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足袋鼩:别名袋鼩_袋鼬,为有袋目、袋鼬科、袋鼩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每到夏天的交配季节过后,由于过度的消耗,接踵而来的副作用使得雄性袋鼩悲惨地死去,原生地的公袋鼩都几乎灭绝。公袋鼩的灭绝,反而可以为母袋鼩和下一代“节约”出更多的食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及它这样特殊的习性,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步向濒危之路。
是1999年以来澳洲发现的7种新哺乳动物之一。雄袋鼩性寿命极为短暂,因每到繁殖季节,公鼩都会全力交配,交配时间最长可达恐怖的14小时,直至精尽身亡为止。这意味着雄鼩一生只有一次的繁殖机会,这种情况常见于昆虫,但在哺乳动物中却非常罕见。
科目分类:有袋;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性情分类:敏捷;最大体型:14cm;毛型长度:中等;寿命年限:3年;适宜温度:24℃±6℃;食物饲料:杂食
宽足袋鼩形态特征:
体长10-14cm。深棕至黑色的毛皮、珠光宝气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和几乎没有长毛的小耳朵,任何人都会很容易将袋鼩误认为是一只老鼠。但是它实际是有袋类动物,与老鼠等啮齿动物有很大的不同。而它的育儿方式更加特别,早产后,在育儿袋里吸奶长大。
宽足袋鼩生活习性:
夜间活动的,白天在空心的树中,或者在森林地面的茂密落叶和地面植被中度过白天。像许多有袋动物一样,该物种是孤独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往往主要限于繁衍和母婴互动。睾丸素令它们变得好斗,甚至丧命。睾酮素还能让袋鼩调动体内所有的能量,为繁殖行为供能,而皮质醇的增加,让它们有更强的忍受疲惫和疼痛的能力。
宽足袋鼩饲养方法:
袋鼩是贪婪的食肉动物,它的食物包括昆虫、蠕虫、蜥蜴,偶尔也会吃小鸟,它们夜晚大部分时间都在觅食,而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它们只有在春季才会有过剩的食物。幼崽在8周时开始长出皮毛,并在12周时开始吃固体食物。然后在第14周完全断奶开始自己捕猎在大约8个月大时完全成熟。
宽足袋鼩雌雄分辨:
雄鼩体型较大,的平均体重为65g,雌性的平均体重仅为41g。
宽足袋鼩繁殖方式:
繁殖期2-3周,此时雄性体内的睾丸素水平极高。袋鼩妊娠期持续29-36天。雌性生下6-8只幼崽。之后幼崽爬行到母亲的育幼袋内,并吸取位于袋内的乳头。数周之后,幼兽将可暂时或永久性地离开育幼袋。由于出生后的幼兽必须爬行到母亲的乳头位置,因此至少在出生时,它们的前肢比身体其他部位的发育更加完全。而这可能也是造成有袋类的行动范围较胎盘类小的原因。有袋类的前肢必须发展出可供爬行的爪子,因此不像胎盘类一样发展出具有其他功能的鳍、蹄或是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