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扁鹊治病》说课稿

《扁鹊治病》说课稿

2021-10-0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扁鹊治病》说课稿

腊山街道新村小学 高青

一、说教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

1、本课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名医”一词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感悟名医的医德高尚,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2、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然而寓言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需要

小学生去推敲、感悟言外之意。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比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课寓言故事教学的环节中,我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说学法

1、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四、 说教学流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我先出示成语: “救死扶伤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华佗再世 药到病除”让学生齐读,并说说这几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接着就简介扁鹊: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说起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随后话锋一转: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从而引出了本文的另一位主人公——蔡桓公,揭示了课题。

这里我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后检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第一到四小节,随机理解“拜见”。 (2)指名读第五小节,随机正音:敷烫、骨髓。理解“骨髓” (3)指名读第六小节。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的什么?

(4) 刚才我们读了故事,这个故事较长,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什么吗?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这里我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

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引导着学生走进课文进行细读。这里是我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出示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板书:名医)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这里我努力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交流反馈: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

﹡咱们如果身体不适上医院,医生怎样为你诊断?谁来说说?(听诊、查血、量体温、询问等等)

﹡你发现,扁鹊治病用了什么方法?(仅仅是看了蔡桓公)

﹡扁鹊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仅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就准确无误地作出病情,了不起呀,扁鹊!不愧是——名医。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不愧是——名医。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我再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这句话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我们先来看看蔡桓公的病情是怎么发展的?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又是怎样由简单到复杂的?理解“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 ﹡所有的这些,扁鹊都准确地作出了诊断!你想说什么? ﹡真不愧是——名医。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句话相对来说学生最难理解,所以我在这里充分让学生先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扁鹊的医术高明。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说扁鹊只用望就可以准确得判断出病情,而且能够根据病情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扁鹊怎么样?(板书:医术高明)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这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性地寻找,感悟,体会,自己每次加以鼓励引导,让学生成功地认识了人物,是的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渐渐丰满。

4.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5.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板书:不相信)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练读对话。

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课文写蔡桓公这种反应的句子还有一处? ﹡这两个句子都写蔡桓公对扁鹊请求治病是怎样一个态度?(板书:不高兴、不理

睬)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 勃然变色 愤愤不平 咬牙切齿 怒眼相对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怒火冲天 恼羞成怒 横眉竖眼,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面红耳赤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勃然大怒 七窍生烟 暴跳如雷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吹须瞪眼)

这里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并通过这些词语形象地体会到人物的心情。

6.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才是导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7.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交流。

﹡你能在刚才的发言中用上一句这样的熟语来说说吗? 不见棺材不落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船到江心补漏迟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防患于未然

这里本来要求学生练笔,考虑到时间不够,就让学生口头说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发言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在学生理解内容,初步感受到寓意时,我让学生说说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让学生把先前朦胧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明确这个故事的寓意,随学生

的回答我还用几个成语,如“自以为是、讳疾忌医、防患未然、防微杜渐”等来加以概括,解释,让学生对本课的寓意有个提升。

在理解了寓意之后,我并不满足,有带领学生认识了作者韩非,阅读韩非的原文,还让学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我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而要有一定的拓展,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于是我课外布置学生阅读《古文观止》、《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天空中去阅读更多的寓言,获取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点、人物的形象、态度,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

(后附板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