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配水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每次用水时渠道的配水方式,配水时间和顺序,以及水量的分配等。
一、 配水方式
灌区配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续灌,一种是轮灌。
(一)在水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供需水量基本平衡时,一般除斗、农渠进行轮灌外,干、支渠道都采用续灌方式。一般认为当供水流量减少后,供水量差额在25-30%以内时干支渠仍可采用续灌。但其配水量应按比例减少,供水量差额在25-30%时干支渠就不应该采取续灌方式,而应改为轮灌。
(二)轮灌:当水源供水不足,经采取其他措施(压低灌水定额,调整灌溉面积等)后,供需水量差额仍较大时,干支渠就要考虑轮灌。采取轮灌方式配水,水流比较集中,渗漏损失小,在水源紧张旱情严重时这种轮灌方式有利。
二、配水顺序
(一)正确处理上下游之间关系,在抗旱季节,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最为突出,上游多得水,下游少得水,造成上下游之间出现矛盾。怎样处理好这个矛盾呢?上下游轮灌,或夜间下游,白天上游,这样可以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矛盾。
(二)先高田后低田。先灌高田,这样水量集中便于灌溉,后灌低田,因为低田灌水方便,这样解决高田和低田的矛盾。
(三)先灌成片田,后灌零星分散田。
(四)先灌急用,后灌缓用。
(五)先看后放。
专业管理人员和村干部深入现场,了解旱情,落实灌溉面积,进行四定,即“定专人管理,定灌溉面积,定放水流量,定放水时间”,然后开闸放水,这样才能做到配水合理,供水及时,不致出现不急需用水的地方放了水,急用水的地方反而没有水的不合理现象。
三、 水量调配的计算
(一) 配水量计算
当水库每次灌水的供水量确定以后,在灌区内部怎样分配,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灌溉面积比例分配。按灌溉面积比例分配计算方法简便,缺点是没有考虑灌区内不同作物种类,土壤差异等条件,水量计算比较粗略。但灌区多数是灌溉水稻,因此多采用按面积比例分配水量。一种是按要求的灌溉用水量比例分配,如果灌区内部种植多种作物,灌水量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单凭灌溉面积分配水量,而应考虑不同作物,不同的灌水量,进行配水计算。
(二) 配水时间计算
在续灌条件下,水库的放水时间就是给各条渠道配水的时间。但在轮灌条件下,各条渠道的配水时间就不同,一般也是按灌溉面积比例或毛灌溉用水比例进行计算。
四、 配水计划表
根据渠系的配水方式,计算出配水量、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后,就可以编制成配水计划表。根据干渠配水计划表,各管理站可编制其所属范围内的支、斗渠配水计划,其编制方法与上述相同。编制灌区配水计划,只是实行计划用水的第一步,要切实做好计划用水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健全的用水管理组织才有保证。每个灌区都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健全群众性的用水管理组织,与专业管理机制相结合,共同讨论并制定供水、配水计划,并加以贯彻执行。除组织保证以外,水库在放水以前还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倡团结用水,节约用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必要的用水制度,如渠道引水制度,水量交接制度等。
(二)将编制的水库供水计划和灌区配水计划及时报有关单位,并印发通知各受益村,村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贯彻执行。
(三)做好渠道和建筑物的检查和整修工作。检查渠道的踏、冲、淤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使渠道能正常输水。检查渠道建筑物、闸门关闭设备,交通电讯设备,提水设备及抢险器材等设备情况,如有缺憾,及时补充、修理。
(四)各用水单位要做好田间工作的准备工作,如修好田埂,筑好沟等,水库灌区在放水、用水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深入乡村,检查用水情况,掌握旱情变化和灌水进度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对以定的供水计划和配水计划,不得任意变更。如果发生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修正时,则必须请示有关领导,并依靠乡村,充分协商讨论确定。每次供水、用水和全年供水、用水完毕后,要进行小结和总结,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进一步搞好计划用水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