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有助于猫咪在战斗时保护自己,也可以帮助它们在捕猎时更好地抓住猎物。此外,倒刺还可以帮助猫咪在攀爬时保持平衡。
尽管倒刺对猫咪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猫咪的倒刺长得过长,可能会对其走路造成困难,甚至会导致它们摔倒。因此,建议为猫咪修剪倒刺,使其保持适当的长度。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公猫的倒刺长什么样
公猫的倒刺是指位于公猫生殖器官的附属器官,它们有助于控制交配的过程,保证精子在子宫内的顺利传输。倒刺通常呈弯曲形状,具有锯齿状的表面,类似于一种钩状结构。这些倒刺一般位于公猫的表面,适应了母猫子宫颈内壁的形状。当公猫与母猫交配时,倒刺会刺激母猫的子宫颈,以促进受孕。当然,倒刺并不会永远存在于公猫的上,它们只会在交配时显现出来。不同品种的公猫倒刺的形状和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公猫的生育器带刺吗
有刺。
在雄性猫的上同样具有类似小尖刺的刺,并且只在于雌性进行交配时才会出现,一旦交配结束,这些倒刺就会消失在皮肤中。
公猫生殖器上有刺,这个也是因为公猫生殖器上面的刺会刺激母猫产生卵子,从而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这个钩钩最大的功用,其实是要刺激母猫,因为尖尖的刺会刮痛母猫,促使它们排卵。
猫咪在性行为的时候,母猫会遭受极大的痛楚,这种倒挂的钩钩也可以防止母猫逃跑。若是在性行为的途中母猫想逃跑,会更痛。
由于知道母猫在交配的时候超级不爽,公猫不仅会在交配的时候咬住母猫的脖子,再配合钩钩防止母猫逃走。不过,猫咪的性行为时间非常非常的短,通常只要几秒钟就完成,公猫在交配完后就会马上逃之夭夭,才不会被爆怒的母猫打爆。
为什么公猫的生殖器长满了倒刺?
长满倒刺。
对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想要某个物种的生命继续延续下去的话,就需要繁殖交配。不同的物种,交配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猫科动物的生殖器与众不同:
猫咪这种让人甚是喜欢的可爱萌宠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是极其强的。尤其是当一只小猫咪成长到近8个月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生殖器成熟的阶段;在到12个月的时候,身体发育会更加完全成熟,可以直接做好交配繁殖的工作。
与其他雌性哺乳动物相比,母猫发情阶段是非常特殊的,它不仅会长期发出让人烦扰的咪咪叫,还会主动蹭尾巴,当你它的尾巴时,它会直接前肢趴在地上,高高抬起,做出可爱的姿势。
而公猫被母猫深深吸引后,便会主动接近它,当两只猫咪看对眼擦出爱情的火花后,就会进行交配。值得一提的是,公猫是所有哺乳动物中生殖器最具与众不同的。
不仅短小而且还被很多尖锐的倒刺覆盖,这些倒刺与生殖器的顶端方向是相反的,虽然它很容易进入到母猫的体内,但在繁殖交配过程中让母猫体会到一种痛感。
猫雄性为什么非要长倒刺,来刮伤雌性?人类和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猫科动物不管是从力量、速度、爆发、咬合力上说都是自然界的佼佼者,综合实力最强,代表着除了人类之外,地球生物进化的一个高点和杰作。
它们全身武装,不仅有锋利的牙齿和利爪,健壮的肌肉,就连它们的舌头都具有杀伤力,因为在猫科动物柔软的舌头上长满了倒刺,成分为角质蛋白,和我们的指甲一样。
以老虎和狮子这种大型猫科动物最为厉害,它们舌头上的倒刺可以刮伤人类的皮肤,因此有人就说被老虎舌头狠狠地一下,能被刮下来一层皮。(除了它们跟你玩耍的时候)
老虎狮子的舌头我们是没机会见到了, 但我们可以看看猫咪的舌头,它们也有倒刺,当舌头往外伸展,并且向下弯曲的时候,舌头上的倒刺就会立起来,舌头向下弯曲的越大,倒刺就越直立,伤害更高。
猫科动物们舌头长倒刺,主要是为了刮猎物身上的肉,能把骨头缝里的肉的干干净净的,作用非常大。
但是你知道吗?猫科动物不仅舌头有倒刺,就连雄性的“家伙事”上也长满了倒刺,这让人非常不不理解,因为这玩意长倒刺的话,还怎么交配啊,难道不会刮伤雌性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葩的结构?这对猫科动物的繁殖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就说下雄性猫科动物的“家伙事”为什么非要长满倒刺?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它们都是有发情期的,也就是在每年的特定时期才能交配繁衍后代,其余的时间雌雄之间都是好哥们。
它们出现定期繁殖有两点原因:提高幼崽成活率和节省能量。
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野生动物它们的生存完全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支配,它们又不会自己创造食物,所有的食物都来自自然制造。
但是自然制造食物的丰富量跟季节的波动有直接的关系,很明显,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食物丰盛,秋天很快就会衰败,冬天地上连跟草都没有;
如果动物们要是在全年中随意繁殖后代,后代更好出生在了秋末或者冬天,那铁定就会因为食物短缺死亡,甚至还会连累雌性母亲。
所以长此以往动物们在被自然选择的驱动下就有了发情期,发情期往往会出现在秋末和春天,刚好加上几个的孕期,它们的幼崽要么就出生在了春天或者夏天。
这样的季节更加适宜生存,雌性养育幼崽的压力小,幼崽的成活率也高。发情期就是这么来的。
节省能量
固定时间发情,也意味着雌性全年除了在发情期以外的所有时间是不会制造卵子的。不像人类这么奢侈每月一次,这样对于处在野外的雌性来说也是一个节省能量的办法。
而且就算是到了发情期,雌性制造了卵子,卵子也会主动排出来,只有当它们和雄配的时候,才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排出卵细胞。
这真的是将节省能量做到了极致,不然没有跟雄配就排卵,岂不是浪费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下猫科动物的交配方式。
只要是哺乳动物,繁殖方式都差不多,但唯一的区别就是单次时长的问题,这跟生物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在哺乳动物中有一些动物,它们就是典型的占坑派,时间很长,半小时、数小时都有,例如狗狗时间最低半小时,因为它们会闭锁很长时间。
还有生活在澳洲的一些有袋类动物,它们单次的时间更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时间长可以有效地让雌性排除卵细胞,而且可以占坑等待自己的生殖细胞跟雌性的卵细胞结合。
可以看出时间长,可以提高单次成功率,不失为一种繁殖后代的好办法。
还有一些动物,它们是“快闪一族”,单次时间非常快,几秒,十几秒,几分钟都有,这类动物在自然界占绝大多数,这种方式繁殖很明显可以看出单次成功率差;
但是这类生物的次数比较多一些。例如猫科动物就是这一类,它们最高记录一天可以达到百次。
同样的只要次数多,也可以弥补单次成功率低这个短板。也是一个繁殖后代的好办法。
出现这两种繁殖方式的原因是,如果一个生物所处的环境较为安全,且是群居性动物,就有可能进化出“占坑”策略;
例如狗的祖先灰狼,它们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比任何生物都要安全。
如果一个生物生活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在非洲草原上这个群雄逐鹿的世界,就不会进化出“占坑”策略,它们都是“快闪一族”,这样就能保证在交配的同时,自己得生命不会受到威胁。
狮子虽然是群居,而且是草原霸主,但是它们也采用的是“快闪”,其他草原动物更不用说了,要是把狼这种生物放在草原上,它们长达半小时的闭锁,绝对会导致自身灭绝。
猫科动物为什么“家伙事”上进化出了倒刺?
了解了以上的知识,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首先我们知道猫科动物有发情期,只有在发情期它们才会准备排除卵细胞;
其次它们只有在与雄配的时候才会真正排除卵细胞;
最后猫科动物是”快闪一族“,单次成功率低,靠次数来弥补。原因是有可能雌性在单次中根本就没有排出卵细胞,所以需要次数到位,才能刺激雌性排除卵细胞。
因此长有倒刺的猫咪,它们在繁殖的时候就有了特殊的优势。由于它们家伙事上的倒刺可以短时间内刺痛雌性,使得雌性在单次中排出卵细胞的几率增加,因此它们繁殖成功率就比没有倒刺的成功率高了。
长此以往,有倒刺的猫咪就会产生很多后代,逐渐地淘汰掉没有倒刺的猫咪,所以现在倒刺就成为了猫咪的出厂标配。
这里的问题是,第一只有倒刺的猫咪是怎么来的?
基因突变,猫咪舌头上能长倒刺,那么它的其他软组织能长倒刺的几率也很高,这种基因突变在猫咪的身上不难发生。
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并没有一定的方向,只要出现突变的基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利,那么这种基因就会被保留下来。
人类和它们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不同,我们没有所谓的发情期,人类雌性在进化中隐藏了发情期,随时都可以,但是人类雄性再也无法判断雌性是否处在排卵期。
这样就导致的雄性在交配完以后,不会离开雌性,而是留在雌性的而身边,等待幼崽的出生,这为人类进化出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基础。人类现在也是哺乳动物中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动物。
哺乳动物,当然包括猫咪在内,它们的家伙事里都有跟骨头,这样就可以保证它们随时上线,可以保证很多的次数,但是人类已经失去了这跟骨头。
原因在生物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但也可能跟人类失去繁殖期有关系,人类没有繁殖期,那么我们的繁殖压力、时间紧迫感就会下降,雄性之间的竞争也会减小,所以失去这个骨头对人类来说并没有任何缺陷。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跟雌性的选择有关,没有的那根骨头,雄性的家伙事就会长期悬挂在外面,称为一种非常典型的装饰品,雌性对这种特征的喜爱和偏好,也会使得这类雄性的基因快速扩散。
人类和它们的相同点
人类和猫咪也有一些相同点,我们的虽然没有猫咪的倒刺,但我们也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结构,叫冠状脊。因此我们的看起来像平时吃的蘑菇一样。
这个结构并非完全无用,而是在进化中有自己特殊的作用,有这种特征的雄性可以置换出其他雄性的遗传物质,使自己遗传物质获胜的几率增加。这跟猫咪的倒刺作用一样,可以提高单次成功率。
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人类和猫咪一样都是“快闪一族”,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从非洲走出来的,连狮子都不敢近乎出“占坑”模式,人类岂敢造次。
所以我们的基因里就被刻上了“快闪一族”四个大字。所以下次不要为自己的时间而苦恼,因为你这是在顺应大自然。
人类在危险环境中进化了数百万年,才享受了几天安稳的日子,所以短时间内我们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