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1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6
第11章【原⽂】
三⼗辐共⼀毂(gu),当其⽆,有车之⽤。埏埴(shan zhi)以为器,当其⽆,有器之⽤。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有室之⽤。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译⽂】
唯有达到⽆疵⽆为⽆知⽆有⽆恃⽆宰等很多个“⽆”的境界,才能修成如⼤地般的⽞德,那么“有”和“⽆”到底各起什么作⽤。
三⼗根辐条汇聚到车毂的孔洞中,车轮才能轻松转动,上⾯安装了车厢的空间,才能起到载重致远的作⽤,故称“三⼗辐共⼀毂,当其⽆,有车之⽤”。
揉和陶⼟烧制成器⽫,有了⾥⾯的空间,才能有盛⽔容物的作⽤,故称“埏埴以为器,当其⽆,有器之⽤”。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故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有室之⽤”。
道具有“⽆”和“有”这两种形态,“⽆”是内在的功⽤和规律,⽆⾊⽆声⽆形。“有”是具体的器物,有⾊有声有形,就像车舆器⽫和屋室。不同的器物能给⼈带来相应的便利,⽐如车可载物碗能盛⽔房屋⽅便居住,是为“有之以为利”。但真正起作⽤的恰恰是中虚的空间,故称“⽆之以为⽤”。
道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受想⾏识”五蕴,还有“⾊声⾹味触法”六识,都是道展现给万物的“利”,⽽不是道的本体。道的“⽆”的作⽤你既看不见也掌控不了,这就是道的⽞妙规律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