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学校的,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再是天空中飘浮的白云。
,我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时的我,踌躇满志,尤其是担任班主任之后,更是意气风发,立志要用炽热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每一株幼苗。
然而,几年下来,虽然在同事眼里,我的工作很出色,而且也确实多次获得嘉奖,但在我自己看来,整日里埋头于备教辅改、班级管理等等繁杂事务之中,内心深处那曾经涌动的激情似乎正在固化,甚至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在自己的心目中也似乎正在退化为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
正是在这样的关头,家访活动的开展,终于让我明白,自己的理想之花缺少土地的滋养已经很久了,自己早已成了一片飘浮在天空中的白云了。
去年年底的一天,我和一位同事到同学家家访。同学是班上的一名女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一手拉扯,属留守儿童。同学性格孤僻,行动迟缓,服饰邋遢,加之年龄在班上较大,个头也比同学要高,使她在班上特别显眼,而她身上的缺点也就特别容易被我这个班主任看到。我也曾找她谈过几次话,但大都效果不佳。这一次之所以选择家访,正是要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我们又是班车又是步行,花了约莫半个小时才找到她的家。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
本来,家访之前,我对同学的家境不好是有思想准备的,但眼前出现的一切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一间房,一张床,真所谓家徒四壁;而一高一矮的坐凳估计就是平常写家庭作业的桌椅了。
见我们来的是两个人,奶奶显然有点着急,先是将两个凳子让我们坐,自己坐在床铺上,让孩子站着,见我将小凳子让给孩子坐下,奶奶似乎想起了什么,赶紧摸索着把床铺前的一堆衣服什么的抱起来放到床上,把腾出的一个椅子模样的东西挪过来,用粗糙的手在椅面上擦了又擦,然后细细地看看,又擦一下,吹一吹,才让给我坐下,口里不停地重复着表示歉意的话。
老师们,我不想在这里细谈这次家访的具体过程,因为我的心已经被震撼了。我再看看我的那个学生,那个沉默寡言的十四岁的高个子女孩,我已经看不出在她的身上有什么问题了。老师们,她该为她的沉默寡言负责吗她该为她的性格孤僻负责吗她该为她的行动不自信、服装没朝气负责吗这些责任她都负担得起吗或许,我们应该抱怨我们的社会,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已经习惯了一种冷漠而缺失了一颗真诚的爱心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负担起更大的责任来呢
我们常说,教师最宝贵的是拥有一颗爱心,然而,教师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免不了时常关注自己生活的艰辛与压力,而对学生的爱却常常因为缺乏感同身受的经历而变得苍白起来。正是家访,让我实地了解了孩子的生存状况,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与期望,一句话,家访让我的爱心复活起来了。
事实上,我的态度的转变也很快从同学的表现上显示了出来,家访以后,她可以说是性情大改。而我,作为她的老师,又何尝不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呢
经常家访的老师肯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家访不仅带给自己感动,它对自己工作的促进更是无与伦比。
同学是我们班上的一位男生,父亲在一家公司做老总,应该说家境很不错。但是,正是这位男生却性格内向、胆小,对学习缺少热情,连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感到困难。
通过家访,我才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几年前离异了,现在的母亲是他的后妈。去年,后妈又生了个女儿,全家人的注意力自然就都放在了这个妹妹身上,的处境也就变得尴尬起来。这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家庭矛盾,而且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可以一下子理顺的。
我还记得那次家访的场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方座谈会一下子演变成了父母的投诉会,演变成了数落孩子的批斗会。或许是学生泪眼婆娑而又无助的表情触动了我吧,或许是父母爱孩子却被孩子认为是偏心的复杂情感激发了我吧,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在谈话中有话插不上的窘境逼迫了我吧,总之,我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获得了非凡的底气,面对一个复杂的局面,竟然清晰而又得体地发表了自己对于各个方面的看法。看得出来,家长对老师的态度改变了,不再只是礼貌地应付,而是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可。
这之后的工作当然就顺利多了,的父母按照我的建议改善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而我对的教育也更多的做到了有的放矢,的表现当然也就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老师们,家访的好处一箩筐,想说也难说得完。不过对我来说,它的最大好处,是让我的理想之花有了水土的滋养,让我的教育之树有了土壤的养护,让我能够脚踏实地做教师,不再是一片飘浮在天空中的白云。老师们,就冲着这一点,我敢说,我的家访之路也必将继续走下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