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2024-08-0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雷州市中医医院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 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表现。 (2)好发于各个年龄段。

2.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 (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

(3)血象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诊断

1瘀滞证: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痛有定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苔薄黄,脉弦数。

2湿热证:右下腹痛剧烈,少腹硬拒按,可扪及肿块,壮热便秘,呕恶腹胀,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腹肌急硬,肿块拒按,大便秘结,壮热烦燥,舌质绛红,苔焦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瘀滞证

治法:通里攻下,解毒行淤

1

雷州市中医医院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生大黄9克(后下),丹皮12克,芒硝9克(冲),生薏仁15克,桃仁9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丹参12克,木香9克。 (2)湿热证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15克,双花15克,红藤15克,乳香9克,冬瓜仁20克,没药9克,生大黄9克,赤芍12克,元胡9克,连翘12克,败酱草15克。 (3)热毒证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枳实9克,虎杖10克,厚朴9克,元参12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生薏仁30克,木香10克,败酱草15克,人工牛黄1克,桃仁9克。

2、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上巨虚、阑尾穴,配合右下腹压痛最明显处的阿是穴,每日2次,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

3、外治法:常用双柏散(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柏、泽兰、薄荷各1份,研细末),以水蜜调成糊状热敷右下腹,每日一次。 4、中药灌肠:采用通里攻下,清热化瘀的中药煎剂20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

(二)、西医治疗:手术治疗:行阑尾切除术。 (三)、其他:

1、健康教育:忌辛辣刺激饮食。 2、心理和行为辅导。 三、疗效评价

2

雷州市中医医院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麦氏点压痛消失,随访2~5年无复发为痊愈;

显效:自觉症状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麦氏点压痛消失,偶又复发为显效;

好转:自觉症状腹痛减轻,偶有下腹疼痛,下腹轻压痛为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二)评价方法

1.疗效指标:右下腹无压痛、反跳痛; 2.其他实验室检查:血象恢复正常。 四、难点分析

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及少数腹腔炎症重,脓液多的患者术后3月至1年内出现肠粘连症状。部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晚,病情恢复较慢。对热毒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较差,需积极手术治疗;对合并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者中医不适合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五、预防和护理:

1、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驱除

3

雷州市中医医院

肠道内寄生虫,预防肠道感染。

2、对初期、酿脓期肠痈(急性单纯性、轻度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可根据食欲情况给清淡软食或半流质食,并发腹膜炎者应根据病情给予流质饮食或禁食。

3、除初期肠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一般应卧床休息,对并发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人,应采取有效的半卧位,防止过早下床活动,以免病情反复。

4、本病复发率很高。为了防止复发,一般主张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后,继续坚持服用中药7-14天,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六、结 论

中医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明显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面对国际化的医疗市场,中西医结合有着独特的优势。 七、注 意

中医药应用要及时,辩证施治,注意理法方药的一致性。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