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长导师工作总结7

成长导师工作总结7

2024-07-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导师制的现状

  1.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我校学生科组织专班将全校学生分配给XXX导师,每位导师XX名以内的学生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导师有意思的将心理健康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家庭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中的学生基本情况;

  (2)一周内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

  (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

  (4)每次月考或期中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

  (5)每学期在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导师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够好,却给了专业教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工作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前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的填一填。《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的找导师沟通,这样导师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导师制的收获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实施半年来,通过导师们的辛勤工作,使我校的教书育人的面貌焕然一新:

  1.教师的教育观有了极大的转变,提升了教师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2.德育形式更加丰富,德育方法在不断更新,导师主动优化教育方式,让90%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

  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亲情化教育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以朋友般的帮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4.家校沟通更频繁,学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每月一次的电话问询、一学期一次的家访、贺年片的祝福,都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

  三、对导师制的建议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

  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每天学生生活在集体里,自己的空间很小,在学校难免与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中职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则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3.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当导师。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老师善于和学生谈心,能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老师业务出众但不太擅长做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学生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导师肩负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的重任,所以做导师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应该给导师设立一定的门槛,各方面表现突出并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导师。

  4.多次浅谈不如深谈。

  目前导师制的实施方法是每周谈一次话,每月每学期考试后必须谈话,时间不限,短可以三五分钟几句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间长度没有上限,但是从实际上讲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经过较多导师的实践,发现和学生谈话三五分钟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既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或指导,和学生的谈话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谈得是否透彻,即使不能谈一次就让学生受益终生,也要谈一次让学生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