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是20__年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电影,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亚当·德赖弗、劳拉·邓恩。该片讲述了一场关于离婚和监护权纷争的故事。
20__年8月2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婚姻故事》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影片一开始,鲍姆巴赫就力图展现这对夫妻之间所缺乏的交流。他们相对无言,用笔写下对方的优点,却并不知道对方写了什么。他们在纽约破烂肮脏的地铁里沉默不语,冷漠地回到家中。妮可关上房门,流泪不止。
这时的妮可或许就是约翰逊本人,而查理大概也是鲍姆巴赫本人。鲍姆巴赫从来没有否认这部影片的“私人性”,“我的父母离婚了,这在我之前的影片《鱿鱼和鲸》里就描述过。我自己也离婚了,我身边很多朋友也离婚了。当然,我和这个主题是有关系的。于是我开始记录关于离婚的故事,我采访了很多有离婚经历的人,其中也有律师。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人都有着同样透彻的痛苦,它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你的生活和现实。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有大家的故事,还有大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共通性甚至很难描述出来。”
事实上,鲍姆巴赫过于谦虚了。《婚姻故事》最优秀的地方正是把那种相爱之人不得不分离的、复杂的共通性表现了出来。这从斯嘉丽·约翰逊的表演里就能看出。妮可的眼泪就是约翰逊对自己婚姻的感慨。她与导演就夫妻争吵的场景讨论了很久,但她都不记得了,她只是在房间里流泪,要一杯酒,然后开始倾诉她那不成功的婚姻。于是,最终我们看到了那个夜晚回到家里,在冷淡对话后,躲进房间里哭泣的妻子妮可。“这就好像是事先写好的一样,我和诺亚分享了一种共同的经历。”她在采访里这样说。
查理和妮可的关系,并非终结于情感的破裂,而是因为不断清晰、强烈的自我在婚姻关系里的难以妥协。影片开头的冷漠逐渐变化为一种渴望被理解的诉求。妮可带着儿子暂时回到洛杉矶,参演一部电视连续剧。她和查理的交流更少了。一直以来,她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她按照查理的安排生活,但她越来越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男性才华的附庸品。两人之间的关系原本混沌不清,既有庞大自我的傲慢、抱怨,也有单纯的爱慕、欣赏。正当妮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时,鲍姆巴赫用婚姻制度本身的荒诞打破了原本还抱有希望的情感。
影片里有三位个性鲜明的律师。妮可的律师张扬、爱炫耀、对男性充满敌意。在这位“女性好朋友”律师的教唆下,妮可一步步道出了自己对查理细枝到末节的不满。离婚并不是不满累积到了临界点,而是因为离婚本身让这样的不满显得尤为致命。当妮可走进律师办公室的时候依然是犹豫的,她不断地强调查理不是坏人,然而,一旦她被律师鼓励着开口——律师的职业就是引诱她说出那些最致命的愤恼——查理逐渐成为了一个毫不体贴的自私鬼,一个从未爱过别人的艺术家,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出轨的男人。
另一边,查理在收到律师信以后也咨询了相当优秀的明星律师,得到了更加残酷、现实的建议。他不想就此与妮可为敌,所以选择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律师,但却被妮可的律师逼上了不得不说出妮可最坏的一面。婚姻关系至此也就变质了,它不再只是单纯的情感关系。离婚一方面把妮可真正的需求勾勒了出来,另一方面也让两人原本心存的对彼此的善意和情感情感显得弥足珍贵。
于是,当俩人准备要真正对簿公堂前,他们需要用争吵去痛苦地承认对彼此的爱意,以挽救被法律搅得分崩离析的关系。《婚姻故事》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鲍姆巴赫深谙在夫妻关系里,查理是不是真的“爱无能”并不重要,俩人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妮可只要觉得她的自我人格不受重视,那就是真相。
影片里一场出彩的争吵戏,清晰无误地重现了亲密关系里冲突的起因与发展:缺乏交流,隐藏自我,委屈求全,寻求交流,难以交流,自我放大,恼羞成怒,回避愧疚,回归儿童,不被满足,迁怒于人,刻薄伤害,后悔伤心。
不得不说,亚当·德赖弗的扑克脸特别适合演绎这种平时无法表述情绪,而一旦爆发就能把墙锤破的男性伴侣。他对于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没有实感,所以也没有精力去探寻妻子真正想要的东西。鲍姆巴赫用两个细节来展现查理这个角色在关系里的疲倦与懒惰。
他收到离婚律师信以后去洛杉矶带儿子过万圣节,打开门时看到妮可,问她怎么染了头发,妮可告诉他这就是原本的颜色,而查理则说:“我比较喜欢再长一点的发型。”他们离婚以后,查理再次拜访洛杉矶,看到工作回来的妮可,问她表演什么角色,妮可告诉他,她事实上是导演。查理露出一个万分意外的表情,哑口无言。尽管妮可从前就表现出对导演的企图。
《婚姻故事》把一段破碎的关系表现得异常细腻。导演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男性,对整个事件具有一种清晰的反省。他没有让妮可变成歇斯底里的疯子,也没有让查理变成抛妻弃子的混蛋。他们谁都没错,只是他们的自我无法与另一个人的自我相处。影片最后的落点依然在情感关系里最单纯、动人的一面上——妮可叫住了抱着儿子的查理,弯腰给他系上了松开的鞋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