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引发的争议,受到市场人士广泛的关注。4月1日,ST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20元,净利润约2亿元。然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为此, 深交所 对科龙A股实施紧急停牌处理,要求公司纠正年报。经过3天紧急停牌后,4月4日,ST科龙经调整后的年报出炉。此番调整后,公司2002年度实现每股收益为0.10元,净利润9000余万元。尽管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向外界明确表示,即使按照审计师的意见调减公司当期利润,公司2002年仍然能有约1亿元的盈利,应该不会影响公司的脱帽。然而前后数据相差如此之大,着实令人费解。而之前3月29日,某网站爆出的TCL通讯000542财务造假虚增利润49522012元,公告还提及TCL通讯内部人涉嫌犯罪。4月7日,公司针对媒体刊登的有关报道发布澄清公告。公司认为,有关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等情况与事实不符,但谁是谁非对投资者来说仍是一头雾水。另据统计资料,截至上周末,年报补丁已经达到39份,这一数字超过了已披露年报总数的5%。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是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存在明显缺陷,还是上市公司有法不依呢专家指出,问题不在财务制度,而在于执行财务制度的严肃性。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主任戴德明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财务制度体系表明我国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由探索尝试阶段进入规范化阶段,并且在发展中密切注意着与国际惯例及其发展变化,与先进的制度体系保持着相同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些细则方面甚至还强于西方国家。当然,并非不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但这是任何国家包括美国也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不光是在财务科目上,我国财务制度的完善更应着眼于整个财务体系,除在财务制度需在超额亏损、计提的操作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和提高外,更应该在制度的实施和相关处罚方面进一步完善。据北京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张连起分析,目前上市公司违规操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前确认收入,二是推迟核算成本,三是滥用会计估计。其实不可能存在没有漏洞的财务制度,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产生的纠纷关键在于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不够。张连起说,在有些方面并非没有规定,如四项计提方面,中国 证监会 曾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在做年度报告前,建立健全有关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核销等工作,减少随意性。另据《通知》的规定,证券监管部门将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以及董事会和监事会履行相关职责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但如何检查,出了问题如何处罚却没有进一步的比较细化的措施,虽然每年的年报中总有不少产生较大的争议,但真正受到应有处罚的却凤毛麟角。张连起说,严肃性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上市公司应保证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二是监管部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增强处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另外,张连起强调指出,一定要严格区分会计差错和虚假陈述的概念,目前在这方面虽有相关规定,但应用起来却似乎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