发生作用,成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5、要点1:从原因来说,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惯性的通货膨胀;要点2:简述各种原因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要点。 1、要点1: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第一个环节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二个环节是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货币供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三个环节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点2:简述、图示各环节的变化方向。 2、短期消费曲线是与纵轴相交的曲线,长期消费曲线是经过原点的曲线;短期消费曲线与45º线相交,长期消费曲线在45º线下方。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3、以已形成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起点,令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出口、储蓄、政府税收或政府进口发生变化,分析由此带来的总支出曲线、注入曲线或漏出曲线移动,并求出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比较原均衡国民收入和现均衡国民收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六、计算题。 解: Y = (100+50)/(1-0.8) = 750 (单位) C = 100 + 0.8×750 = 700 (单位) S = Y – C = 750 – 700 = 50 (单位) 一、单项选择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关于GDP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 ②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③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④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① 1350元 ② 950元 ③ 650元 ④ 1050元 . . 3.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 ① 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 ② 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③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④ 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9亿元,投资支出为1.2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2.5亿元,出口额为 3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① GDP为13.9亿元 ② GDP为12.9亿元 ③ NDP为13.9亿元 ④ NDP为12.9亿元 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今年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7.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8、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 A、国民生产净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 国内生产总值(GDP);B 国内生产净值(NDP); C 国民收入(NI);D 个人收入(PI)。 1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 .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3、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4、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C、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 15、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公式:I=S,表示: A) 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B)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C) 实际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D)计划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17、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于个人收入[PI]减去: A)间接税 B)公司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政府转移支付 18、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张三每月的可支配收入1000元,每月消费820元;现在张三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后,他每月消费960元。此时张三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 ① 0.8,0.9 ② 0.7,0.9 ③ 0.7,0.8 ④ 0.8,0.8 2. 令M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A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那么, ① M =1 ,A=1 ② M =1 ,A<1 ③ M <1 ,A=1 ④ M<1 ,A<1 3.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① 20% ② 80% ③ 30% ④ 50% 4.根据相对收入加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较高 ① 教育程度较低 ② 社会地位较低③ 拥有较多流动资产 ④ 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 5.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 ) A、 税收 B、政府支出 C、 净出口 D、投资 6. 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 A、0.25 B、0.75 C、1.0 D、1.25 7.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 A、 APC B、 APS C、 MPC D、 MPS . . 8.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这是( )的主要观点。 A、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C、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B、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D、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9.根据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是正确的( ) A、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 C、MPC+MPS=APC+APS B、MPC+APS=1 D、MPC+MPS>APC+APS 10、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 A 20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亿元。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2、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13、边际消费倾向是: A 在任何收入水平的总消费与总收入之比; B 由消费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收入变化; C 表示每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额; D 任何收入水平上的消费变化与收入水平变化之比; 14、下列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4;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15、若消费函数为c=a+by,a、b>0,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小于或等于. 16、在两部门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投资乘数值为: A)1.6; B)2.5; C)5; D)4. 1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零; D) 1.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 下列是M2 的组成部分,但不是M1的组成部分的一项是 ① 现金 ② 支票存款 ③ 活期存款 ④ 定期存款 2.人们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① 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 . ② 债券价格趋于上升 ③ 债券收益率不变 ④ 债券价格不变 3.在货币需求函数L =L1 + L2 =ky―hr中,L与实际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分别是 ① 正相关,正相关 ② 负相关,负相关 ③ 负相关,正相关 ④ 正相关,负相关 4. 下列选项中,哪种情况发生时,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会增加 ①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② 对未来不确定的预期增加 ③ 对债券未来的价格更有信心 ④ 利率被认为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动 5.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货币由于( )而被持有 ① 作为一种价值贮藏 ② 作为一种交换媒介③ 作为一种计价单位 ④ 作为一种预防需求 6.IS曲线能够满足以下哪种关系 ① 收入—支出均衡 ②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③ 投资和储蓄相等 ④ 以上都对 7.如果人们在每一利率水平下都持有更多的货币,那么 ① 货币需求曲线左移 ② LM需求曲线左移 ③ 实际国民收入下降 ④ 以上都不对 8.在LM曲线左上方和IS曲线右上方的区域中,( )。 A、储蓄小于投资 B、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储蓄大于投资 D、前三个答案都不对 10.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不确定 11、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2、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左下方, LM 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3、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 ) . . A、货币需求 B、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C、储蓄 D、储蓄与投资 14.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 A、投资等于储蓄 C、投资不等于储蓄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D、货币需求不等于货币供给 15、根据托宾的q理论,企业在下列哪一情况下会增加投资? A 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资产的重置价值 B 企业资产的重置价值超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 C 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金融资产的面值 D 企业金融资产的面值超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 16、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左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7、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以下哪一项与收入水平相关? A 投机性货币需求 B 流动性陷阱 C 交易性货币需求 D 边际消费倾向 18、投资乘数在哪种情况下较大? A 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 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 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D 通货膨胀率较高 19、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LM陡峭,IS也陡峭 B LM和IS一样平缓 C LM陡峭,IS平缓 D LM平缓,IS陡峭 20、LM曲线最终会变得完全垂直,因为 A 投资不足以进一步增加收入 B 货币需求在所有利率水平上都非常有弹性 C 所有货币供给用于交易的目的,因而进一步提高收入不可能 D 全部货币供给被要求用于投机的目的,没有进一步用于提高收入的货币 21、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增加税收在短期内将会 A 使得IS曲线左移而LM曲线保持不变; B 使得IS曲线左移同时LM曲线左移 C 对IS和LM曲线没有影响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2、下列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比较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 .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 23、在IS-LM模型中,如果(),那么政府购买的变动将会导致GDP 更大的变动 A 货币需求对GDP变得更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得更不敏感 C 通过税收变动使它们相互抵消的话 D LM曲线变得更加陡峭 24、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A 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 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2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利率的组合都是 A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 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26、IS-LM模型研究的是:( )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C、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2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8、 假定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29、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 ) . ) ).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不变; 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31、在LM曲线左上方和IS曲线左下方的区域中,产品市场的储蓄( )投资,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这使利率承受上升和下降的压力。 A、 小于,大于; B、 大于,小于; C、大于,等于; D、等于,小于; 32、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 ),国民收入( );反过来,IS向左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3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34、假设名义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20%,实际利率是: A)10%; B)-10%; C)30%; D)-30%. 35、IS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A )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36、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3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使: A)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B)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C)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D)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8、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A 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C) 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39、如果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 B) 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0、当利率下降时: A)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增加 B)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减少 C)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增加 D)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减少 41、LM曲线表示: A)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B)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C)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D)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42、利率和收入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 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4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 1.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① LM陡峭而IS平缓 ② LM垂直而IS陡峭 ③ LM平缓而IS垂直 ④ LM和IS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①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②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③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④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① LM平缓而IS陡峭 ② LM垂直而IS陡峭 ③ LM和IS一样平缓 ④ LM陡峭而IS平缓 4.“挤出效应”发生于: ①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②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③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④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 ( ) A、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 A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6、“挤出效应”发生于 A 政府增加支出,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D 所得税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7、LM曲线垂直,且总供给曲线是极端的凯恩斯形式的,此时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 A 产出和价格水平都提高了 B 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C 产出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 D 产出不变,但价格水平提高 8、有关财政和货币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作用很小 B 能有效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 . . C 对抑制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作用很大 D 对控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无效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 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0、如果中央银行设定了一个利率目标,并决定长期保持这个目标不变,那么 A 通货膨胀将能够被避免,因为央行总是及时做出反应 B 经济将迟早陷入衰退,因为中央银行没有能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充足的货币 C 中央银行不再能够控制货币供给,因为央行为了达到利率目标必须时时调整货币供给 D 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将会被消除 11、以下哪种情况肯定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A 中央银行从居民手中购买政府债券 B 一居民购买了某大型公司的债券 C 政府购买增加 D 某公司向公众增发股票,并用之扩大投资 12、假定在一个没有政府及外贸的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表示为S=-200+0.1Y,当自发投资水平减少50时,消费的变化量是多少? A -100 B -150 C -250 D -450 13、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A、LM陡峭,IS平缓; B、LM垂直,IS陡峭; C、LM平缓,IS 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1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5、在凯恩斯陷阱区域内,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A)最大 B)最小;C)常数; D)不确定 16、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平缓而IS陡峭; B) LM垂直而IS陡峭; C) LM平缓而IS垂直; D) LM和IS一样平缓. 1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私人投资对利率反应越不敏感: A).\"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好; B).\"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好 C).\"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差; D).\"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差 18、当政府同时采取财紧缩性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 A)IS曲线左移,LM曲线左移 B)IS曲线右移,LM曲线右移 C)IS曲线左移,LM曲线右移 D)IS曲线右移,LM曲线左移 19、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①政府转移支付 ②政府购买 ③消费支出 ④出口 2.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B ① 增加 ② 减少 ③ 不变 ④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h? ①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② 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显-€? ③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④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① 增加 ② 减少 ③ 不变 ④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 A、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B、减少和利率的提高 C、增加和利率的降低 D、减少和利率的降低 . .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和公平 8.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只存在( ),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D、需求不足的失业 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 11.预算赤字是说政府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的差额。 A、大于 B、小于 C、不等于 D、等于 12、假定经济处于完全就业状态,总供给为古典的情形。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20%, A 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B 实际工资上升20% C 名义工资上升20% D 实际货币供给上升20% 13、宏观经济均衡处于下列哪种情形时,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的状态: A 实际GDP低于其长期水平 B 实际GDP等于其长期水平 C实际GDP高于其长期水平 D实际GDP高于或低于其长期水平 14、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 A 降低贴现率 B 降低准备金率 C 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15、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 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是敏感的,投资需求并不敏感 B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也是敏感的 C 利率对货币供给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 D 以上情况都对 16、 充分就业的含义是指 A 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 . B 消灭了自然失业时就业状态 C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D 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17、 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8、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9、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20、汇率贬值将引起:( )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1、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2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 ) A、调节债券价格;B、实现利润最大化; C、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价格水平 23、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使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皆有可能. 2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 A)货币需求将增加;B)货币需求将减少;C)货币供给将增加;D)货币供给将减少 25、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0货币单位; B)80000货币单位;C)15000货币单位;D)60000货币单位 2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①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②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③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④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2. 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 ①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②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③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④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的线。 A、垂直 B、水平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4. 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相对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的线。 A、垂直 B、水平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工资下降将引起 A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下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上方移动 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6、总需求曲线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7、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 与横轴平行的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 与横轴垂直的线 D 向左上方倾斜的线 8、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扩大总需求会使 A 国民收入增加 B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 利率下降 D 物价水平下降 9、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能使价格水平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0、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 A 水平的 B 垂直的 C 向右上方倾斜 . . D 难以确定 11、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它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A 投资由利率决定; 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 C)价格不变; D)充分就业. 12、根据\"奥肯定律\"GDP每增加( ),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A)2%; B )3% ; C )3.5% ; D )5%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① 进口增加 ②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 出口减少 ④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2.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① 控制货币供应量 ② 降低工资 ③ 解除托拉斯组织 ④ 减税 3.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① 摩擦性失业 ② 结构性失业 ③ 周期性失业 ④ 永久性失业 4.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 银行贷款的扩张 ② 预算赤字 ③ 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④ 投资率下降 5.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①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②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③ 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④ 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6.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 ① 摩擦性失业 ② 结构性失业 ③ 周期性失业 ④ 永久性失业 7.可以成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 D、通货膨胀率处于5%~10%之间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通常是指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经调整过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为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10.奥肯定律是说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个百分点。 A、3 B、4 C、1 D、2 11、一般地说, 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2、一般地说,通货膨胀会使( )。 A、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B、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 (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A、供给 B、需求 C、利率 D、租金 14、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是 A 更高的价格水平但就业水平并没有变化 B 更高的价格水平并且就业水平降低 C 更高的价格水平,并且当存在失业时就业水平将会提高 D 总需求减少 1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 . D 需求不足型失业 16、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表示 A 进入和退出失业队伍的劳动力数量处于均衡 B 对物价和工资的预期是正确的 C A和B都对 D A和B都不对 17、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8、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9、自然失业率是: A 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 )恒定不变; 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业水平时的失业率. 20、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引起; B)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2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22、失业率是指: A)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 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2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原因的是: A 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 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24、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A 消费者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5、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C) 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D)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二、多项选择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关于国内生产总值,正确的说法是 ①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活动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②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流量概念 ③ 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 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产品的市场价值,不包括劳务 2.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正确的是( )。 . . A、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活动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B、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流量概念。 C、 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D、 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产品的市场价值,不包括劳务。 3.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产值,( )应该包括在内。 A、资本折旧 B、工资 C、企业间接税 D、利息 4、属于转移支付的有 A 支付给公务员的奖金 B 退伍军人津贴 C 贫困补助 D 失业救济金 5、下面哪几项不计入当年的GDP? A 购买一辆二手车 B 购买股票 C 面包店购入面粉 D 买二手车支付20元中介费 6.下列经济问题中属于实证经济学的问题有:( ) A、国家应该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 B、政府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救济贫穷的人; C、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 D、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总是垂直的; E、财政支出的扩张会导致挤出效应; 7、下列项目不计入GDP的是: A)政府转移支付; 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一块地产.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投资乘数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较大 ①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②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③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④通货膨胀率较高 2.关于投资乘数,正确的说法是 ① 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②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③ 投资乘数反映的是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效应 ④ 投资乘数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效应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 )。 A、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B、依照人们的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 C、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永久收入决定 . . D、年轻人消费可能超过收入,而老人消费会超过收入 4. 关于投资乘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B、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C、投资乘数反映的是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效应 D、投资乘数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效应 5、下列选项中属于总需求的是: A 政府购买 B 净出口 C 税收 D 投资 6、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B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 C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 D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在不断增加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内容有: A 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多少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B 消费水平的高低与收入多少的变动无关 C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会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D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会赶不上投资的增加 8、下列关于乘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反向变动 B 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反向变动 C 乘数对国民收入既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消极的作用 D 乘数对国民收入只有积极的影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PC+MPS=1; B)APC+APS=1; C)APC>MPC; D)MPC+MPS=APC+APS. 10、影响投资的因素有: A) 实际利率水平; B)名义利率水平; C)预期收益率; D)投资风险. 1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可使国民收入增加的选项是: A) 增加储蓄; B) 增加消费;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投资. 12、投资乘数等于: A) 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1-MPC)的倒数 13、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 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 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C) 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 通货膨胀率较高.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 关于货币供给,正确的说法有 ① 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 ② 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 . ③ 在M1、M2、M3中,货币供给最少的是M3 ④ 在M1、M2、M3中,货币供给最少的是M1 2.根据IS-LM模型 ① 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② 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③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④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3.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 ① 交易动机 ② 谨慎动机 ③ 预防性动机 ④ 投机动机 4.根据IS-LM模型( ) 。 A.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5.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下( )。 A、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 B、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C、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是相等的 6.人们需求货币主要是因为(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投资动机 7、影响厂商投资决策的因素有 A 资本品价格 B 市场利率 C 预期收益 D 税收政策 8、下列哪些因素能导致实际总支出的变动 A 自发性消费的增大 B 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 C 出口总量的增加 D 税收增加 9、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 A 随着社会对资本需求的增加,资本品成本上升 B 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所生产物品的供给增加 C 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品预期收益会减少 D 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存量增加 10、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满足何种关系? A 收入-支出均衡 . . B 需求和供给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 以上答案都对 11、在货币市场上,() A 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LM曲线将右移 B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更有弹性,LM将变得更平缓 C 如果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将左移 D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100单位,LM曲线将右移100单位 12、垂直的LM 曲线表示: A 利息率很高 B 货币需求对利息率无弹性 C 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 D 证券价格很低 1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 )与收入水平相关 A、投机性货币需求; B、流动陷阱; C、交易性货币需求; D、边际消费倾向; E、消费需求; 15、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有: A) 实际利率水平; B)名义利率水平; C)边际消费倾向; D)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如果LM曲线是水平的,IS曲线是垂直的,则 ①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② 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③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④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2.关于财政政策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D、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3、挤出效应为0的条件是 A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 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C LM曲线为一条垂线 D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必然引发的后果是 A 财政收入增加 B 财政支出增加 C 社会总需求增加 D 物价补贴增加 . . 5、使LM曲线位移的因素有:( ) A、公开市场业务;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D、通货膨胀; E、扩大政府购买; 6、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A) 减少政府支出; B)增加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货币供给量. 7、与利率无关的货币需求是: A 交易需求; B)预防需求; C)投机需求; D)货币总需求. 8、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结果: A) 利率不定; B)利率上升;C)收入下降; D)收入增加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 ① 减少政府支出 ② 减少税收 ③ 增加政府支出 ④ 增加税收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① 充分就业 ② 价格稳定 ③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④ 平衡国际收支 3.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采取以下货币政策 ① 买进政府债券 ②卖出政府债券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调低再贴现率 4.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 A.降低法定准备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5. 关于货币供给,正确的有( )。 A、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 B、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C、在M1,M2,M3中,货币供给最少的是M3。 D、在M1,M2,M3中,货币供给最少的是M1。 6.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 )。 A、购买军需品 B、机关公用品 C、公共工程支出. D、政府转移支付 . 7.M2的组成部分有( )。 A、硬币、纸币 B、政府债券 C、银行活期存款 D、定期存款 8.当经济萧条时,可用的财政政策有( )。 A、扩张财政收入 C、减少财政收入 B、扩张财政支出 D、减少财政支出 9.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10、当一国处于经济萧条期时,货币当局通常会采取以下货币政策 A 买进政府债券 B 卖出政府债券 C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放松贷款批准难度 D调低再贴现率 11、宏观经济政策寻求 A 消除非自愿失业 B 使通货膨胀降到零 C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D 降低利率以便家庭面对一个更公平的利率水平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货币政策作用有限,其原因有 A 中央银行不能命令商业银行增加贷款 B 中央银行不能命令商业银行前来贷款 C 商业银行前来借款多少由自己决定 D 商业银行已有超额准备 1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D)平衡国际收支. 14、在经济过热时,政府错误的货币政策为: A)提高准备金; B)买进政府债券;C)降低贴现率; D)提高贴现率 15、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是: A 降低贴现率; B)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C)增加货币发行;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A 再贴现率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C)法定准备率; D)道义劝告. 17、高能货币是指: A 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B)活期存款; C)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D)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在凯恩斯区域内: A)货币政策无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有效. 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 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 C)价格下降,LM右移; 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3、在古典区域内: A) 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无效 4、下列选项中属于总需求的是: A) 政府支出; B)净出口; C)政府转移支付; D)投资. . .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②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③ 结构性通货膨胀 ④ 混合型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幅度可以分为 ① 温和的通货膨胀 ② 奔腾的通货膨胀 ③ 超级通货膨胀 ④ 平衡的通货膨胀 3.失业一般分为三类 ①摩擦性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 ③自然失业 ④周期性失业 4.关于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正确的说法有( )。 A、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B、非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C、自愿失业就是自然失业 D、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也是一种失业的分类方法 5.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 A、需求拉动 B、供给推动 C、成本推动 D、经济结构变动 6、下列哪些原因不能被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A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比第一季度高1%,第三季度与第一季度持平 B 全社会消费品价格连续上升10个月 C 下午的蔬菜价格比上午高3% D 政府公布的定期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20% 7、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一国失业率较高? A 经济处于萧条期 B 失业的持续时间较长 C 长期失业的人口较多 D 长期合同的存在 8、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A 进口价格上升; B)劳动生产率不变但工资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四、计算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 . 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要求:⑴按收入计算GDP;⑵按支出计算GDP;⑶计算净出口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 ( Y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率=0.25。试求: (1) 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2、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价格水平为P,求(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 Y=C+I+G,C=80+0.75Yd,Yd=Yt,T=-20+0.2Y, I=50+0.1Y,G=200 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总水平P=1。 要求:(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3.假定(1)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5r,(2)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I=100-10r,(3)消费函数为C=50+0.75r,投资函数I=100-10r. (a)求(1)(2)和(3)的IS曲线. (b)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c)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4.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L2=2 000—500r. (1) (2) (3) . 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当利率r=6,收入Y=10 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若货币供给MS=2 500亿美元,收入Y=6 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 . 的货币是多少? (4) 当收入Y=10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MS=2 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 率为多少?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假定LM方程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Y-0.5r,货币供给Ms=100),IS方程为Y=950-50r(消费C=40+0.8 Yd,税收T=50,投资I=140-10r)。求: (1)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2)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的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水平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时收入的增加量小于IS曲线的右移量?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应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d, 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五、论述题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试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2、分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 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2. 试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试述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运用IS—LM图形表达您的政策建议. 3.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宏观经济?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 . 1. 试述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三、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投资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 LM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挤出效应 货币幻觉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法定准备率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利率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定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第十二章 1.③ 2. ② 3. ③ 4. ① 5. B 6. D 7. C 8. B 9. D 10. D 11. B 12. A 13. B 14. D 15. A 16. D 17. C 18. C 第十三章 1.③ 2. ① 3. ② 4. ④ 5. A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 B 13. D 14. C 15. A 16. C 17. D 第十四章 1.④ 2. ① 3. ④ 4. ② 5. ② 6. ④ 7. ④ 8. C 9. C 10. C 11. B 12. D 13. B 14. B 15. A 16. B 17. C 18. A 19. C 20. C 21.A 22. D 23. A 24. A 25. C 26.B 27. C 28. A 29. A 30. D 31. A 32. B 33. C 34. B 35. A 36. A 37. D 38. B 39. D 40. C 41. D 42. A 43. A . . 第十五章 1.④ 2. ① 3. ④ 4. ② 5. D 6. A 7. B 8. A 9. A 10. C 11. A 12. D 13. C 14. D 15. B 16. C 17. B 18. C 19. D 第十六章 1. ② 2. ② 3. ① 4. ① 5. C 6. B 7. C 8. A 9. A 10. C 11. A 12. 16. C 17.21. C 22.26.C 第十七章 1.④ 2. 6. D 11. C 第十八章 1.④ 2. 6. ① 7.11. A 12. 16.C 21. C 第十二章 1.①③ 2. 6. ABE 7.第十三章 1.①②6. ABC 11. BCD 12.第十四章 1.②④6. ABC 7. 11. BC 12.第十五章 1.②③ ACD 7.第十六章 1.②③ 2. 6. ABC 7. . C 13. A 14. C 15. C B 18. C 19. B 20. A C 23. B 24. D 25. C ① 3. A 4. B 5. C A 8. A 9. D 10. A A 13. A ① 3. ② 4. ③ 5. ② B 8. B 9. C 10. D A 13. A 14. B 15. B B 18. C 19. D 20. D A 23. C 24. A 25. A 多项选择 AC 3. ABCD 4。BCD 5. ABC ABCD ②③ 3. ABC 4. BC 5. ABD AC 8. BC 9. ABCD 10. ACD AD 13. AB ②③ 3. ①②③④ 4. BC 5. AD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ABCD 13. ABCD 14. DE 15. CD AC 3.BD 4. BC 5. ABCD AB 8. AD ①②③④ 3. ①③④ 4. ABD 5. BD ACD 8. BC 9. ABCD 10. ACD 7. 12. 17. 22. 2. 7. 2. 2. 6.. 11. ABC 12. ABCD 13. ABCD 14. BC 15. BD 16. ABCD 17. ACD 第十七章 1.AB 2. ABD 3. AB 第十八章 4. ABD 1.①②③ 2. ①②③ 3.①②④ 4. AD 5. ACD 6. AC 7. ABC 8. ABD 计算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解: ⑴按收入计算: 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100+10+30+30=170亿元 ⑵按支出计算 GDP=C+I+G+(X-M)=90+60+30+(60-70)=170亿元 ⑶计算进出口: 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解:(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GNP—yD=4 100—3 800=300(亿美元) (2) 用I代表投资,用Sp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T一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 题中为100,因此: I=Sp+Sg十Sr=300十(一200)十100=200(亿美元)。 (3)从GDP=C十I十G十(x一M)中可知, 政府支出G=4800—3000—800一(一100)=1100(亿美元)。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Y=C+I+G=100+0.8(0.75Y+62.5)+50+200=400+0.6Y . . 得Y=1000 投资乘数Ki=2.5 政府支出乘数Kg=2.5 2(1)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可得IS曲线为:r=60-1/8Y;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LM曲线为:r=-100/P+0.4Y;由以上两式可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为:Y=190/P+114 (2)根据上式,当价格为10和5时,国民收入分别为133和152。 3.根据三部门决定均衡收入公式: Y=h2(C0+I+G),式中h2=1/[1-b(1-t)] 因为由C=80+0.75Y,可得C0=80,b=0.75; 由T=tY,T=-20+0.2Y,得t=T/Y=-20/Y+0.2; 已知I=50+0.1Y,G=200。 所以,h2=1/[1-0.75×(1+20/Y-0.2)]=1/(0.4+15/Y) 故:Y=[1/(0.4+15/Y)]×(80+50+0.1Y+200) 整理得:0.3Y=345,因此,收入均衡值Y=1150 将Y=1150代入C=80+0.75Yd,I=50+0.1Y,T=-20+0.2Y;因为Yd=Y-T=Y+20-0.2Y=0.8Y+20。则: 消费均衡值C=80+0.75×(0.8×1150+20)=785 投资均衡值I=50+0.1×1150=165 税收均衡值T=-20+0.2×1150=210 投资乘数K=1/(1-b)=1/(1-0.75)=4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解:(1)IS曲线:300-100r=-200+0.2Y LM曲线:0.4Y-50r=250 (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 得到:Y=1000 r=3 (3)C=100,则IS-LM方程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 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100。 3.解:(a)由C=a-by,I=e-dr 和Y=C+I可知: Y= a-by+ e-dr . . 此时,IS曲线将为:r= ae1bY ddr可得(1)的IS曲线为: 于是由(1)已知条件C=50+0.8Y和I=100-5 1005010.8Y 551即 r=30Y① 25 r= 同理由(2)的已知条件可得(2)的IS曲线为: 1005010.8Y 10101即 r=15Y② 50 r= 同样由(3)的已知条件可得(3)的IS曲线为: 1005010.75Y 10101即 r=15Y③ 40 r= (b)由(1)和(2)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2)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1)和(2)的IS曲线方程①和②比较可知(2)的IS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的IS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d越大时,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c)由(2)和(3)的消费函数比较可知(2)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而由(2)和(3)的IS曲线方程②和③比较可知(2)的IS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3)的IS曲线斜率,亦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即b越大时,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4.(1)L=L1+L2=0.2Y+2 00—500r (2)Md=0.2×10 000+2 000-500×6=1 000亿美元 (3)2 500=0.2×6 000+ L2,L2=1 300亿美元 (4)2 500=0.2×10 000+2 000—500r,r =3% 5、(1)先求IS曲线,联立 y=c + i c= a + by i=e – dr 得y=a + by + e – dr ,此时IS曲线将为 r=(a + e ) / d - (1 - b) y/ d 于是由题意c= 100+ 0.8y, i=150 – 6r 可得IS曲线为: r=(100 + 150 )/ 6 – (1 – 0.8 )y / 6 即r=250 /6 – y/ 30 或 y=1250 – 30r . . 再求LM 曲线: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 L =0.2y – 4r均衡时得: 150 = 0.2y – 4r 即r= - 150 / 4 + y /20 或 y= 750 + 20r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 可通过求解IS和LM方程而得,即: y= 1250 – 30r y=750 + 20 r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1)由IS和LM方程联立得Y=950-50r和Y=500+25r,解方程组得均衡利率r=6,均衡收入Y=650,此时消费为C=40+0.8 Yd=40+0.8(650-50),即C=520,投资为I=140-10r=80。 (2)当政府支出增加为80时,IS曲线将会向右移动,由Y=C+I+G得新的IS曲线方程为:Y= 40+0.8 Yd+140-10r+80=40+0.8(Y-T)+ 140-10r+80=260+0.8(Y-50)-10r,化简得Y=1 100-50r,与LM曲线Y=500+25r联立得均衡收入Y=700。均衡利率r=8,此时C=40+0.8 Yd=40+0.8(700-50)=560;I=140-10r=140-10×8=60。 (3)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在支出乘数作用下,IS曲线右移量大于均衡收入增加量的原因在于,IS曲线的右移,在LM曲线向上倾斜时会使利率提高,从而通过投资需求作用减少了私人投资量,也就是存在政府支出增加部分挤占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因而均衡上入的增加量就小于IS曲线的右移量。 3、(1)L=M 0.2Y=200Y=1000(LM方程) 由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由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略 论述题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 . . 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假设总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不变,利率水平不变,投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总需求的变化带来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其研究范围仅限于产品市场。IS-LM模型是在假定总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不变,但利率与投资水平都改变的情况下研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是在IS-LM模型基础上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在该模型中,物价水平是可以改变的。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1、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2.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用来解释失业和经济危机。那么,什么是有效需求呢?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因为本国的进口表示国外厂商的供给。总需求就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支出,因为支出代表对一定产品的购买。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本国出口。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经济中,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 凯恩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分析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抑制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消费随着收入一起增加,但消费总比收入增加得慢。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出于交易、谨慎和投机的需要,普遍具有\"流动偏好\"的心理。费需求不足使得储蓄增加,投资需求不足又不能吸收储蓄将其转化为投资,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试述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即斜率越小,实行一项货币政策变动货币供给量,LM曲线发生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即斜率越大,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 . 当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就越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LM曲线斜率越小即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就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2.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运用IS—LM图形表达您的政策建议. 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前者可使LM向右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因为当增加税收进,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见图. 在图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左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Y1水平.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么从消费部门相应下降了. r LM1 E1 r2 LM2 E2 r0 E3 IS2 r1 IS1 O Y1 Y 混合政策的选择 3. 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 . . 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图17.3描述了这一情况.通过IS1曲线向右移动至IS2使收入从Y1增加至Y2,利率由r1上升至r2,但与些同时向右移动LM曲线,从LM1移至LM2,使利率从r2下降至r1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更一步向右移动至Y3.上述分析说明,松紧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搭配使用(相机抉择).在本题中,是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一国的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再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消费与投资和整个宏观经济活动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常见的调整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法定准备率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引起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企图,避免挤提的倒闭风险。由于法定准备率变动与市场上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成反比例关系,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针对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以及银根的松紧状况调整法定准备率。例如:在经济处于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存款只要求保留较少的准备金,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整个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会多倍的增加。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是增加了银行的可贷款数量。 (2).贴现率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利率就是贴现率。 贴现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贷款条件的松紧程度和影响信贷的成本。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增加,将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需求,造成货币市场信贷规模收缩,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使货币供给量多倍地减少;当降低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就会降低,会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需求,出现市场信用扩张,在同样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给量会多倍增加。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不仅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同时还间接地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数量,从而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贴现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大体可概括为: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轻微下降,货币供给量有所减少;贴现率下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有所上升,货币供给量将增加。贴现率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成反比关系,同市场利率的变动成正比关系。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 . 影响利率、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改变经济体系中货币与证券的相对供给量,从而改变利率,使公众以改变了的利率决定其持有资产的形式。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等于减少了市场上的债券数量,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公众才会愿意增加货币的持有量而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量,势必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 由于中央银行既可以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防御性工具使用,也可以把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进攻性工具使用,由中央银行主动决定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时间和数量,用以扩 r 张或收缩信贷规模,通过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LM(P1) 公开市场业务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r1 EELM(P2)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r2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IS 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O O P y1y2 y p1p2 DDAD y1 图1 y2 y 图1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点E1,E1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 .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也叫作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总供给的减少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当总需求曲线一定时,总供给曲线因成本提高而向左移动,于是在国民产出降低的同时,物价却上涨了。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原因有工资成本增长、利润增长和进口原料成本增加,与此相应,有三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一种是关于工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第二种是关于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第三种是关于原料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 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工资的上涨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关于工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工会组织对增加工资的要求是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工会组织的要求下,劳动市场成为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在许多工会会员失业的情况下,仍然支付高工资。由于工资决定中攀比原则的存在,没有工会的企业也支付高工资,因为工资低无法留住企业所需要的工人。于是,工资成本就会普遍上涨,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实现更多的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关于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垄断企业作为产品供给一方,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操纵者,垄断企业能够操纵价格。操纵价格是一种能够得到高额利润的垄断价格。在操纵价格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会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原料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关于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一国从外国进口的商品,有些作为原料进入本国的生产过程。当这种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后,本国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推动本国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 资源利用问题 。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 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边际消费倾向 。 . .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 同 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 反 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 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 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5.9%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国民收入 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 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9.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 麦都斯的《增长的极限》 提出零经济增长论。 9.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1967年英国经济学家 米香 首先对经济增长提出是否值得向往问题。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 所得税 ,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 11.可持续发展要遵循 代际 公平原则。 1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 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 世界是的资源最终会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B.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1. 经济物品是指( D ) A. 有用的物品。 B. 稀缺的物品。 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 B ) A. 资源配置 B. 资源利用 C.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 . D. 经济增长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理论是: ( B ) A.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 经济周期理论 D. 经济增长理论 3. 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 ) A. 当年生产的机器 B.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的机器 C.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机器 D. 上述都是 3.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 下列不正确的命题是:( A ) A. 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 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C.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 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4. 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D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 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 C )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5.当消费函数为C = a + b 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和政府购买增加同一数额时,则: ( A ) A. 总支出(C+I+G)上移; B. 总支出(C+I+G)下移; C. 总支出(C+I+G)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边际进口倾向上升: ( D ) A. 对乘数的影响和MPC一样; . . B. 对乘数没有影响; C. 使乘数变大; D. 使乘数变小 7. 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预防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的任何一种 7.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 B )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政府倒台; C.职工减少工资; D. 物价普遍上涨。 8.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8.人们在 ( A )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 C.债券收益率不变; D.债券价格不变。 9.: 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9.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 C ) A. 右移10亿元; B. 左移1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0.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价格上升时( B ) 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1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1.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会左移;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12.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C ) A. 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 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不变; C. 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D. 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12.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3.由于经济萧条而引成的失业属于( C ) A. 磨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3.充分就业是指:( B) A. 不存在失业; B. 只存在磨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C. 不存在严重失业; D. 就业水平提高。 14.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均不是。 14.通货膨胀是 ( A )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升;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15.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均对。 . . 15. 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B ) A.短周期; B.中周期; C.长周期; D.不能确定。 16. 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 C ) 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 . 16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 ( A ) A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B.两者都说明投资的决定; C.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更大一些。 17. 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城市化速度加快。 17. 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C ) A.资本; B.劳动; C技术进步.; D.人口增加。 18.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 ( 2 ) A.0.5; B.2; C.0.67; D.1。 18. 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5% ) A.5%; B. 80%; C. 20%; D. 10%。 三、判断题: 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在题前括号内划“√”;若论点错误则划“×”(每小题 1 分,共10分) 1(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也包括无形产品--劳务。因此不付报酬自己家人做的家务劳动也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内。 1( )某人出售的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内。 2(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 2(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 3( )IS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物品市场上的均衡 3( )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 . 4( )在产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5( )充分就业就是没有任何失业。 5( )西方经济学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6( )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 6( )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 7( )西方经济学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7( )西方经济学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8( )弗里德曼适应性预期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8(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均是无效的。 9( )对货币需求是指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9( )对货币需求是指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10( )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持续增长。 10(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动互补。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 边际消费倾向 1. 投资乘数 2. 膨胀性缺口 2. 紧缩性缺口 3. 可持续发展 3. 经济增长 4. 挤出效应 4. 比较优势 五、计算题: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出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每小题7分,共28分)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意愿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100亿元)税率t=0.25,求均衡收入和投资乘数。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0亿元)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投资I=1250-250r,储蓄S=-500+0.5Y名义货币供给M=1250,货币需求L=0.5Y-250r,价格水平为P=1,要求: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入。 2.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价格水平为P=1,要求: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入。 3. 假定总需求曲线AD=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均衡价格和产量。 3. 假定总需求曲线AD=56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均衡价格和产量。 . . 4. 已知资本增长率为2%,劳动增长率为0.7%,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3.1%,资本产出占国民收入份额α=0.25,劳动产出占国民收入份额β=0.75,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 4.假定某经济某一年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次年国民收入增至1100亿美元,若资本-产量比率为2,试求这一年的净投资。 六、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观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每题12分,共24分) 1.什么是菲利浦斯曲线?这一曲线有什么意义? 1.什么是膨胀性缺口?凯恩斯是怎样以此来解释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原因的? 2.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2.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 . 宏观经济学题库 目 录 一、 单项选择题………………………………………………………… 1 附单项选择题答案………………………………………………… 19 二、 多项选择题………………………………………………………… 20 附多项选择题答案………………………………………………… 31 三、 名词解释…………………………………………………………… 31 附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36 四、 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59 五、 简答题…………………………………………………………… 101 附简答题参考答案 …………………………………………… 103 六、 论述题…………………………………………………………… 131 附论述题参考答案……………………………………………… 138 . . 一、单项选择题 148.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NP核算 (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49.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15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151.下列哪一项记入GNP (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杨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15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53.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 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亿美元 A 2 500和500 B 12 500和10 500 C 2 500和2000 D 7 500和8 000 154.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 )的总和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15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5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加薪 15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 GNP B NNP C NI D PI 158.下列哪一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 ) A 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159.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等于10美元,个人储蓄等于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美元 A 500 B 480 C 470 D 400 160.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实际消费家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收入 161.当消费函数为C=a+bY( a、b>0), 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都可能 162.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是( ) A 1.6 B 2.5 C 5 D 4 16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64.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减少而导致原来GN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 ) A 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 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 GNP和储蓄S都下降 D GNP不变,但储蓄S下降 165.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 A 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 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 GNP和储蓄S都下降 D GNP不变,但储蓄S下降 166.GN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NP水平的关系是 ( ) A 两者完全等同 B 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NP的均衡水平通常意味着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C GN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D GN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NP水平 167.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 ) A 自发性支出增加 B 自发性税收下降 C 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 净税收增加 16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NP增加 ( )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169.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70.在四部门经济中,若I、S、G、T、X、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 ) A 不变 B 趋于增加 C 趋于减少 D 不确定 171.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是 ( ) A 储蓄而非投资 B 投资而非储蓄 C 既非投资又非储蓄 D 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172.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 ( ) A 购买新公司债券 B 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 C 购买公司债券 D 上述皆不对 173.家庭消费—收入图中的收入均衡点是 ( ) A 储蓄等于消费 B 消费等于投资 C 收入等于消费 D 储蓄等于收 17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 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 000元时,其消费 . . 为6 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 A 2/3 B 3/4 C 4/5 D 1 175.如果资本的生产率提高的话,我们可以预期 ( ) A 资本需求将下降 B 资本产出将下降 C 预期净收入流量现值将下降 D 最优资本存量将上升 176.下列各项都是近似货币的例子,除了 ( ) A 大额定期存款 B 旅行支票 C 隔夜回购协议 D 储蓄存款 177.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 ( ) 而被普遍接受 A 作为支付手段 B 作为价值贮存手段 C 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 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178.下面哪项不影响货币需求 ( ) A 一般物价水平 B 银行利率水平 C 公众支付习惯 D 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179.如果人们的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 )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预防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 以上任何一种 180.下面哪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 ) A 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 害怕政府会倒台 C 职工减少工资 D 物价普遍上涨 181.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可能很大,可能很小 D 不变 182.人们在( )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 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B 债券价格趋于上升 C 债券收益率不变 D 债券价格不变 183.某国对实际货币金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 ( ) A 通货膨胀率上升 B 利率上升 C 税收减少 D 总产出增加 18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85.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 ( ) A 增加贷款 B 减少吸收存款 C 增加储备 D 都有可能 18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 ) A 银行存款减少 B 市场利率上升 C 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 以上都不是 187.财政部向(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 居民 B 企业 C 商业银行 D 中央银行 18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189.I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 A 收入—支出均衡 B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 . C 储蓄和投资均衡 D 以上都对 190.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 ) A 一个 B 无数个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19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 A 右移10亿美元 B 左移10亿美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9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利率和收入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19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94.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在 ( )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195.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 LM曲线平缓,IS曲线也平缓 C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平缓 D LM曲线平缓,IS曲线也陡峭 196.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上升 ( ) A 增加自主性支出 B 减少自主性税收 C 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 增加净税收 197.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不相关 198.总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是由于 (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99.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 货币供给量较大 200.通货膨胀是 ( )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 .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20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上下波动 20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203.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 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 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204.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 ) A 银行贷款的扩张 B 预算赤字 C 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 投资率下降 205.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 A 控制货币供应量 B 降低工资 C 解除托拉斯组织 D 减税 206.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 A 人力政策 B 收入政策 C 财政政策 D 三种都可以 207.某人正在等待着某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 ) A 就业 B 失业 C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208.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209.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210.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属于 (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211.下列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212、按照( )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供应学派 D 理性预期学派 213.“滞胀”理论不符合( )的观点 A 货币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理性预期学派 D 供应学派 . . 214.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 A 失业率的下降 B 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 城市化速度加快 215.要研究一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应该考察 ( ) A 实际消费总额 B 人均实际消费额 C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D 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216.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 ) A 持续高涨 B 长期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217.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 ) A 持续高涨 B 长期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218.要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 ) A G=Gn B G=Gw C G=Gn =Gw D Gw=Gn 219.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 ) A 短周期 B 中周期 C 长周期 D 不确定 220.基钦周期是一种 ( ) A 短周期 B 中周期 C 长周期 D 不确定 221.康德拉捷夫周期是一种 ( ) A 短周期 D 中周期 C 长周期 D 不确定 222.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则净投资很可能 ( ) A 为零 B 持续增加 C 持续下降 D 不稳定 22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 ( ) A 乘数作用 B 加速数作用 C 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 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 附单项选择题答案: 146、D 147、B 148、B 149、B 150、C 151、D 152、D 153、A 154、A 155、B 156、B 157、D 158、D 159、B 160、C 161、A 162、C 163、B 164、C 165、C 166、D 167、D 168、D 169、B 170、C 171、A 172、D 173、C 174、A 175、D 176、B 177、A 178、D 179、A 180、B 181、B 182、A 183、A 184、B 185、A 186、D 187、D 188、B 189、D 190、B 191、C 192、A 193、A 194、B 195、C 196、D 197、B 198、D 199、A 200、A 201、B 202、D 203、A 204、C 205、A 206、C 207、B 208、C 209、B 210、A 211、B 212、D 213、B 214、C 215、C 216、B 217、B 218、C 219、B 220、A 221、C 222、A 223、C 二、多项选择题 44.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平衡法 D 动态法 E 部门法 . . 45.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总量,它们是( ) A 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政府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 46.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关系式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一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B 国内生产净值一间接税=国民收人 C 国民收入 间接税= 国内生产总值 D 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消费十储蓄 47.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A 一部门经济 B 两部门经济 C 三部门经济 D 四部门经济 48.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为( ) A C十I=C+S B I+S=G+T C I+S=G+T D C十I十G=C+S+T E I+G+X=S+T十M 49.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 )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储蓄 E 出口(净出口) 50.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 A APC+APS=l B APC+APS=2 C MPC=l—MPS D MPC+MPS=2 E MPC=1/(l—MPS) 51.乘数的公式表明( ) A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 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 52.IS曲线是( ) A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 C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E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心理规律是(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 流动偏好规律 D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E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54.LM曲线是( ) A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C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E 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5.根据IS—LM模型( ) A 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 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E 货币量减少,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56.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 A 交易动机 B 谨慎动机 C 不想获得利息 D 投机动机 E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7.在凯恩斯区域内( ) A 货币政策有效 B 财政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无效 D 财政政策无效 E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58.在古典区域内( ) A 货币政策有效 B 财政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无效 D 财政政策无效 E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5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物价稳定 C 经济增长 . . D 国际收支平衡 E 以上四者同时实现 60.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 以上说法均正确 61.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 )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增加税收 D 减少税收 E 减少货币供给量 62.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 A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 降低再贴现率 E 提高再贴现率 63.假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出现哪种情况( ) A 利息率下降 B 储蓄减少 C 收入增加 D 投资增加 E 储蓄增加 64.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 A 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B 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C 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D 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E 表示政府采取旨在使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 6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6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 . 67.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 A 国民收入 B 投资 C 价格水平 D 利息率 E 储蓄 68.按照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69.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 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 劳动市场处于均衡 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而劳动市场处于非均衡 E.劳动市场处于均衡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 70.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 ) A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B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C 规模收益递增 D 规模收益不变 E 不考虑技术进步 71.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提出的三个增长率的概念是( ) A 实际增长率 B 技术进步增长率 C 有保证的增长率 D 自然增长率 7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 ) A 前者考虑生产两种产品、后者考虑生产种一产品 B 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则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不变的 C 前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增,而后者假定规模收益递减 D 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而后者则没有予以考虑 E 前者考虑生产中使用三种生产要素,后者考虑生产中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73.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 )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雇主 D 领取固定工资者 E 持现款的人 附多项选择题答案 . . 40.ABD 41.BCDE 42.BCE 43.ABDE 44.AB 45.ABCE 46.ABDE 47.ABCD 48.BD 49.ABCE 50.AC 51.ADE 52.CD 53.ACE 54.BD 55.CE 56.ABD 57.BC 58.AD 59.ABCD 60.BC 61.ACE 62.BD 63.ACDE 64.AD 65.BCD 66.CE 67.AC 68.ABCD 69.ABC 70.ABDE 71.ACD 72.BD 73.ADE. 三、名词解释: 121.国内生产总值 122.国民生产总值 123.支出法 124.收入法 125.国内生产净值 126.国民收入 127.个人收入 128.个人可支配收入 129.名义GDP 130.实际GDP 131.GDP折算指数 132.总需求 133.总供给 134.消费函数 135.平均消费倾向 136.边际消费倾向 13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38.消费曲线 139.线性消费函数 141.平均储蓄倾向 142.边际储蓄倾向 143.储蓄曲线 144.线性储蓄函数 145.投资 146.重置投资 147.净投资 148.资本的边际效率 149.贴现与贴现值 150.投资函数 151.自主投资和引致投资 152.投资乘数 153.政府购买乘数 154.税收乘数 155.平衡预算乘数 156.IS曲线 157.货币的需求 158.交易动机 159.货币的交易需求 . . 160.预防动机 161.货币的预防需求 162.投机动机 163.流动偏好陷阱 164.货币供给 165.LM曲线 166.充分就业 167.失业率 168.季节性失业 169.磨擦失业 170.结构性失业 171.周期性失业 172.价格稳定 173.价格指数 174.经济增长 175.国际收支平衡 176.财政政策 17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7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79.政策滞后 180.挤出效应 181.中央银行 182.商业银行 183.法定准备率 184.再贴现 185.货币政策 186.公开市场业务 187.存款创造乘数 188.总需求曲线 189.总需求 190.总供给曲线 191.总供给函数 19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193.滞涨 194.经济增长率 195.资本—产量比 196.储蓄数 197.实际增长率 198.有保证的增长率 199.资本的深化。 200.资本的广化 201.物价指数 202.消费物价指数 203.批发物价指数 . . 204.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205.通货膨胀率 206.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 207.平衡的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208.未预料到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20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210.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 21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1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13.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214.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215.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16.通货膨胀惯性 217.价格调整曲线 218.收入政策 附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2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以及支付给国外的收入,它是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测量值。 122.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的国民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写为GNP。GNP中包含国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投资利益、利息等收入,但也要扣除支付给外国人的同类收入。 123.支出法 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 124.收入法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人来测算GDP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人的总和。 125.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的折旧。由于折旧是补偿机器设备等固定的投人的成本,因而它不是本期生产的产品,故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把这部分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掉,以便使得GDP反映经济活动的“净值”。但是,由于实际折旧是很难得到的。通常是估计值,因而也就在应用中把GDP等同于NDP。 126.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尽管间接税构成成本,但并不构成要素的收入,因而需要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掉。这样,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总和就是国民收入。 127.个人收入 . . 个人收入(PI)是指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它等于狭义的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配利润,再加政府和厂商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即 PI=NI一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一公司未分配利润十转移支付十政府支付的利息净额 128.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并不是归个人支配。个人可支配的收入(PDI)则是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人数量,它等于个人收人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即 PDI=PI—个人收入所得税—其他非税收入 129. 名义GDP 名义GDP又称货币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量。 130.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而按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消除了价格对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影响,实际GDP反映了总产品的变化。 131.GDP折算指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GDP折算指数,即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 实际GDP132. 总需求 基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中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以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出口,则AD=C+I+G+(X-M)。随着价格不同,经济中总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动,通常,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133.总供给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的总供给是一定时期内可供使用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社会对这些产品供给由成本所决定。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定时期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表现为生产这些产品的所有者的收入,而收入又划分为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因此,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的总供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以AS表示总供给,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则 AS=C+S+T。通常总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134.消费函数 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人,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 C=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人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135.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C=C/Y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136.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MPC = ΔC/ΔYd 其中,Δ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 Δ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 . . 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13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38.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人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139.线性消费函数 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 C=a+bY 其中,a,b为常数。在式中,a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b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140.储蓄函数 由于储蓄是收人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S=Y—C(Y)=S(Y) 141.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 APS=S/Y 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 142 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 MPSS Y 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 144.线性储蓄函数 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 S=Y—C=-a+(1—b)Y 其中,(-a)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1-b)Y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1-b)是边际储蓄倾向。 145.投资 在日常生活中,投资具有多种含义。个人购买房产、生产设备、证券、股票等都被看成是一种投资行为。但在经济学中,投资特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间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 . 146.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在价值上以提取折旧的方式进行。重置投资取决于原有的资本存量。 147. 净投资 净投资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净投资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它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148. 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个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如果一项资本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的收益依次为R1,R2,…Rn,而此项资本品的购买价格为民,那么满足下列等式的r即为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 R0R1R2Rn 1r(1r)2(1r)n 149. 贴现与贴现值 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人的过程,而贴现值则是未来收人贴现到现在的价值。 150.投资函数 投资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且随着利息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即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以I表示经济中的投资,r表示利息率,则投资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I=I(r) 151. 自主投资和引致投资 一般,投资函数以线性的形式表示出来为: I = I0 - dry 其中,d是一个常数。在式中,它不随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因而称它为自主投资,(-dry)则是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故称为引致投资。 152.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53.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由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54.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由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15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者税收)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额恰好等于l。 156.IS曲线 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与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IS曲线上,每一点所表示出来的利息率与收入的组合恰好使得投资等于储蓄。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I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的一个均衡状态,而在IS曲线以外,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在IS曲线的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在IS曲线的右上方,投资小于储蓄,即I<S。 . . 157.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对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 158.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交易动机,原因在于交易发生的时间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同步。 159.货币的交易需求 由人们的交易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 160.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预防动机,原因在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具有不确定性。 161.货币的预防需求 由人们的预防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162. 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的目的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原因在于有价证券市场上价格变动可以使购买有价证券者获利或者蒙受损失。 163.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来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164.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165.LM曲线 LM曲线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特别地,对应于投机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区域,在LM曲线的左下端也有一段曲线接近于水平。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一个特定的均衡状态,而在LM曲线以外的点,经济处于失衡状态。在LM曲线的右下方,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也即L>m。在LM曲线的左上方,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劳动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的尺度。充分就业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就业的状态它并不排除象季节性、磨擦性、结构性等方面的失业。当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167.失业率 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就是失业率。 168.季节性失业 . . 季节性失业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 169.磨擦失业 磨擦失业是指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外一个工作过渡之中的劳动力。 170.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产生的失业。 171.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则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也就是围绕着降低周期性失业来制定的。 172.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价格稳定目标允许轻微的通货膨胀存在。 173.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以一定时期为基年表示的若干商品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依照于统计中选取的商品种类不同,价格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174.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衡量。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175.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176.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17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7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的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具体地说,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反,当处于经济萧条状态时,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此方式对经济交替地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79.政策滞后 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 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 180.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8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权力当局,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高主管机构。中央银行的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要保证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中央 . . 银行主要具有三个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 18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厂商及个人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存贷款利息差额,赚取最大的利润。 183.法定准备率 银行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保留起来,以作为储户提取存款的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准备率。 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 184.再贴现 商业银行为了取得现金,可以将自身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这就是再贴现。 185.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人。 186.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187.存款创造乘数 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 △D,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D/rd,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l /rd。l /rd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rd小于 1,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1。 188.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9.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支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总支出AE的水平,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需求函数AD可以表示为: Y=AD(P) 190.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191.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产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 Y=AS(P) 19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实现均衡。 193.滞涨 滞胀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经济状况。 194.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假定经济中的实际收入(总量或人均)为Y, . .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改变量为△Y,那么经济增长率G可以表示为: G = △Y/Y 195.资本—产量比 哈罗德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和总产出Y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 K= vY 其中,V被称为资本一产量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不能相互替代,因而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资本量保持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v是一个常数。 196.储蓄率 储蓄率是指经济中储蓄占收入的比率。储蓄率用s表示: S = s/y 197.实际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所决定,即 GA=s/vA 其中,vA是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198.有保证的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GM,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所决定: GM=s/vW 其中,vW是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 199.资本的深化。 资本的深化是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200.资本的广化 资本的广化是指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 201.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示某些商品的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动程度,它通常用来衡量一般价格总水平。依据选取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物价指数可以有多种。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物价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202.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上涨程度的指标。 203.批发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又称生产物价指数,是衡量厂商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上涨程度的指标。 204.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程度的指标。 205.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 206.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207.平衡的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 . 按照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通货膨胀有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之分。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所有的商品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而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 208.未预料到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们对价格大涨的幅度不能预知或不完全预知。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己知的原因所引起,并且通货膨胀的幅度为人们所预知。 209.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 210.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 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 21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21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213.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14.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厂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215.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16.通货膨胀惯性 无论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拉动需求或推进成本之后,最终会使得价格总水平停止上涨。然而,在实际中,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受到其他的冲击,通货膨胀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惯性。 217.价格调整曲线 价格调整曲线又称菲得普斯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 218.收入政策 . . 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往往使用收入政策,收入政策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价格和工资管制;收入指数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四、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62.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十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356 .4 雇员酬金 186 6.3 企业支付的利息 264 .9 间接税 266 .3 个人租金收入 34. 1 公司利润 164 .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 .3 红利 66. 4 社会保险税 253 .0 个人所得税 402 .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 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 .1 政府转移支付 347 .5 个人消费支出 199 1.9 请计算: ① 国民收入; ② 国民生产净值; ③ 国民生产总值; ④ 个人收入; ⑤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⑥ 个人储蓄。 解:① 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3+264.9+34.1+164.8+120.3 =2450.4(十亿美元) ②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 . =2450.4+266.3 =2716.7(十亿美元) ③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6.7+356.4 =3073.1(十亿美元) ④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2450.4−(164.8+253.0)+347.5+105.1+66.4 =2551.7(十亿美元) ⑤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51.7−402.1 =2149.6(十亿美元) ⑥ 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49.6−1991.9−64.4 =93 6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试计算: ① 国民生产净值 ② 净出口 ③ 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④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⑤ 个人储蓄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解:①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②从GNP=C+I+G+NX中可知 NX=GNP−C−I−G, 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③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④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 . ⑤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64.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① 储蓄 ② 投资 ③ 政府支出 解:① 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GNP−Yd =4100−3800=300(亿美元) ② 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美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美元) ③从GN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4800−3000−800+100=1100(亿美元) 65.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31.8 折旧 287.3 雇员的报酬 1596.3 个人消费支出 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212.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统计误差 −0.7 国内私人总投资 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 339.8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4.6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534.7 产品和劳务进口 316.5 净利息 179.8 财产所有者收入 130.6 公司利润 182.7 ① 用支出法计算GNP ② 计算国民生产净值 ③ 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解:① 用支出法计算的GNP=C+I+G+(X−M) =1672.8+195.3+534.7+(339.8−316.5) =2626.1(十亿美元) ②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626.1−287.3 =2338.8(十亿美元) ③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2338.8−212.3 . . =2126.5(十亿美元)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 利润+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统计误差 =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0.7 =2126.4(十亿美元) 66.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NP、NNP、NI、PI、DPI。 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解:① 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25+50)+200+15 =890(亿美元) ② NNP=GNP−资本折旧 =890−50 =840(亿美元) ③ NI=NNP−企业间接税 =840−75 =765(亿美元) ④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 =605(亿美元) ⑤ DPI=PI−个人所得税 =605−80 =525(亿美元) 6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 产品 A B C D E 1990年产量 25 50 40 30 60 1990年价格(美元) 1.50 7.50 6.00 5.00 2.00 1992年产量 30 60 50 35 70 1992年价格(美元) 1.60 7.00 7.00 5.50 2.50 . . 请计算: ① 1990年和1992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② 如果以1990年为基年,则199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 ③ 计算1990—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992年价格比199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解:① 1990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5×25+7.5×50+6×40+5×30+2×60=922.5 1992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6×30+8×60+7×50+5.5×35+2.5×70=1245.5 ② 199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5×30+7.5×60+6×50+5×35+2×70=1110 ③ 1990—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245.5÷1110=112.2% 可见1992年价格比1990年价格上升了12.2%。 68.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① 求均衡收入、消费、储蓄 ②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N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 ③ 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④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未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⑤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 ① Y = (100 + 50)/(1-0.8)=750 …….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 ,下同) C = 100+0.8×750 =700………………. 消费 S = Y – C = 750 – 700 = 50……………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 S=−a+(1−b)Y=−100+0.2×750=50 ② 800−750=5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 ③ 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Y =(100 +100)/(1 – 0.8)= 1000 比原来收入750增加250(ΔY=Y’−Y=1000−750 =250) ④ Y = (100 +50) / (1 – 0.9) = 1500 ………消费函数 变化后的收入S=−a+(1−b)Y=−100+(1−0.9)×1500=50…………储蓄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Y = (100 + 100) / (1-0.9) = 2000 . . 比原来收入1500增加500(△Y =2000 – 1500 = 500) ⑤ 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9Y以后,乘数从5[K = 1/(1-0.8)= 5] 变为10 [K = 1/(1-0.9) = 10 ] 69.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C=a+bYt-1,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1000300Y5200解: 当S=−1000+0.25Y,I=300时, 0.25若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则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第1、2、3、4期收入分别为: Y1=0.75×5200+1000+500=5400 Y2=0.75×5400+1000+500=5550 Y3=0.75×5550+1000+500=5662.5 Y4=0.75×5662.5+1000+500=5746.875。 上述各期收入也可以从差分方程的通解中直接解出,这里,差分方程的通解为: 式中Yt表示任何一期收入,Y0表示初始收入或产量,在本例中即5200,It示任何一期投资, aIttaItYt(Y0)b1b1b本例中为500,b为边际消费倾向,本例中为0.75,a表示自发消费,本例中为1000,若求 第三期收入,则可代入求解: 3 Y3=[5200-(1000+500)÷(1-0.75)]×0.75+(1000+500)÷(1-0.75) =5662.5 70.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试求 ① 均衡的国民收入 ②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均预算乘数 解:(1)支配收入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得Y=200÷0.2=1000………………均衡收入 11(2) ………………投资乘数 KI51b0.2 11 KG5…………政府购买乘数 1b0.2 b0.8KT4………………税收乘数 1b0.2 b0.8KTR4…………转移支付乘数 1b0.21b KBKGKT1………平衡预算乘数 1b 71.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其他条件不变(即 仍是上题中的假设,试求:①均衡的国民收入;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③说明为什么本题中各种乘数和上题中各种乘数不一样? 解:①可支配收入Yd=Y−T+TR =Y−0.25Y+62.5=0.75Y+62.5 . . Y=C+I+G=100+0.8×(0.75Y+62.5)+50+200=100+0.6Y+50+50+200=0.6Y+400 得Y=400÷0.4=1000………………均衡收入 112.51b(1t)10.8(10.25)1KG2.51b(1t)b0.8KT21b(1t)0.4b0.8KTR21b(1t)0.4KBKGKT2.520.5KI………………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② 本题中各乘数和上题中各乘数不同的原因是税收从定量税变成了比例所得税,因而使各种乘数变小了。 72.假设在某一个三部门经济中,初始均衡状态是已知变量为:税率t=0.2,均衡收入Y0=100万元,边际消费倾向b=0.8。现在设税率减至t’=0.1,政府购买减少10万元,即ΔG=−10万元。求新的均衡收入Y',税收变化量ΔTA和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量ΔBS。 解:由于税率变化导致收入变化为: YT1bY0t1b(1t)10.8100(0.1)10.8(10.1)28.56(万元)由于减少政府购买而导致的收入变化为: YG1G1b(1t)1(10)10.8(10.1)35.(万元)7总的均衡收入变化为ΔY=ΔYT+ΔYG=28.56+(−35.7)=−7.14(万元) 因而新的均衡收入水平Y'=Y0+ΔY=100−7.14=92.86(万元) 税收的变化量ΔTA=t'Y'−t•Y0=0.1×92.86−0.2×100=−10.7(万元) 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ΔBS=ΔG+ΔTA=10.7+10=−0.7(万元) 73.假定名义货币存量为1000亿美元,试问价格水平下降20%及上升20%时,实际货币 存量变为多少? 解:价格水平下降20%时,M÷P=1000÷0.8=1250亿美元,即增加25%; 价格水平上升20%时,M÷P=1000÷0.2 =833.3亿美元,即减少16.7%。 74.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 . . 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0,求: ① S和LM方程,收入、利率、投资 ② 政府支出G从100增加到120,收入、利率、投资有什么变化? ③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解:① 由C=60+0.8Yd,T=100,I=50,G=100,Y=C+G+I得LS曲线为 Y=60+0.8Yd+150+100=60+0.8(Y−100) +150+100=230+0.8Y, 化简整理得Y=1150……① 由L=0.2Y−10r,M=200,L=M可知LM曲线为0.2Y−10r=200, 即Y=1000+50r……② 联立①②得均衡收入Y=1150,求得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② 当政府支出G增加到120,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 曲线为:Y=60+0.8Yd+150+120=60+0.8(Y−100) +150+120 与LM线Y=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由此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有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的常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五、简答题 56.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57.试用支出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58.试用收入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59.简要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收入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60.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61.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62.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63.简述影响投资边际效率的因素。 64.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65.简述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66.简要说明货币需求函数是如何决定。 67.简述货币的供给曲线。 68.简述均衡利息率是如何实现的。 69.简述IS—LM模型。 70.说明影响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变动的因素。 7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72.简述在长期内总需求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73.简述西方财政制度。 74.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75.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76.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77.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78.简述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79.简述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经济含义。 . . 80.简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81.简述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82.简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 83.简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84.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85.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86.简述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87.简述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89.简述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量效应。 90.试用图形简要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过程。 91.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92.试用图形简要说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过程。 93.简述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94.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95.简要说明使用衰退手段逆转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 附简答题参考答案: 56.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经济系统的活动成果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理解这一定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总价值。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它不包含以前产品的库存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只包含那些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产品,因此不包含中间投入的产品。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包含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要包含无形的劳务。 最后, 由于最终商品和劳务是各种各样的,因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示出来的。 57.试用支出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答:支出去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从支出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以及对劳务的支出。把家庭部门的支出简单表示为C,厂商部门的投资即私人投资表示为I,政府购买表示为G。于是,以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GDP=C十I十G 如果经济中还包括对外贸易部门,那么,用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GDP=C十I十G+(X -M)。 其中,X表示一个国家的出口,M表示进口。 58.试用收入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答: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方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的总和。 以收人方法测算的GDP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折旧,用收入方法测算 . . 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GDP = 个人收人十租金十利息十利润十间接税十折旧 在扣除了应缴纳的各种税收之后,要素所有者把收人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储蓄。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则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GDP=C + S+T 59.简要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收入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国内生产净值(ND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的折旧国民收入(NI)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间接税。这样,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总和就是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上述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了宏观经济的最终成果,从定义上来看,三者之间具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国民收入。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如果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分析折旧、间接税等数量在GDP中所占的份额,那么上述三个总收人量可以近似地看成相同,并泛称它们为国民收入。 从狭义的国民收入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个人收入(PI)和个l人可支配收入(PDI)两个重要的总收入量。 个人收入(PI)是指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人,它等于狭义的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利润,再加政府和厂商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即 PI=NI一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一公司未分利润十转移支付十政府支付的利息净额。 个人收入并不是归个人支配。个人可支配的收入(PDI)则是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它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即 PDI=PI一个人收入所得税一其他非税收入1 从理论上讲,如果测算不存在误差,那么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 用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人、储蓄和税收。于是,支出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给出了下面的恒等式: C+I+G+(X—M)=C+S+T 两边消去C,即可以得到: I十G+X=S+T+M 即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也即国外的购买)之和等于私人的储蓄、政府税收(也即政府储蓄)与进口之和。 60.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答:三部门经济是指导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在内的经济,在三部门经济中,按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家庭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GDP=C+I+G;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之和,即GDP=C+S+T。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因此,得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C十I十G=C+S+T 两边消去C可以得到: I十G二S+T 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 . . 入核算恒等式。 61.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定式。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厂商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依照支出方法测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消费 C和私人投资I即GDP=C+I,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C与储蓄S之和,即 GDP=C+S。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相等的,因此,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有: C+I=C+S 两边消去C,得到 I=S 这表明,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投资等于储蓄的均等。 62.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答:消费函数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 C(Y)+S(Y)=Y 第二,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即 APC+APS=l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即 MPC+MPS=1 由此可见,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63.简述影响投资边际效率的因素。 答: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个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如果一项资本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的收益依次,R1,…,Rn,而此项资本品的购买价格为R0,那么满足下列等式的r即为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 1 2 n R0=R1/(1+r)+ R2/(1+r)+ … + Rn/(1+r) 从上式很容易看出,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投资品带来收入的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同资本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同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资本品的预期收入一方面取决于投资品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如果对经济前景做出乐观的估计,投资的预期收入就高,从而该项资本品的资本边际效率就高;如果对前景持悲观态度,预期收入就低,资本品的资本边际效率就低。 64.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答: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为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为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量为: Y =I / (1-b) 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 k=1 / (1-b)被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受事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和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1一b)倍。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 65.简述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答:IS曲线是由市场均衡条件I(r)=S(Y)得到的,当决定投资和储蓄的因素发生 . . 变动时,IS曲线的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首先,投资变动,若投资增加,同一利息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从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若投资减少,则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其次,若储蓄变动,储蓄增加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因而相同的利息率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量减少,即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当储蓄减少时,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 总之,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66.简要说明货币需求函数是如何决定。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是人们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愿望,货币的预防需求也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也随着国民收人的增加而增加,西方经济学把这两类对货币的需求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表示为M1=L1(Y)=k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人们为把握有利的生息资本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化。如果用M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市场利息率,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和利息率的关系可表示为:M2=L2(r)。这样,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人和货币市场的利息率,其中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以M表示需求货币需求,则:M=L1(Y)+L2(r)。 67.简述货币的供给曲线。 答: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假定政府发行的名义货币量为M,而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为P,那么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m = M / P 一般说来,政府不以赢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息率的高低无关。于是,货币的供给可以认为是一个政府可控制的常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利息率的直线。 68.简述均衡利息率是如何实现的。 答: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利息率趋向于均衡。如图所示(图略)。在图中,L表示货币的需求曲线,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它随着利息率的降低而增加;m表示货币的供给,它不随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平行于利息率的直线。货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E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并决定均衡的利息率。当市场利息率高于均衡利息率时,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小于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因而人们就会用手中的一部分货币购买有价证券。结果有价证券价格提高,利息率下跌,从而趋于均衡。反之,当利息率低于均衡利息率时,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超过实际持有的货币量,因而人人会抛出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收回货币,结果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趋于均衡。只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息率才处于均衡。这一均衡利息率由下列条件所决定;m=L1(Y)+ L2( r ) 69.简述IS—LM模型 答: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入Y和利息率r必须同时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由产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由I(r)=S(Y)加以表示。由货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可以由m= L1(Y) + L2(r) 加以表示。这样,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人Y和r的组合一定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 . I(r)S(Y) mL1(y)L2(r) 上式被称为IS-LM模型。 70.说明影响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变动的因素。 答: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人和均衡的利息率,所有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因素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的变动。 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投资、政府购买、储蓄(消费)、税收。如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减少(从而消费增加)、税收减少,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若LM曲线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量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相反,如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减少、储蓄增加(从而消费减少)、税收增加,则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若LM曲线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量减少,均衡利息率升高。 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如果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则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假定 IS曲线的位置保持不变,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息率下降。反之,如果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则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IS曲线位置不变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均衡利息率升高。 此外,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变动也会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发动变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变动的结果要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 7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一般说来,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关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就业的状态,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可能存在失业。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价格稳定目标允许轻微的通货膨胀存在。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通常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相互一致的。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密切,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并不是相互一致的,也就是说,政府并不总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政府往往根据轻重缓急,选择不同时期的主要政策目标。 72.简述在长期内总需求变动对均衡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答:在长期内,工资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会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做出调整,因而 长期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的直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AS与总产出轴垂直,它所对应的产出量位于潜在的产出水平Y上。当总需求曲线为AD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也为Y,价格水平为P。当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由AD向右上方移动到P1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产出数量Y保持不变,而价格总水平则由P0上升到P1。这说明,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收入。(图略) 73.简述西方财政制度。 答: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人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人最主要的来源。在西方国家中,税收制度较为复杂,税种繁多。依照税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所得税在税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依照纳税方式区分,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率的变动来划分,税收又分为累进税 . . 和比例税。所得税往往采取累进的税率征收。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人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公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不同,可以区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 财政支出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及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运输、农业及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74.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答:在财政收人方面,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人的最主要的来源。而税收制度的规定就具有自发稳定性。西方税收往往按累进的方式征收。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使得国民收人减少;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收入减少,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减少,税收减少使得国民收人增加。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处于繁荣或是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从而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 同样,财政支出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业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即依靠财政制度的自发调节使得经济趋于稳定。财政制度构成了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财政制度中稳定因素越多,稳定制度规定越健全,自发稳定作用就越大。 75.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答: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己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人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76.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答: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l)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 . . 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井。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77.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用两部门经济加以分析,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减少。 首先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而起作用的。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从而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78.简述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答: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79.简述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经济含义。 答: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 . 呈现此种形状的原因是短期生产要素价格不变造成的。由于在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价格提高使得产量以较大幅度增加,但当经济接近于生产能力时,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很小。因而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总供给曲线呈现先缓慢上升,后逐渐陡峭而至垂直的特点。 80.简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答: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这是因为,在长期中,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必然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价格总水平与工资按相同的比率发生变动,那么厂商出售产品的价格和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没有发生变动,从而厂商就不会改变其生产数量,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动。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说明,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在潜在的产出水平上,此时,价格变动对总供给量不会产生影响。 81.简述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答: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能力的提高或降低都会导致厂商愿意供给的某种产出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供给曲线,特别是垂直部分发生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总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82.简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 答: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得到的。这些假设条件主要有: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 (3)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4)储蓄在国民收人中所占份额保持不变; (5)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6)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83.简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答: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G = Y / Y= s / v 它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一产出比。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产量比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要获得一定的增长率,就必须维持一定的能为投资所吸收的储蓄率;反之,若将一定的储蓄率形成的储蓄全部为投资所吸收,经济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的增长率越高,反之,储蓄率越低,经济增长 . . 率也就越低。 84.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代替,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3)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4)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 (5)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6)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85.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sf(k)= nk+k 其中,s是储蓄率,f(k)是产出量,于是sf(k)表示人均储蓄量;n是人口增长率,即新增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则nk表示新增人口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这样,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含义是非常明确的:整个经济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也就是说,经济社会所有的储蓄被作用为资本的广化和深化。 86.简述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答: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生产要素投入量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即单位投入要素的产量。在前一个方面中,劳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资本和土地的数量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后一个方面中,资源配置的优化、规模经济以及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87.简述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答: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可见,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限。如果工资合同调整较快,那么领取工资者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就少;反之,受到损害就大。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 再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由于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在较长期的合同中被确定下来,因而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就会使得资本或土地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结果按合同规定的数额取得利息或租金的人受到损害。同时,借贷或租用者就会因此得到好处。 最后,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因此,退休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89.简述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量效应。 答: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即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大,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小,甚至没有。如果经济中出现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工资以合同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 . 其变动就滞后于通货膨胀,结果会使得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导致厂商增加工人的投入量,从而提高产出量。这样,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产生正效应。相反,若经济中出现预料的通货膨胀,则工人会要求按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提高工资,结果实际工资下降很少或保持不变,从而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很小,甚至没有。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也产生影响。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存在货币工资调整的滞后,因而使得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朝着有利于以利润为收入者的方向发展,而以利润为收入者一般具有高于以工资为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因此,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代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资源配置带来扭曲;二是增加了人们经济行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通货膨胀来促进产量、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 90.试用图形简要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过程。 答: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总支出和总产出Y,纵轴表示价格总水平P,AD和AS分别表示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以表示为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致。无论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AS的那一段,只要AS曲线不具有完全弹性,即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那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价格总水平。例如,总需求曲线从AD2增加到AD3,在总供给曲线AS上相应地决定均衡点E2和E3。对应于均衡点E2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为P2,对应于E3,价格总水平为P3。这说明,由于总需求增加,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由P2上升到P3。同样的,如果总需求曲线从AD2下降到AD1,价格总水平则由P2下降到P1。有所区别的是,当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AS相对平缓的区域时,伴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实际国民收入也将增加;而当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AS曲线垂直的部分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总水平上升,对实际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并且等量的总需求增加导致的价格上涨幅度也要比前者更大。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1.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也会间接地引起投资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诱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92.试用图形简要说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过程。 答: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也可以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 . . 当总供给曲线为AS1,它与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1决定均衡的价格总水平P2。假定由于来自于供给的冲击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此时经济的均衡点为,所对应的价格总水平为AS2。与原有的均衡水平相比,由于总供给减少,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由P1上升到了P2。 93.简述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答: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所致。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引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4.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答:如图所示,在图中,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在失业率较低的年份,价格总水平上涨较慢,即通货膨胀率较高;在失业率较高的年份,通货膨胀率较低。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会与横轴相交,即在通货膨胀率等于0时,经济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这部分失业率被认为是由于制度因素所决定,因而被称为经济中“自然”的失业率。 价格调整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展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目标,但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实现这一目标。 95.简要说明使用衰退手段逆转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 答: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即失业率上升,则通货膨胀率下降,失业率下降,则通货膨胀率上升。因此,在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以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相应地,人为制造衰退也往往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来减少总需求。 通过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的方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大规模制造衰退来较快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冷火鸡”方案;另一种是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逐渐逆转通货膨胀的渐 . . 近主义做法。 六、论述题: 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 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 65.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记入GNP? 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之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74.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76.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区别?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7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79.消费支出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0.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什么区别? 81.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 82.税收、政府支出、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83.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84.能否说MPC和APC都总是大于0而小于1? 85.存货包括哪些货物?为什么要拥有存货? 86.为什么仅从存货数量的变化看得不出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结论? 87.除了市场利息率,影响资本使用成本的因素还有哪些? 88.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89.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问题上凯恩斯理论和古典学派理论有何区别? 90.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91.怎样理解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92.怎样理解预防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93.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 . 94.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95.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发生什么影响? 96.什么叫货币的供给? 97.什么叫名义的和实际的货币供给? 98.什么叫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99.假定把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即M=Cu+D,则影响货币供给的部门和变量有哪些? 100.什么是准备率?决定准备率的因素有哪些? 101.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10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什么优点? 103.什么是IS-LM模型?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04.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105.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106.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107.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108.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109.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110.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11.为什么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112.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113.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14.解释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115.比较古典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名义GNP、利率、就业量的变化情况。 116.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 这属于需求拉上型还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 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117.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何区别? 118.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119.假如某一政府拥有巨额的预算赤字,并准备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政府要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当它把借来的钱花出去时,价格水平上升了。解释其中的原因。 120.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121.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为什么? 122.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了才是充分就业? 123.简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 附论述题参考答案 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答: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 . .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上电视,他还是中间商品。 62.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答:产出指GNP的生产,以及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总和,例如长期以来我们所讲的工农业总产值。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为15万元(我们用棉花代表生产纱的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的价值),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后的余额。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5千元,则利润就是1万元。正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纱厂、织布厂、制衣厂、售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是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 答:不能。该公司对GN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或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或少一些,而不会使GNP生产发生变化。 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 答:算。因为这里虽没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作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记入GN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记入GNP。 65.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GNP增加了,因为这些人员原来领的失业救济金不计入GNP,而现在作为政府雇员领取报酬要记入GNP。 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答:(a)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买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记入GNP,而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记入GNP。 (b)假如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记入GN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NP中扣除。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答:不对。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NP?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做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 . . 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收入,当然要记入GN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而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和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记入GN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之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住宅建筑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他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而把住宅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取得房租可以记入GNP。 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答: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须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库存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N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了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NP,即看作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NP。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和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这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NP而后者计入GN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增加并不影响GNP、NNP、NI,但影响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PI,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DPI。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因为一旦PI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DPI。 74.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答: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可以从企业的行为上做出回答。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总是在有某种超额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运转的。例如,美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约为86%,一些机器闲置着作为备用品;另一些机器只在三班中开两班。同样,劳动力不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使是充分就业时,西方社会大约有5—6%的劳动力处于所谓自然失业率状态。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需求增加时,企业就有相当大余地通过增加生产能力和利用率来增加生产,企业可以把以前每年雇的人召回,或让一些工人加班加点,增加生产。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做出同样反应,减少生产。因此,把经济社会作 . . 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作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GNP的波动。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所谓供给价格是导致企业肯雇用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是所必需取得的收益,这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即总供给价格。所谓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引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需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预期利润,从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是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因此,假定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率就会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凯恩斯认为,这时就需要有政府出来用膨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或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76.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区别? 答:总支出曲线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总支出量AE,如图示,AE线与45˚线的交点表示总值出等于总收入。AE0线表示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水平为P0时的总支出曲线,又AE=C+I+NX,AE0线与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0;AE1线表示价格水平上升为P1时的总支出曲线AE1线与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1。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b)示。由图 (a)可导出图 (b)。将不同价格和相应的均衡产量或收入(也等于总支出)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反之亦然。也即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答:没有同样大的影响。由自发投资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以后,引起的消费称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有消费不是收入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时候,才会和自发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发生影响。 7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78.消费支出波动比GNP波动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GNP按相同的比率增长。但从短期或从经济角度来看,消费支出和GNP都有波动,消费支出比GNP波动要小。这是由于:GNP中包含折旧、、公司为分配利润等项内容,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不包含这些;个人可支配收入包含诸如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支付,而GNP中不包含这些。由于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存在,因而当经济衰退时(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即GNP时),税收,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经济衰退程度 . . (即GNP的增加量)。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波动的幅度要小于GNP波动幅度。而消费支出则依赖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显然,消费支出波动要比GNP波动要小,即消费支出波动比GNP波动要平稳。 80.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何区别? 答:一般来说,消费品可分为三类;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耐用消费品的特征是消费期常常会持续一年以上,比如汽车。非耐用消费品是在购买的当年就消费完的。而劳务则是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后的消费过程,消费支出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开支。从数量上来看,消费和消费支出的区别在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消费支出(购买)上。由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不仅是在购买的当年,而要连续好几年;而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时在某一年一次性完成的,因此,消费的波动要比消费支出平稳。 81.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 答:储蓄和投资来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下图来描述。交点E0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投资水平Y0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减少消费, 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下图中的储蓄线上移;b变小,意味着图中的储蓄线以图中的A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可导致均衡点E0向左移动,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可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82.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 . .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减少)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减少)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减少),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83.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答:我们有公式ΔY=k·ΔA,其中k为乘数值,ΔA为自发需求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ΔI,政府购买变化ΔG和转移支付变化ΔTR等因素。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k倍变化。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k倍值增加。 一般说来,需求增加有两个后果: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ΔA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k·ΔA。当然经济中已实现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ΔA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因为这种某些资源的“瓶颈状态”会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成为不可能。 84.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0而小于1? 答:不能这么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确实是大于0而小于1,但不是一直如此。因为这两个概念仅指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消费还受许多非收入因素的影响,如金融资产、价格预期、货币幻觉等等。即使是纯粹的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倾向不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以某个家庭消费为例,这个家庭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消费。但在某一时期,由于意料不到的原因而使收入大幅度减少。当这个家庭的成员预期这种情况只是暂时时,他们就会动用储蓄来维持平稳的消费水平(消费者一般都有平稳消费的偏好),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在这一时期的消费大于收入,其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还有,根据生命周期假设,年老退休时,其收入小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同样,就整个社会而言,当出现战争、天灾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的情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A.Smithies)的实证研究,消费倾向确实存在大于1的情况。 85.存货包括哪些货物?为什么要拥有存货? 答: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待售的制成品。以美国为例,存货数量巨大。存货对每年销售量比率达到23~25%。存货对于生产和销售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以下几个理由: (1)存货是保证销售稳定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厂商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另一方面,货物不能立即被生产出来或立即从制造商那儿得到,存货销售者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存货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 . (2)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现代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等必要的储备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在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情况,有了存货就能免遭停工待料的损失。 (3)存货调节可使企业的生产过程稳定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由于在生产线上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的代价是昂贵的,而市场需求又经常波动,企业不可能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来满足市场波动需求。企业要稳定其产出水平,就要让存货来调节,当产量大于市场需求时,并不扩大生产,而是减少存货。反之亦然。 (4)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可降低成本。对厂商而言,大批量订购货物的成本小于经常订购货物的成本,当然,拥有存货也是有成本的。在这里,厂商就是要使拥有存货的成本和订购货物的各种成本之和最小。 (5)在生产线上的存货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连续不断运转的机器总需要有一些原材料在加工。否则就不能连续生产。 86.为什么说仅从存货数量的变化看不能得出经济运行正常的结论? 答:在正常情况下,存货与销售量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但有两种情况使存货水平比正常水平高。第一种情况是销售量出人意料地低,企业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产品作为存货投资,存货大量增加,高出正常水平的存货为非意愿存货。这种情况常在经济衰退时出现。第二种情况是销售量出人意料地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提高存货水平,这时高出正常水平的存货是意愿的。这种情况常在经济繁荣时出现。 从上述可知,同样是存货数量上升,确是在截然相反的经济运行状态中出现的,所以光从存货数量上变化来看不能得出经济运行状态正常的结论。 87.除了市场利息率,影响资本使用成本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资本使用成本除了市场利息率外,还有些其他因素,如折旧、通胀、税收等。 折旧包括资本的物质损耗和精神损耗。折旧率越高,使用资本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折旧要计入资本的使用成本。 通货膨胀也影响资本的使用成本,因为通胀率越高,一定名义利率(货币利率)水平上的实际利率就越低,因而预期通胀率越高,资本需求量越大。 税收也影响资本的使用成本。当政府允许企业每年从其投资支出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称投资税收减免)时,这就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从而会增加资本需求。 88.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功能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比例;作为价值贮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既不能作为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贮存手段。 89.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问题上凯恩斯理论和古典学派理论有何区别? 答: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而货币的作用是作为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而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除了要作为交易和预防的手段,还为了价值贮存,通过持有货币,保留财富和价值,或利用有利时机增加财富和价值。 90.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他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有闲置的资金放在手边。如人们货币收入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交易需求。 . . 二是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三是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91.怎样理解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答:人们处于交易动机而对货币的需求量是随收入增减而增减的。例如,一个人每月收入1800美元,并在一个月内均匀的支出全部金额即每天支出30美元,那么他每天相应保留的货币额,在月初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次为1800美元、1770美元、1740美元,而月末的最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次为0美元、30美元、60美元。可见,他的月平均货币余额即交易货币需求为900美元,即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第二天和最后第二天、第三天和最后第三天等等的货币持有额的平均数。如果他收入和支出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所需货币额也增加2倍。如果他的收入改为周薪制,即每月支付4次,每周支付450美元,则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金额为225美元。可见,货币的交易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次数增加而减少。于是,交易需求量,收入和收入的流通速度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L1=Y/V,其中L1代表交易需求量,Y代表货币收入,V代表收入流通速度。其中V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几乎稳定不变,因此L1只随收入Y变化而正比例的变化,或者说是收入的增函数。 92.怎样理解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答: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较多货币作预防不测之用,也有能力积蓄较多货币作预防用。但为预防需要而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益或者说损失的利息收入也越多。因此,预防性需求也是利率的减函数,但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性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而变动的量不太大,因而是把它看作收入的增函数。 93.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答: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起先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从货币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这一点出发,说明个人或企业暂时不用的财富,可以用货币形式保存,也可以用其他资产形式来持有,如是金融资产,则有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债券、各种股票等。为了方便起见,可把非货币资产归为一类,统称为债券,把因持有这些资产所得的收益都称为利息。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目的而持有货币,是因为其他资产形式或者说债券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持有债券的收益包括债券利息和债券的资本价值可能发生的增值或亏损。如果资本价值亏损超过利息收入,则净收益为负数,人们就将不持有债券而只持有货币。而债券价格和利率反方向地联系着的。一张年息10美元的债券在市场利率为10%时其价格为100美元,而市场利率为5%时其价格为200美元。因此,如果人们预期利息率将显著提高,即预期债券价格将显著下降,他们将只持有货币。反之,如果人们预期利息率将下降,即预期债券价格将提高,他们将尽量减少持有货币,而用货币去购买债券,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上升时获取差价收益或者说资本增值。这样,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的上述理论,只给予人们在持有带风险的债券和持有无风险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的机会,而实际上人们可选择的资产形式不止这两种。各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各不相同,如何说明人们投资于各种不同资产时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显得不够。为此,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一些新的理论来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如托宾提出的资产选择理论,就用人们逃避风险的行为来解释货币的投机需求。按此理论,风险较大的资产,收益率也较高,为逃避风险,人们将在安全资产、货币、风险资产、盈利性资产之间进行选择,根据各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比较来确定和调整资产结构。由于货币的收益和风 . . 险都等于零,因此,当其资产构成中货币过多时,会把一部分货币换成其他资产以增加收益,而货币过少时,又将把其他资产换成货币,以减少风险。托宾还认为,实际利率可高于或低于预期利率,故存在着资产损失的风险,为避免风险,人们通常会分散资金购买多种债券及其他资产,并保持此在其他情况下更多的货币余额。投资者认为未来利率变化有不确定性,增加债券投资虽可增加收益,也可能蒙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只有较高的利率才会诱使投资者增加投资。利率越高,投资者愿购买债券越多,而愿意持有的现金越少,反之亦然。这样,它就从避免风险的动机引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94.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答: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债券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 95.通货膨胀会对货币需求发生什么影响?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丧失购买力,因而通货膨胀使人们持有货币有了成本。例如,假定某年经济通胀率为20%,则年初的1元钱到年末只值0.83元(1÷1.2=0.83),这丧失的0.17元就是指货币成本,这和持币丧失的利息收入所产生的成本一样。显然,通胀率越高,持币成本就越高。如果年通胀率为100%,则年初的1元钱到年末时其购买力只有0.5元。于是,人们就会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即一有钱就会想把它快快的用掉,以免持在手上丧失购买力。于是,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加快。当人们具有很高的通货膨胀预期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于他们的货币收入而言就会大大减少。 96.什么叫货币供给? 答:货币供给可以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的和广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就是M1供给,广义的货币供给还包括M2、M3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例如1995年12月31日)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货币供给总和。拿M1来说,就是该国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硬币、纸币、活期存款的总和。 97.什么叫实际的和名义的货币供给? 答:所谓名义的货币供给是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而实际的货币供给是指按货币能买到的货物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或者说是用货币购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把名义的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假定M、m、P依次代表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价格指数,则: 假如,假定1982年的价格水平为基期价格水平,即P=1,1995年的价格水平比1982年的价格上升了1倍,即P=2,则1995年100亿人民币的名义货币供给,其实际货币供给仅为50亿人民币。 98.什么叫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答: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又译货币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例如,公众将1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时,若法定准备率为20%,则在没有超额储备及存款中没有现金漏出情况下可使存款派生到500美元,同样,若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增加100美元准备金,同样可有500美元派生存款。101.假定把狭义 . . 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即M=Cu+D,则影响货币供给的部门和变量有哪些? 答:有公众、银行、中央银行,因为公众(家庭和企业)对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会影响货币的构成,而活期存款又是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则对货币供给起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着货币供给。与此项适应,通货存款比率、准备率、加强货币就成为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最主要的变量。 102.什么是准备率?决定准备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准备金占其存数总额的比率是准备率。准备率由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构成。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的种类不同,银行的规模不同,法定准备率就不同,定期存款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准备率,小银行的准备率低于大银行。法定准备率在各个地方之间也会有差异。 超额准备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要求数量保留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银行在决定超额准备率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金融资产利率提高,银行会减少超额准备,反之,则增加超额准备;二是再贴现率,在生利资产的利率一定时,再贴现率降低时,银行会降低超额准备率。 银行在决定持有多少准备金时,一方面要考虑持有准备金所放弃的利息,即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持有的准备金越多,它要求去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就越少。因而利率提高会促使银行要尽量减少储备,而贴现率提高会促使银行要尽量多留储备金,即提高准备率。此外,银行还要考虑存款净流量的不确定性,流出的现金量变化越大,即越不确定,则要求的准备率会越高。 103.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答:从货币供给函数可知,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持有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时,市场上基础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数量就会减少。 104.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什么优点? 答: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要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便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四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105.什么是IS—LM模型?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价和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 . . 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的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06.IS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IS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曲线就必然向右下倾斜。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如果储蓄不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则IS曲线也成水平状。由于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107.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减少需要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能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种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买债券风险太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愿再去买债券),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成水平状。由于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108.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答: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 . . 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反。可见,通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这样),从而货币政策效果较明显,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109.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和LM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交点形成收入和利率也只是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当这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110.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的货币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或市场均衡。这个过程,在IS—LM模型上,表现为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因此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LM曲线向右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111.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 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小,从而通过乘数作 112.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答: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支出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一定量时,只会使利率上升较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也就较少,从而会有较大的财政政策效果,在IS—LM模型中,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h越大),LM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13.为什么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答: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 IS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14.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答: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支出乘数就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国民收入减少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 . 115.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总的说来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增加货币供给一定数量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很大,LM曲线较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IS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1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答: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增加了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及债权人的实际财富。通常,债务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债权人,债务负担的加重就会使债务人的消费减少。总需求随之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进一步使经济收缩。 117.比较古典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名义GNP、利率、就业量的变化情况。 答:在古典模型中,货币供给扩大会使价格水平上升,名义GNP增大,但不影响其它变量。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出、名义GNP、就业量都将扩大,利率下降。 118.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又属于什么类型? 答:理论上,把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归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而把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归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样,前一问就应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后一问则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以美国经济在60年代和70年代所出现的通货膨胀为例,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1963—1969年期间,美国的财政政策高度扩张,同时伴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由于经济政策所刺激的高的总需求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在1973年和1979年,价格水平上涨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供给方面的冲击,石油价格的上涨。 119.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何区别? 答:名义利率是指因贷款所产生的以货币支付来衡量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以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贷款的报酬或成本。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他们一起上升,这种关系称为费希尔关系。它是以著名的美国经济学欧文·费希尔的名字命名的。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大致存在这样关系: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费希尔认为在经济的长期均衡中实际利率大致维持一个固定的水平,它取决于经济中的一些实物因素,主要是资本生产率。这样,在长期,实际利率近似一个恒定水平,人们按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水平又随通货膨胀率的调整而变化。 例如,在长期,费希尔估计大约30年的水平,名义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做完全调整,名义利率将等于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在短期,名义利率不能对通货膨胀作完全调整,且国家很可能在制度上不允许银行对银行存款支付高利息,例如美国1960年以后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这样实际利率水平就不再恒定。我们上是重新安排可得到: . .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有时实际利率可能会非常之高,如1980年以来的美国的情况;也可能为负值,如一些发生剧烈通货膨胀的国家。 120.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答: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 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通过货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的关系推导出来。即在货币市场均衡时, 名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 这样, 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应量÷实际货币需求量 这是通货膨胀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它说明只有名义货币流通量相对于实际货币需求有所增加时,价格水平才会提高。这样,在实际货币需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就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但实际货币需求变化了,也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下波动。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第一个因素是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会增加实际货币需求,从而降低价格水平。第二个因素是利率水平,它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就越少。 121.假定某一政府拥有巨额的预算赤字,并准备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政府要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当它把借来的钱花出去时,价格水平上升了。解释其中原因。 答:当政府从中央银行借来的一笔资金来解决预算赤字时,就扩大了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的数量。我们知道名义货币的需求数量等于价格水平乘以实际货币需要量。如果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要增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就不会调整;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经济的实际货币需求就不会变化。而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提高,名义利率水平就要相应调整,从而实际货币需求就会减少。不论哪一种情况,为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价格水平都必须上升。 122.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习的学生、 家庭主妇、病残者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为不在工作。就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劳资纠纷、天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当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在工作的人口。 123.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为什么? 答:不是,造成两种失业的原因不同。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劳动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再决定是否就业。摩擦性失业并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行业间的调整,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劳动力暂时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增大。 . . 124.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了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因而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工作。此外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业人员的总额,也就是需求不足型失业等于零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还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要提高就业率,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125.简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 答: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波动,但政府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仍可有所作为。政府可以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的预测,采取预防性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而政府的措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 (1)调节投资。经波动是在政府支出和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例如,在私人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工程,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者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致因私人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2)影响加速系数。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是一致的。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所用。 (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私人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 . 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2,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作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周期性: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 13,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16,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 . 17,法定准备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8,通货膨胀: 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9,资本深化:“资本广化”的对称,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技术进步。 20,资本的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F撇(k星)=n 21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22理性预期: 指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23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24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商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 . 简答题: 1简述GDP的GNP的区别:a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B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C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a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a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b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c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5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B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 . . 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财政失效: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货币效果: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a支出乘数的大小b或必须球队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a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及其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11简述货币创造原理: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的限制条件: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B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a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政策含义(图)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 . . 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c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4简析通货膨胀成因:a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b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c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d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e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16简述增长核算方程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即产出的增长可由三种力量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其经济意义a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b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17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经济含义及其稳态条件:基本方程Δk=sy-(n+δ)k 经济含义: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基本方程可以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要实现稳态条件即Δk=0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是sy=(n+δ)k 18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如何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A提高整个f(k)曲线,即使用新技术,在一定k值下提高劳动生产率B可以提高sf(k)曲线,即增加积累或储蓄C可以压低(n+δ)k线,即控制人口增长率。 19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8、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