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给予树教学随笔

给予树教学随笔

2020-10-09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给予树教学随笔

  给予树,看似简单,实际含义丰富。作为老师的你该如何授课呢?我们来看看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给予树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给予树教学随笔篇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如有同学说:“亲爱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

给予树教学随笔篇二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爱”这条情感线,在感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受金姬娅的“爱”。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把握主线,个性解读

  《给予树》是一个妈妈以第一人称写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拎出一条主线,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第一层次:找心情变化的句子,初步说说体会,进行质疑;第二层次:细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第三层次:说写延伸,品味给予,升华情感。其间通过情境创设、通过情感的共振,逐渐深入本。

  二、深入文本,感悟“给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我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结合文本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文本“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使学生读出理解。首先,以妈妈为什么那么激动?这疑问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援助中心?

  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教学随笔篇三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今天,大金店中心小学于洋丽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习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总之,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设计本节课,老师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呢?于老师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运用透过词语体会内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默不语”等词句,练习默读、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老师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就是触摸人物内心的重点和关键。也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三、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于老师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堂上,老师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学生真正在情感体验中做到了入境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发现生活世界中向善的人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也带着一颗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生命。

  四、落实“一个统一”──突出学科性

  落实“一个统一”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了它也就凸显出了“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重点词句时,力求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的有机结合,既不是孤零零的训练语言文字,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去凭空感悟,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突出学科性。

  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课上老师说的还是多了一些,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足,以致于课堂上听到的学生的声音不够多。不少时候老师缺乏耐心,不等学生思考,就把答案告诉了学生。

  成尚荣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回到新常态语文课堂,我们需要一种“从容”的教学节奏。让我们锁定目标,简化设计,放慢节奏,静等花开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