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职业素养—企业发展的源泉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对企业而言,资金可以拆借,技术可以收买,而唯一必须是自己有的,就是:一流品质的、高素质的员工。企业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价的,唯独优秀员工是无价的。
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兴衰存亡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演变,没有谁能够完全控制或保证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内部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最宝贵的资产———“人才”。
二、培训目标
本方案以现代企业员工的职业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围绕“塑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星级员工”这一诉求,借鉴当今众多卓越企业员工培养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集管理学、教育学、社会行为学、应用心理学、NLP神经语言学、coaching技术等经典学科理论精粹于一体,经由国内管理学权威学者、专家以及资深培训师共同研究开发,历经上万人次的市场培训检验,反复修订而成。
课程以建立新员工诚信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体系、挖掘在职员工不断突破的发展潜能以及培养中层管理者高效工作技能为目标,着力培养组织各层级员工自信且善于自省的职业态度,培养员工勤业、乐业、专业、爱业的职业行为,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主动求变的心态,适应市场变革的需要。
三、培训课程体系
1、华丽转身—从学校人到企业人
新员工应该是企业人、职业人、专业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在他们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工作角色后,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职业化培训就是在工作之初对新员工的态度、行为、方法等进行引导和培训,以提高其基本职业素养,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便于管理、快速提升绩效。
(1)员工职业化成长模型:
(2)新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课程设置
(3)培训方式:讲授、小组讨论、体验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等。
2、突破瓶颈——在职员工职业素养培训
在职员工虽然已经认同组织现有文化和管理模式,但是伴随职业生涯的延伸,几年时间就会感到发展遭遇“职业瓶颈”,发展盲目,后劲儿不足。如果组织中处于“高原”状态的员工数量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组织整体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如何突破瓶颈,使在职员工重新焕发活力,已经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秀员工能力素质模型:
敬业心:责任、推动组织成长;
事业心: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工作即事业;
基业愿景:致力于个人职业品牌与组织品牌的塑造;
心智改善:思维习惯、情绪心态;
专业度: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
技能环:作为优秀的职业化员工必备的职业技能;
职业目标:阶段性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
职业习惯:卓越成长的行为习惯。
(2)在职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课程设置
(3)培训方式:评价中心、讲授、敏感性训练、相互作用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等。
3、从专业走向管理——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库,是企业得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在多数企业中,中层领导长期处在生产和经营的一线,工作的时间长,学习的时间少,总结提高的时间更少,凭理论管理、凭经验管理、凭感情管理成为在管理实际过程中的最大习惯,同时也是最大障碍。中高层经理的素养与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纵深发展的软肋!
本方案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与岗位职责想结合,以改善岗位效能为基础目标,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管理目标,逐步实现干部培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持续性。通过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培养计划,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执行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1)中层管理者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2)中层管理人员课程设置
培训工作标准化是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培训的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流程;二是强化部门和人员培训职责和岗位规范,按照职责清晰、管理到位、规范高效、分工明确的原则,落实培训职责;三是加强培训计划和报表管理,按照年度培训规划落实培训项目,培训中心需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关注责任部门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
四、积极实践,探索培训的激励考核机制
将激励考核机制引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是提高员工学习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探索培训项目可量化、可操作的培训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激励考核机制。可推行比赛和调考激励机制,以赛促培,以考促学,通过竞赛选拔各级各类优秀专业人才,通过调考促进全员岗位自学,通过建立培训反馈制度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