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宽,很多准妈妈又开始积极备孕,不过这也导致了不少高龄产妇的出现,在医学中高龄产妇定义为大于或者等于35岁以上的准妈妈,那么在医学中,高龄产妇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又该怎么预防呢?
高龄产妇疾病的危害
随着年纪的增加,不少高龄产妇的生育器官开始老化,生产流程变长、难产的可能性上升。女子到了中年,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极易导致胎儿滞留宫中,引发胎窘迫。这种窘迫症对胎儿的威胁性,轻者影响胎儿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重者窒息致命。
高龄产妇疾病预防
1、积极做好备孕工作,优先治疗孕期疾病,尤其是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控制后才好受孕。
2、孕前要提前一个月补充叶酸,避免神经疾病,直至怀孕12周为止。
3、据研究表明,产妇年龄越大,胎儿畸形或者智障等先天障碍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准妈妈在怀孕后要做羊水穿刺。
4、由于高龄产妇分娩较为困难,所以准妈妈要提前做好检查,决定是否适合正常分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剖腹产。
5、怀孕16~20周时,要进行唐氏筛查。这项检查是提取孕妇的血液,检测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和浓度,依次来断定胎儿可能出现的一些病症。
6、更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高龄产妇易患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原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很可能由于无法耐受而只得提前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