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集

2020-03-25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集

王崧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

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猜猜我从哪来?

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

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师: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师: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

生:想!

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

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生:大概是两千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师: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不愧是当时世界上——

生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真好呀!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你愿意读哪就读哪!想读吗?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把我的“哇”去掉就行!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来!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师笑着说:“哇”就不用了!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那是自己的随意!请坐!这样讲,谁再来读!

生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你怎么这么会读呀!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别人一听,诶!诶!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会读,还有吗?再读。

生4: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那可是不一样的哦!

生4再读。

师:看,多自豪呀!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

生齐读: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诶!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我明白了。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叫“四十景”。这样。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

生(齐说):行!

(出示)

师: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开始!

生齐读。

师: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你打算游多少天?

生1: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

师:不想回来了!

生2:我打算住四个月。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

生3: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

全班哄堂大笑。

师:因为什么原因呢?用一个词。

生3:因为它太美了。

师:哦!一个字。

生齐说:美!

师归纳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蓬莱瑶台!

师:第二站——(出示图片)

生齐说:平湖秋月!

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雷峰夕照!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2: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

生2:美妙!

师:可以不!

生2:可以!

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说个词,你就被——

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

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

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

生4接:舒服!

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

生1:美不胜收。

师:可以。还想说什么。

生2: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目不暇接。这可以再需要斟酌。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3:妙。

师:哟!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美”、“妙”!

生4:棒。

师:棒!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一起说!

生齐答:奇!

师:哎呀呀,同学们哪!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读!(出示)

生齐读: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精华。

师:园林艺术的

生接:瑰宝。

师: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看,谁来?读哪都行!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各种奇—珍—异—宝。再来读,你读哪?

生2:我读第2自然段。

师:来!

生2:读。

师: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别人还没想呢?眼前还没有电影呢?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

生2:再读。

师: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

生齐接:拱月。

师:再听他读这块。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此外,就从这——

生2:再读。

师: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陶醉了。

师:哦!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谁再领着大家走。

生3: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

生3接: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这块没有看够。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生3接:山乡村野。

师: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继续!

生4: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谁来?

生读: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这座名园就是——

生齐答:圆明园。

师: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

生齐读。

师: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

生齐答。

师: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诶!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

生:心血

师:还可以说是

生:结晶。

师:还可以说是

生:智慧。

师:还可以说是

生:劳动

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1: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2: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一段话里边。拥有的是……

生3: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里。

生4:是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祖国的……

生5:祖国不可估量的奇迹。

师:奇迹不行,刚才说送进去。怎么?一起说。祖国的……

一生说:文化。

师请她大声说一遍,再说一遍:我们都平时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的体会,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

生齐接:文化。

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

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

师:但是不是一个阶段的,是上自先秦到清朝,是中国的还有西洋的,所有的这一代一代,我们还可以在文化后边再加上一个字。

生:史。

师:原来圆明园里拥有的是——

生接:文化史。

师:祖国的——

生接:文化史。

师:世界的——

生接:文化史。

师:哎呀!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恩!谁来?(出示)

生1读。: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理直——

生1接:气壮。

师: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生2读。

师:虽然后边是个叹号,但是你不像我似的喊,你没有,“不可估量的”,情也是深的。今天下午我们一会咱们中午就要分手了,回家要告诉妈妈,“妈妈呀,圆明园拥有的

那是……”你该怎样告诉妈妈?

生3读。

师:你妈妈肯定是个老师,你这样说你妈还能听进去,要不然妈妈要是别的职业的或者是生活中的,我女儿今天真吓人。那么,你要是把这句话告诉妈妈,你该怎么说,还得让妈妈听进去。

生4读。

师:你想把这句话告诉谁?

生4:告诉我妈妈。

师:妈妈一听,我的孩子语文学得就是好。当然我的性格又是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体会,可能回到家里我会——(范读)。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对,其实,心里有,感情有,不在于用怎么样的语气。重要的是能送到对方的心里去。好!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想怎么读你就怎么读,我相信,我相信你们不是傻读,不是呆读,不是装模做样地读,现在这样,你愿意送给后边听课的老师,愿意送给同学们,愿意送给谁,你觉得你应该怎样的向别人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就怎么说,开始!

生自由读。

师:然而,读

生: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读

生: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师:我听刚才同学们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拿走

师:真会用词,说的是统统拿走,那是怎么拿走,你能举个例子,或者用个比方,自己的理解,说说怎么是“统统拿走”?

生:我认为“统统拿走”就是把能拿走得就像抢的一样全部拿走。

师:抢走,一点也

生1:就是一点也不留下

生2:全部夺走,一点都不留。

师:全部夺走

生:只要是手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拿不动的……

生: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拿不动的……

生:叫牲口来搬运

师:用大车也得……

生:运走

师:用一个成语……

生:片甲不留

师:啊呀,就像同学们说的,你还想说

生:我还想说他们是将所有的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掠走

师:你真会用词。“夺”“抢”“掠”,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

师生:“拿走”

师:你们刚才还说,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

生:毁掉

师:注意,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任意破坏毁掉,你能举个例子,用事实,打比方都可以。

生:用脚踢,还有用棍子去打

师:踢、打,还有吗?

生:就是如果那些名画的话,也可以撕掉

师:撕

生:我觉得那些英法联军自己的心里想的就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想得到,然后就任意摧毁

师:毁

生:就是用榔头捶

师:捶,啊哟,捶的是那么一个,什么,可能就是精致的

生:青铜

师:青铜器呀,一下子

生:陶瓷

师:对,陶瓷,就会给他捶烂了

生:拿不掉的就用斧子砍

师:啊哟,砍

生:用砖头砸

师:砸

生:把那东西摔地上,然后用脚踩

师:踩

生:用大火烧

师:同学们哪,我这有两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他们是怎么样像你们形容的,说明的“统统拿走”“任意破坏”毁掉的叙述这是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写的一段回忆录里的,我把它摘录给大家,谁来读读这段话,他们是怎么抢的,怎么拿的、掠的,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介绍,来,你读给大家听(出示这段话)

生: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棉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师:织锦

生:织锦绸缎

师:后面还有省略号,他们就是这样。再看一段。来,你来读,你离得近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你们刚才看的读的这段资料有没有感受,有吗?哦,这么多同学举手,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来读,谁来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此时,你的心里什么滋味儿

生:不高兴

师:哦,就一个不高兴,就像你说的,课前,他们真坏

生:还有是十分的难过

师:哦,你难过,我听出这个词了,不高兴,坏,最后落脚在你心里难过,我听你读了,你没让人家能听出来你的心里是这样的难过,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一读我就知道你真难过

生: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谁还想读,你什么滋味儿

生:我是心疼

师:哦,你是心疼,那你就心疼地表达吧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啊哟,这毁掉的太轻松了,要是我的话,多心疼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每一幕幕文化史哦,所以,我要是告诉人家,我可能会这样:他们把里面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了,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啊呀,她心疼,你呢?

生:我火冒三丈

师:那你就火冒三丈地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毁掉。你呢?

生:我的感觉就是跟那个相媛差不多,不过比她还要厉害点,想把他们全部杀掉

师:那意思就是恨吧

生:嗯

师:恨,你就恨着读

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这还没完,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还得烧,烧几天呀,那个火着的

生:三天三夜

师:一天多少小时

生:24小时

师:我们还得学数学,三天多少小时

生:72小时

师:三天就是72小时,哈哈,一小时多少分钟

生:60分钟

师:72小时多少分钟

生:4320分钟

师:4320分钟,4320分钟相当于多少个半分钟

生:8640个半分钟

师:8640个半分钟,我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半分钟就刚才你们体会的平湖秋月瞬间就化为灰烬,一幅字画不用几秒钟就变为一片灰烬,那么,这8600个这样长的时间里,你想想,烧掉的……所以现在请同学们抬头,让我们静静地去体会,这8640个半分钟里的一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呀?

生看火烧圆明园图像(半分钟)

师:同学们,轻易地过去半分钟你不觉得什么,当你静静地去体会它的时候,像着这样的圆明园被烧掉的时候,我想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心情。是这样8640个这样长的时间哪,烧掉的,烧掉的,烧掉的,而且是在我们所说的将近一万多个这样大的面积的地方,火呀,熊熊的烧,烧了8640个这么长的半分钟,所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同学们哪,就这样——,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边说边在原有板书关联词上添加“没有”两字)

生:殿堂

师: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

生:亭台楼阁

师:没有了象征着

生: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师: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建造的景观,比如

生: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

师:还没有了民族建筑

生:西洋景观

师: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

生:青铜礼器

师:下至

生: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都没有了

师:什么都没有了,有的,没了,谁来也用上他们再说一说这些话,谁来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你那个“了”说得太快了,“没有”和“没有了”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来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yi)透的亭台楼阁

师:(师正音)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谁再说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好,收了,现在来看下一句

生:圆明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师:第三句,谁来,好,这么多举手的,举手的说

生齐:圆明园中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我来问,你来答,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

师:玲珑剔透的楼阁

生:也没有了

师:园中,民族建筑不仅

生:没有了。

师:西洋景观

生: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说是,换一个字儿

生:还没有了,都可以

师:再来,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没有了

师: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也没有了

师: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

生: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说成是

生:都没有了

师:都没有了。我亲爱的同学们哪,总之一句话,圆明园就是一片

生:灰烬,废墟

师:难怪,我们的先驱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样感慨,读

(出示诗句)

生: 圆明两度昆明劫,

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

残灰犹共挽烟飞。

——李大钊

师:一曲悲笳怎么吹也吹不尽我心中的

生:悲

师:那圆明园的上空只有那废墟上的残烟笼罩在我们的心里,这是我们的国人,我们自己面对圆明园的感慨,那么,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样看待他们国家军队的行为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读(出示句子)

生:法兰西帝国……被掠夺的中国。

师:还有吗?好,读

生: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强盗吧,读

生: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现在,让我们从头至尾的再渎一遍课文,端好,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读

(引读全文)

就这样被化为灰烬,(边说边擦黑板)我们再也看不到那大园套小园,众星拱月的园中之园了,我们再也不能到那我们刚才去过的40景去住上一辈子了,我们再也不能去欣赏那劳动人民智慧的心血创造的青铜器,那名人字画,我们再也看不到这磅礴雄伟的亭台楼阁,还有那迷人的山乡村野了,总之,(除“圆明园”三个字外,其他都擦掉了)圆明园什么都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那么现在圆明园留在你的心里剩下的是什么呢?留给你心里的是什么?

生:留在我心底里的只是无限的思考

师:什么思考

生:沉甸甸的

师:什么沉甸甸的

生:让我难过,痛恨那些侵略者的罪行

师:你站着,好,你站着,孩子,你说你痛恨,你难过呀,那就请你难过地表达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读,师正音。

师:留给你的是什么?

生:难过

师:那也请你难过地读吧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这个难过是无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要是也要难过,会多难过呀(师示范读)

师:就如同学们刚才说的,把这份无奈,这份难过,这份痛恨,一直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百四十五年了!那圆明园里荒野的风浪,依然在呜咽的讲述着这个故事,我想,我们今天走进了圆明园之后我们获得这样的体会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我通过同学们的表情和你的眼神,已经看出来了,但作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走进去还不完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走出来,这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让我们走出圆明园。

出示:(走出圆明园)

师: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四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对这样的毁灭,要是你的话,请选择其中的

一个角色,你要是他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请你冷静的琢磨琢磨,选择一种,谈谈看。

师:你是谁?

生: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会想,这么好的建筑物,就在三天之内毁于一旦,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再去好好留恋一下,然后再慢慢的回想以前的壮观。

生:假如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一定会去那边守卫圆明园。

师:你为什么那么去做?

生:因为圆明园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师:这是皇家园林,烧不烧跟我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它属于祖国。

师:不管怎样的结局,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始终是属于人类的。

师:你这位老百姓已经上升到一份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尊严上去了。

生: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我会想,你们销毁了罪证,不过罪证是铁证如山的,我会去学习武功向他们讨回东西。因为他们抢去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是我国人民自己用心血创造出来的。

生:我想当一名百姓。我总结出来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大。

生:假如我是一名皇帝,我会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耻辱,我会默默的努力,找机会向英国和法国把他们1860年10月6日夺走的东西给夺回来。

师:重要的不是去夺回来,而是要懂得中国必须强大。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想,为什么火药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它却被帝国主义用来当作轰击我们祖国大门的工具,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侵略者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我要守住这一片废墟,给人们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掌声)

师:沉甸甸的思考,为什么?

生:如果我是一位大臣,如果我有足够的权利,我会调动北洋水师,去保护圆明园。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我明白了一个理,我要为今天同学们而喝彩,看来像圆明园那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其实历史真的不能假设,这样我留点语文上的作业,下面几个词条,我们来读读文章中的片段,和你们刚才想象的进行对照,你还会有更多的思考。

(出示语句:圆明园被烧后,皇帝的表现)

生读。

师:看一下这位皇帝的表现反而使现在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在外国人的手里。

(出示句子: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借口)

生读。

师:我们刚才说他是强盗,我们就是恨也得有个借口,在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原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出示句子:焚毁前)

师读。

师:同学们,这些都原于老师看的一些文章,我愿与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词条回到下面的课文里去,而不单单就学这两篇文章,去读更多的文字。

(出示推荐书名、作者目录)

师: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

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龚自珍儿子行为的失望。

生: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它成了一个警钟,它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一定要大力发展。

师:那耻辱的柱敲响的是你心中的警钟,你的失望换一个词就是你觉得有一种?

生:耻辱。

生:我也是一种失望,对咸亨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失望,他们没有尽全力保卫圆明园,而是逃跑,而且后来也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强大,而是发动老百姓去抵抗,又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师:一句话,这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你心头上的?

生: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

师:这就是你的失望,对过去的失望,但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对今天和未来充满?

生:希望。(掌声)

师: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了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同学木们重新对圆明园获得的认识一样,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三千个英法联军把这样的圆明园代表我们的这样的标志的毁成废墟。在离开圆明园的饿时候,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我还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学习太好了,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

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比如课前我们思考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活生生别的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的拥有智慧,拥有尊严的活着。下课!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谢谢老师们的掌声。同学们,刚才我介绍了,我姓于,于永正。哪个于呢?干钩于,永远的永,正确的正。这是我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认识了吗?(质朴、自然、有语文味的自我介绍。)

生:认识

师:来自江苏徐州。今天老师跟小朋友们上两节课,连起来上,如果上课当中小朋友需要上卫生间的,悄悄地下去,不要喊报告,听见了没有。

生点头。

师:咱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咱们是哪个班的

生:四(4)班

师:认识了,四(4)班的同学,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大家举起右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写课题,同学书空。)(书空,学习书法的策略。)

师:我写字能看见吗。(为了让小朋友看清自己的写字动作,60高龄的于老师几乎半蹲着写标题。体贴、细心得让人感动。)

生:能。

师(语气缓慢):明,日月明;圆,注意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园不一样;“的”这个字用得最多,上宽下窄,你看上宽下窄;毁字要注意笔顺,撇、竖、横、横折、横、横,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要长,不然的话火灭不了。)(横平竖直,尊重规则,处处妥帖,教写字,也是教做人的基本准则。)

师:一起读

学生没反应

师:读

学生还是没反应

师:读

生读

(观众笑)

师:我们发现小朋友的表情立刻就变了,刚才还是活泼可爱,现在都变得严肃起来,我知道为什么一读这个题目表情马上变了,预习了没有?

生:预习了。

师: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点头。

(投影出示生字:)

师:先看这五个,谁来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非常正确。大家来读这个字(指

生读。

师:谁能通过预习知道这个字和课文里的哪个字组成一个什么词,这个词深深印在你脑海里,不用看书,谁知道?

生:瑰宝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读书是要记忆的,思,是要记的,记住了才能变成为自己的。瑰,单讲瑰是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预习了吗?(同学没人回答)单讲瑰它指的是美玉,但是它一旦组成瑰宝这个词“瑰”就不作美玉讲,知道作什么讲吗?知道没有,猜一猜,没关系,大胆猜,猜错了鼓励表扬,猜对了,当然更要表扬。(有意思,猜错了还能得到鼓励和表扬,有几个语文老师做过这样“不合情理”的傻事?)

生:瑰宝我认为应该是很珍贵的宝物。

师(亲切地):对了,掌声(学生鼓掌)非常珍贵的东西叫瑰宝,这一课指的是谁,指的什么,请讲

生:圆明园。

师(肯定地):圆明园。对了,预习得多好,请坐。(于老师心中,学生都是天才,不是傻瓜,多数学生是会自己学习语文的,老师功夫在引发和点拨,用不着大讲特讲。)

(投影出示三个字:瑶、剔)

师:谁来读

生读,师指导剔的读音

师:(指着剔)在课文中这个字和哪些字组成一个非常好的词,你接着说

生:晶莹剔透

师:再说一遍

生:晶莹剔透

师:课文有晶莹剔透这个词?

生:玲珑剔透

师:你看,又多一个词,玲珑剔透。他还知道晶莹剔透,很棒的,请坐。

师:(指着瑶)看这个字,我想问一下,这个字在课文中和哪些字组成什么词,记住没有?你说

生:蓬莱瑶台

师:蓬莱瑶台,多好啊,同学们真会预习,记忆真棒。我要问你啦,你知道什么叫蓬莱瑶台吗?

有学生举手

师:哦?有知道的,哟!我没想到,说说看

生:蓬莱瑶台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师:哎,对!传说中古代神话中有三座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杖,还有一座叫云台。(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

传说的神话。那蓬莱知道了,瑶台呢,谁讲

生:建筑

师:建筑物,神仙住的地方,那不要说了,他们住的地方很漂亮的,叫瑶台。单讲这个瑶,他指的也是玉,美玉。记住了吗(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

生:记住了。

师:预习得不错。课文读了吗?

生:读了。

师:读了几遍,把你读过的课文给老师看一下。(师查看每个学生的书)

师:我发现有两个同学读书时候预习时候做了记号,多数同学没作记号。你看看,记住,读书要学会做记号,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把你认为好的词用得恰当的词作上记号,记住作记号表示你读书的时候思考了。因此记号是思考的痕迹。请大家默读课文,补上这一课,已经作了记号的同学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作,好默读。(读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读书策略指导。)

生默读。

师边巡视边说:读书要学会作记号,记号表示你思考了,你的记号表示答案已找到了。只要书是自己的就要作记号。

师(走到一个同学身旁):小朋友们停一下,我们看一下XX作的记号,他在第三自然段几乎全画上了波浪线,为什么在第三自然段画上波浪线呢,肯定有他的想法。请继续。

生继续默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停下来,这是XXX同学作的记号。第三自然段作的是波浪线,而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打的是直线,而且是用尺子打的。为什么第五段用直线,第三段用波线,肯定有她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来,她作的记号,带着她的情感,会思考。完了吗?(学生点头)作完了做好。(学生在读书,老师在一旁喋喋不休,指手画脚,肆意干扰学生阅读。受现场短信“抨击”的地方之一。)

师:这样的读书就是真正的。告诉我,你读这篇课文心里边是什么滋味,心里觉得怎么样?说说看,我相信每个人读了之后都有他的滋味感受。(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第一课时,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

生1:我感觉非常痛恨,为什么他们非要把搬不走的东西毁掉,他们也可以把他们送给那些穷苦人。

师:这就在是我们的孩子,能理解到这个层面就非常不容易。再说第一句话

生1:我觉得很痛恨那些人

师:说清楚,痛恨谁?在具体一点

生1:痛恨那些英法联军。

师:还有别的吗,你说

生2:痛恨归痛恨,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没有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宝物。

师(大声地):是啊,堂堂一个中国,怎么样保护不了自己的东西啊,你还恨谁?(观众笑)你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吗?

生2:清朝

师:清朝,当时的皇帝叫咸丰,英法联军打来的时候,咸丰皇帝早就跑到热河去了,恨不恨?

生2:恨

师:恨他们什么?思考,你接着说

生2:无能

师(大声地):无──能啊,腐败无能。我把大家的体会写在黑板上。

(师在黑板上写“恨”)

师:为什么我没写楷书,因为我觉得楷书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恨。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恨。还有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这些宝物都没有了都化成了灰烬。

师:是啊,痛心。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4:我还为失去了这座园林瑰宝感到惋惜。

师(沉重地):惋惜、痛惜、愤恨。好的,告诉于老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最痛心。请讲

生5:第五段

师:第五段,请坐。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为什么第三段你用波浪线,而第五段你用直线,你想表达什么意思感情。

生6:因为第三段是

师:不要说第三段,直接说第五段

生6:因为第五段所要表达的和第三段是完全相反的,第三段描写的是

师:不要说第三段,光说第五段

(观众笑)

生6:因为第五段圆明园被毁了,我感到非常痛心

师:所以用

生6:所以用直线把他画出来。

掌声

师:这叫会读书,会思考。同学们记住读书是要思考的,而且要作记号,甚至可以写自己的话加批注。(边读书边写点批注,阅读策略指导。)你们还小,慢慢地逐渐掌握加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目标,有过程,有反馈,做读书记号的指导,一直到此处才做小结。)同学们,把书拿起来,谁来读读第五段,把我们的痛心,把我们的惋惜,特别是痛恨读出来,谁来读读

指名读第五段。

师:好的,最后一句读得特别好。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轻声地)做好,看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一个词一句话组成一幅一幅的画面。(把文字转化为脑中的表象,阅读策略指导。)同学们看,一个掠字就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掠就是抢,抢夺别人的东西,这就是侵略这就是抢,想像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强盗行径,你们想想,一个搬,一个烧,他们销毁大部分罪证,罪证是销毁的了的吗?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像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大火燃烧的情景。一八六O年,读──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记住,记住!一可恨,他们把凡是能够拿走的统统拿走;二可恨,拿不动的就用

大车牲口运;三可恨,拿不动的就破坏毁掉;最可惜他们企图放火销毁他们自己的罪证。(停顿片刻轻声地)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啊毁灭啦。同学们(声音愈来愈大)圆明园被毁灭了为什么激起中国人如此的愤恨。大家往前看,圆明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会读书的人,能把一句话组成几句话,把薄书读厚。听我说,会读书的人还能把厚书读薄,把几段话读成一句话。(把具体概括为抽象,阅读策略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本领。请大家默读,看谁能把二三四段组成一句话,要思考,要静心思考。

生默读。

师巡视:智慧在哪里,智慧在宁静中,智慧在思考中。诸葛亮说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什么意思呢,专心致志的意思,是思考的意思。如果你找到这句话,而且你认为它能把三段意思概括起来,请你作记号。如果你作对了,这个记号就是你思考的结果,你思考的收获。不要轻易画,再三的思考。一边读一边思考,慢慢读。(走到一个学生旁)自己能概括三段话的意思吗?再想想。(指导几个学生)(学生在读书,老师在一旁喋喋不休,卖弄自己的博学,使学生无法静心阅读。受现场短信“抨击”的地方之二。于老师在说课时,坦白承认,这是为了公开课做秀的需要,平常上课他不是这样的。)

师:同位先交流一下,为什么画这个句子,交换一下意见,讲道理,快!

同桌交流意见

师:有时候学习是要交流的。如果你被对方说服了同意他的意思,如果你没被对方说服,坚持你的意见。(指导学生与别人平等交流,学习策略指导。)可以结束了吗?

生:可以了。

师:哪一句?找个男同学说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师:这句话一定要读好(师指导学生连读四遍)怎么样,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那你再读一遍

生顺利的读了一遍

师:鼓掌。读了五遍,终于读流利了。经验,是创造的,没有别的办法。我跟你说,这篇课文,于老师读了十一遍,还没有读好。再次给点掌声。(学生的努力得到承认和鼓励,朗读方法指导渗透其中。)

掌声。

师:这句话把三段都概括了(抓中心句,阅读策略之一)。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再看哪一部分写的是建筑,一起告诉我

生:二三自然段

师:好,二三都是,谁来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第二段写圆明园的什么

指名读第二段,声指导其中一句

师:到目前为止,你是四(4)班朗读最好的。会读书,会思考。有一个词我写在这(板书:众星拱月)是什么

生读:众星拱月。

师: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本来的意思是什么,众星拱月,什么意思

生1:好像许多星星围着月亮

师:很好,不要好像,再说一遍

生1:就是许多星星围着月亮

师:哎,好多星星环绕着月亮,众星拱月,因此这个拱字怎么讲,是环绕的意思,围绕的意思,但是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了,在这是什么意思,月是什么?

生: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师:这个月指的是三座大园,就像月亮一样,在当中,周围是小园,像什么

生:星星

师:记住这个词了吗?

生:记住了。

师:读一读

生读。

师领读。

生再读。

师:恩,记住他。记住它它就属于你了。这一段写了圆明园的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很难,我来告诉你第二段写的是圆明园的布局。记住这个词,看黑板(板书:布局)它写的是圆明园的布局就是整个园的安排。从众星拱月就可以看出明代的建筑师设计师是多么的高明啊。(从理解“众星拱月”入手,欣赏圆明园的布局,教得感性、自然、流畅,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典型片断。)

师:从高处看圆明园,众星拱月,很壮观。当我们从高处下来走进圆明园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更多惊喜。好,再接着读第三段。生读第三段。(师对读得不准的字音指导)

师:很好,你先暂时坐下。这是第一句话,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看见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小亭子,小台子。金碧辉煌用一个词告诉我是什么

生:宏伟

师:哎,宏伟,高大。玲珑剔透呢

生:小

师:光大好吗?不好,还要大小相间,劳动人民多了不起啊。再往里走,有热门的买卖街,一起往下读

生读

师:买卖街怎么样

生:热闹

师:那么山乡村野呢

生:静

师:静。了不起。同学们,有热闹的买卖街,还有寂静的山乡村野,这叫动静结合啊。设计师了不起啊,劳动人民了不起啊。再往里走,接着读

生继续读。

师:我们继续往里走,建筑是仿造的,雷锋夕照,雷锋塔,杭州的,狮子林,都有,如果仿造的不算本领,那些根据诗情画意建造的,那是想像的,那是创造的。我想问问大家蓬莱瑶台是根据什么想像出来的。(生:神话传说)还有最想问的武陵春色是根据古代哪位文学家的哪篇文章想象出来的,你们知道吗,有没有知道的

生沉默

师:哎,蓬莱瑶台你们知道,武陵春色没人知道,谁大胆说一说,说错了没关系,你

说说看

生:陶渊明

师:陶渊明什么?

生:

师:陶渊明说对了,他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做什么

生:

师:桃,桃什么来着,桃花──,桃花什么记(观众笑)

师:好,难为你了,坐下。同学们坐好。大文学家陶渊明写的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叫做《桃花源记》,他想象的人间美景叫《桃花源记》。武陵春色就是根据这篇文章想像创造出来的,建造出来的。有仿有创,相应成辉。我们再往下读读

生继续读。

师:好的,坐下。再往前走我们发现园中不仅有民族的建筑,中国的建筑,而且还有西洋的景观。同学们,在那个时代,那是了不起啊。仿造西方国家的建筑,西洋景观,这叫中西合璧,合璧呀,美极了。正因为如此,圆明园不仅有金壁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山村乡野,有想像的景物,仿造的景物,有中国的民族的建筑,有西洋的景观,这叫大小相间,仿创结合,仿中有创,有中有西,中西合璧。正因为如此,我们来到圆明园才有来到仙境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大

小相间,仿创结合,仿中有创,有中有西,中西合璧。”这段看着板书的独白有点长,但充分展示了于老师高超引导艺术、深厚的语文修养和人文功底,学生和听课老师听得如痴如醉。)

师:请你说一说,你在第三段画上波浪线为什么

生:因为读了第三段,使我感觉圆明园太美了。

师:表达了你什么

生:表达了我……我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师:喜爱之情,还有吗?

生2:渴望看到

生3:骄傲

师:渴望、骄傲,多美的艺术园林啊。同学们,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如果他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那么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多么的自豪,可惜他没了。记住这一天,一八六O年,记住这一天,把书拿起来,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读

生读。

师:耻辱啊,中华民族的耻辱啊。告诉我,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他存放着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

师:好的,非常流畅,尤其是那个顿号读得好。唐、宋、元、明、清交待得清楚,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读

生齐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如果这些珍宝现在还完好的保存在北京,我想,每个中国人该是感到多么的骄傲啊。但是,这些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宝物被掠夺一空,有的至今还保存在法国英国的博物馆里。记住,一八六O年十月六日,中华民族的国耻啊。记住他,把书拿起来,一八六O年十月六日,记住他,读──(通过朗读激发孩子的感情,非常到位。争议之处:定位“仇恨”、“耻辱”,还是“可惜”、“叹息”就够了?文化大革命毁了多少国宝啊!)

生齐读这一段。

师:记第一段。

生齐读。

师:(投影:损失)看这个词,读

生读

师:再读

生再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物质上的毁灭吗?仅仅是失去了价值连城的珠宝吗?它还损失了什么?

生沉默

师:它还损失了什么。难为你们了

生1:中华民族的耻辱。

师:中华民族保留,把耻辱换一下,中华民族的什么

生:尊严

师:对,尊严。我们应该感谢他(生1)没有他,我们想不到这个词,把掌声送给他。

鼓掌。

师: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灰烬。同学们,读到这里,难道你不想对自己对别人说点什么吗?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下吗?你最想对自己说的写下来,然后对别人,特别是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点什么,拿起笔来,把你此刻最想对别人说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如果你能写更好,看咱们班谁会思考,谁会表达。(读后写,读写结合,充分体现于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想。对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点什么,对孩子来说要求合适吗?人文导向正确吗?现场短信“抨击”的地方之三。)

生写,师巡视指导(师:注意写字要头正,身直,两只脚要放平。)(写字方法和策略指导。据说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不断提醒3年才行。)

师:现在再请大家同桌的交流一下,相信看了这么多话,一定会有所启发,如果你受到启发,再改一下。好,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师:如果你受到启发,可以改一下,改完后再读一读。)

师:好的,交流一下行吗?(生点头)谁先说,你来读,大家注意听,要善于听别人发言。(倾听别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生1:我想对法国人和英国人说,你们太坏了,为什么要把我们国家的东西拿走,却放在你们的博物馆里。

师:你看看,但要改一改。不是说现在的法国人和英国人。是一八六O年的事。这么说,要质问法国和英国的侵略者。谁再读读

生2:我想对那些英法联军那些人,你们难道不觉得耻辱吗?

师:把你写的都读完

生2:我想对自己说,中国人太懦弱了,连自己国家的珍宝都保不住。英国人太可恨了,用我们国家自己发明的东西攻击我们,还让我们国家签订不公平的条约。

师:是啊。你来,到目前为止你写得最多

生3:很遗憾,我们再也看不到那雄伟壮观中西合璧的圆明园了。因为我们的国家太懦弱了,连自己的东西也看不好。

师:懦弱的懦要改,软,软弱。

生3:我们国家太无能了,难道他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宝物一个个被掠走,就不上去拼吗?哪怕是死了,也有价值。

师:当时的咸丰皇帝吓得屁滚尿流,跑到热河去了,中国人那时是一盘散沙。你接着

生3:英国法国的侵略者你们太狠了,不但把东西掳走,还要放火烧了圆明园,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那卑鄙的嘴脸。

观众笑

师:行径。好,丑恶的嘴脸,卑鄙的行径。你来读

生4: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到我们中国……我要努力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这样我们就会更自信些,他们不敢欺负我们。

师:他不知道,当时之所以英法联军如此倡狂,中国太弱了。但他知道要把祖国建设强大,不然别人还会欺负我们,到目前为止,他的体会最深刻。你记得邓小平爷爷说的一句话吗?落后——

生4:落后就会悲哀

师:落后就要挨打。那个时候中国太落后了,到目前为止他的体会最深刻。这篇课文,你们如果能像他那样的认识,于老师就满足了,记住他的话,因为他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导得好!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我们来学写两个字。(拱、奉)

看这个拱,仔细观察,看谁有眼力,谁会观察,仔细观察这个拱怎么写规范,这个奉怎么写好看。一边观察一边可以书空。写好字的第一步是认真的读字,读这个字去思考他,记住。第二步要临帖,拿出字帖来,把这两个字刻写一遍。拱我提醒大家第四笔起笔的位置。临帖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第一写好了要看,写好了,对照一下,哪块写得好,发现有毛病再写一遍,要一个要比一个好。一看二写三对照,如果不满意再写一遍。请两个书法家到黑板上来写好吗?

请学生推荐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老师指导。

师:拱右边的第二横要长一些。奉,记住!春字头的字关键是这一撇一捺。撇要长一点,捺要有脚,我来帮你改一下。记住,春字头的字关键要写好一撇一捺要夸张一点,见过一种酒五粮春吗,春一撇一捺是不是很长,但我们并不觉得它长,就要写得长一些。这样精神,用春天的朝气。同学们,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希望大家把字练好,人人拥有漂亮的脸庞。下课!(一丝不苟地教写字,一丝不苟地教做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