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与评析
张建刚
江苏省徐州市郑集实验小学 ,江苏 徐州 221143
一、诵读颁奖词,真情引入。
师:(声情并茂地诵读一段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 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不移,宠辱不惊。”同学们猜猜这是为谁写的颁奖词?
生:季羡林老人,我们曾学过他写的《 夹竹桃 》。
师:是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相信这位扫路老人的事迹、他的语言一定会打动我们。
(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故事,本身就感动着每一个人,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颁奖词,“未成曲调先有情”定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洞开学生心灵的窗扉,激起他们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渴望。)
二、 初读课文,寻找感动。
师: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学生读课文,不作交流。)
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读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简要说说感动的原因。
生:我觉得这位老人很朴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
师: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老人很朴素?
生:褪色。可见这套衣服他已经穿很长时间了。“运动鞋”也能说明。
生:我认为老人身体很健康,心地很善良。“精瘦”、“瘦削”、“慈善”这几个词语可以说明。“精瘦”,说明身体结实,是长期扫路锻炼的结果。
生:课文第四节的描写让我感动。从这一段话中,我感受到这位老人的热情好客。他与作者素不相识,却向招待老朋友那样,引作者进屋,为作者沏热茶。。
师: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说:“不累,不累……”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这说明老人不怕苦,不怕累。
生:我从第十自然段:“老人摇摇头……我能舍得走吗?”老人的话说明他爱大山,离不开大山。
生:“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的自信。
……
(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也是缘意学文的过程,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张老师深谙其道,教学伊始便让学生到文本中去走一个来回,品味语言文字,从而有了学生个性化的对老人的解读。)
三、抓住语言,体味感动。
师:读了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扫路老人,了解了他的故事,尤其是他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令人感动不已。都说“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仔细细品一品老人的语言,与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
师:有声地朗读有利于与文中人物交流,无声地默读有利于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用笔在语言文字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动。
{读书批注是培养学生专注性品质的手段;学生在阅读过程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语言文字,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体会老人的语言背后蕴含的“弦外音”,这是探究性阅读的精髓。}
师:大家的一定收获了不少感动。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从这段话中,我觉得老人很乐观。他一天扫一个来回,多么辛苦,而他却说不累,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你真会倾听,达到了听话听音的境界了!老人到底累不累呢?
生:(众生齐声)累。
生:(一生大喊)不累。
师:我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观点不同,以理说明。
(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教师能够捕捉这一生成性资源,积极利用,这充分显示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
生:我认为老人累,是因为天游峰很高、很险。
生:从对游人及作者的登天游峰地描写也能体现出来。
师:能读读有关的语句吗?
生:“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写出了天游峰很高很险。”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石梯”比作“银丝”,说明天游峰很高很险。
生:“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句话中的“终于”、“好不得意”也能反映出天游峰很高很险。
师:火眼金睛,你们真会读书。能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能够爬上去心里怎能不得意?
生:课文的第七节中的一、二句话也能看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师:你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师:哪些词语具体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生:“顶天立地”、“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层层叠叠”这些词语从正面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写了游客们登天游峰时的反应,从侧面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师:你不仅会读书,而且会思考。你能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吗?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累不累?
生:累,非常累。
师:请大家都来读读这一节,体会一下老人的辛苦。
(学生练读)
师:你能读出老人工作的艰辛吗?(指名读)
(老师没有告诉、分析,重在唤醒,让学生抓住重点段、关键词品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字词句章中穿行,触摸文本跳跃的脉搏和激越的情感,开启学生心智。)
师:读书不仅要读语言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这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你能读懂它吗?
生:我从省略号中读出了老人扫路的辛苦。
生:我读出了老人扫路的时间长。
生:我认为省略号省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几十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着天游峰的高耸入云的石阶。他太了不起了!
师:你们同样了不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学生再读第七节)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节。
(学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这位老人太不可思议了!他的工作太艰辛了!
师:面对这样艰辛的工作,老人是怎样说的?
(学生齐读第六节)
(投影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生:(说老人不累的学生,不解地)老人的工作这么辛苦,他却说不累,这与实际情况不矛盾吗?
师:(鼓掌)老师先为你敢于表达与众不同观点的勇气鼓掌。那你有没有想想,这矛盾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生:(恍然大悟),说明他不怕辛苦,把扫路当成乐趣。
师: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请大家读读这一节,读出老人的乐观。
(学生练读,指名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语总关情。是的,一个标点也关情。一个省略号中包含着老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学生能从省略号中获得无尽的感动。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才会有这教学细节。)
师:老人的第二段话也一样令人感动,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山中生活的人。
师:他舍不得走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
生:在这里鲜花簇拥,群鸟相伴,人间仙境,谁不留恋?
生:我觉得他吃的、喝的,都是大山给予的,他舍不得走,他要回报大山,要守住大山 。
生:他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继续扫石阶。
师:我们来读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
(学生读书)
师:作者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话后,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为什么不说3年、5年,而说30年呢?
生:因为这里的环境好,作者相信老人能够再活30年。
生:作者衷心地祝愿老人能够长命百岁!
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作者相信他能活百岁。
师:听了作者的话,老人是怎样说的?
生:“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投影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是位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他相信自己能再活30年。
(板书:豁达开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读出老人的自信。
师: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感动了作者,让作者永远记在了心里。请大家再读读“我”与老人的对话,让我们也来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呆会儿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
(朗读必出于内心,溢于言表,并在潜意识中受到课文中语言材料所包含着的美的境、美的情的熏陶和价值引领。作者与老人的这一段对话,语言简练、朴实。然而朴实的语言中折射出老人恬淡心境与高尚的品格。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使扫路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放大,让学生渐渐走进了老人的内心,走进自己的内心,让心与心在这一刻充分地交流着、撞击着,从而受到心灵上的浸染与精神上的洗礼。)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很精彩。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扫路人。但他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却感动了我们。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风,只要我们拥有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相信一切都会变得从容。记住:我们乐观,阳光在前!
师: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并把它记在心里。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对这位老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润物无痕的思想教育------我们乐观,阳光在前!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在这里得以体现。同时也有效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书写真真切切的感动。
师: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乐意接受这项任务吗?(乐意)从你们响亮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
(学生写颁奖词,两分钟后交流)
师:有的同学已经举起了自信的小手。谁来读你写的颁奖词。
生:一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老人,在深山扫路几十年,与花鸟做伴,与大山为邻。他的出现,让垃圾望而生畏;他的付出,令游客啧啧赞叹。天游峰因为有他而骄傲;游客们因为有他而舒畅。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份平凡的工作,他为了天游峰的环境整洁,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天伦之乐,付出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乐于付出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那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震撼了你我。天游峰的扫路人——你不平凡!
生:他曾在天游峰的石阶上走了不知多少遍;他手中的扫帚不知摆动了多少回;他曾自信地大笑过不知多少次……扫帚在汗的海洋中挥动,石阶在扫帚地摆动中整洁。山峰赞美他,石阶吟颂他,丛林歌唱他,我们永远记住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平凡的一生,平凡的岗位,一个又一个365天里,你总是在用扫帚谱写你乐观的态度,雕刻你自信的精神。你热爱生活,生活也热爱你!
生:你自信而又乐观,你的灵魂里刻满大山的一颦一笑,骨子中回荡着大山的温和与坚定。扫声悠悠,是扫路人在为大山生灵奏响的赞歌;风吹鸟鸣,那是大山在赞叹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您值得我们尊敬!
(学生情真意切的颁奖词,足以验证我们常说“情动于衷则能形于言”,“情动而辞发”。学生在充分地读书感悟,自主探究领会,徜徉于文本语言后,他们的精神就会和文本的情感强烈地碰撞。他们会被这位普普通通、貌不惊人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精神所感动,所激励,所鼓舞。他们会思如雨、语如潮、情如虹。情感的闸门一旦被打开,诗一样的语言将从学生的口中娓娓道来,从他们的笔下潺潺流出。这一教学环节地设计,不仅是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精神的润泽和提升的过程)
作者简介:张建刚(1973—),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小学高级教师,学士,2002年荣获徐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