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值分析法的学习
(2016/2/29--------2016/3/6)
本周是我来北京学习的第二周,通过对上周等价类划分法的学习是我深深感受到了,在做功能测试时,测试用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试效率和质量。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有效节省公司的有限资源。
我相信大家在开发一个软件的时候,循环结构可能会不厌其烦的出现在你的程序设计中。下面就是一个循环结构的代码片段:
int i = 0;
while(i < 10){
System.out.println(i); //输出变量的值
i++; //变量的值增加1
}
其执行流程为:
1、执行int I = 0;
2、判断i<10 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结束,否则执行下一步
3、输出变量i 的值
4、i 的值增加1
5、跳转到步骤2 继续执行
代码很简单,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那么,大家知道这段代码在黑盒测试中如何来确定I<10中的关系运算符是<、>、还是>=、<=呢?很多人可能已经想到了就是几个关键性的数据:9、10、11。
通过这个小例子,大家也许就明白了什么是边界值分析法。即:
1)如果输入(输出)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应该以该范围的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2)如果输入(输出)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3)如果程序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应该注意选取有序集合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数据;
4)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