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在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的基础之上, 提出促进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138-02
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不同于其他语数外等传统课程, 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基础, 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现象为主要对象, 将学生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效结合起来的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2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小学科学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 以较小的人力物力投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 进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更好地满足个体教育价值需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来讲,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无疑将对他们未来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和新课程改革不谋而合, 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实际状况,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重视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目前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1 忽略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受限于传统教育观念,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重主科而轻副科的错误现象, 导致许多学校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 有的甚至直接将本应安排的课时安排给主课。 3.2 小学科学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时间普遍较短, 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许多学校都是由一些年龄较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担任, 这些教师只经过简单的培训, 对学科知识普遍欠缺, 进而影响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小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
由于学校普遍不重视, 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进而导致他们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4 学校实验设备配套不全
目前, 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小学科学课程开展需要的实验设备配套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人力配置问题导致设备没法进行科学操作, 从而不利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4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4.1 转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要求小学科学课程必须将培养科学素养为教育目标, 而小学科学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和教学实践的主要组织者, 是新课程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必须首先转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 应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 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 提高小学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其次, 我们还应该通过组织小学科学教师以参加进修、培训和讲座的方式, 不断更新小学科学教
师的知识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 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4.2 灵活运用小学科学课堂教材
以往受限于传统观念, 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教材都是“照本宣科”, 没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一再强调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小学科学课堂教材, 对其进行创造性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因此, 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 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对课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 应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开展教学的有利契机。例如, 我们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来合理调整课本的教学顺序, 可以将小学科学第四册第3课《花的构造》和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内容整合并安排到百花争艳的三月, 并带领小学生到公园去认识和观察各种各样的花。
4.3 培养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兴趣
科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神秘且未知的, 同时也是抽象且枯燥的, 如果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授课形式, 必然会导致小学生在压抑的课堂氛围中逐渐丧失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的指导教师, 教师如果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一方面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心理实际状况和知识接受程度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 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趣味因素, 并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力, 进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
应该说, 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内在本质,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而我们只有关注并不断引导学生加强科学探究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而将科学本质和教育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基础,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 同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学习条件, 重点关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全过程, 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4.5 创新拓展小学科学课外活动
应该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绝非唯一的途径, 教学课堂外的科学世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学生提供获取科学知识的广阔的学习空间。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课程教学应坚持“开放性”原则, 强调小学科学教学不应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 还应不断拓展小学科学课外活动, 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可以说,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是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的产物, 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因此, 小学科学教师应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 积极拓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范围, 积极开辟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课外活动, 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 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进而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6 建立有效小学科学评价机制
应该说, 教育和学习作为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过程, 主要由教育过程、学习实践和教学评价等不同活动互相交织起来的。虽然, 教学评价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独立部分, 但其自始至终存在于整个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因此, 我们应重视并建立有效小学科学评价机制, 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 小学科学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肯定和表扬, 并从评价反馈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科学引导, 及时调整和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节奏,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其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然而, 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 才可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石国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9 (11) :55. [2]叶冬月.重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 2013 (7) :6-7. [3]郑海娜.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 2015 (9) :172.
[4]张晓静.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 (29) :70-72.
[5]姜霞.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构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课堂[J].小学科学, 2011 (9) :76. [6]张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 :1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