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来亚穿山甲_爪哇穿山甲_巽他穿山甲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马来亚穿山甲_爪哇穿山甲_巽他穿山甲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2024-04-0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马来亚穿山甲:别名爪哇穿山甲_巽他穿山甲,为贫齿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2022年云南省盈江首次发现)、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野生于海拔1700m左右的原生林、次生林、低地森林,花园、耕地、油棕、橡胶种植园,及人类住区附近也有发现。1822年命名。它强而有力的尾巴可以将身体悬挂在树上,甚至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2021年列为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年IUCN列为极危。

穿山甲家族是现存唯一具有鳞片的哺乳动物,奇怪的外观如同行走的松果。受到威胁时,蜷曲身体,将柔软的部位保护起来,将鳞甲竖起进行防御。若恰好在陡坡,卷起的身能像球一样,滚落山坡避开敌人。它还能撑起盔甲,卡在石缝或树枝中,让敌人无法叨走。

科目分类:贫齿;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性情分类:温和;最大体型:65cm;毛型长度:无毛;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4℃±4℃;食物饲料:昆虫

马来亚穿山甲形态特征:

头体长40-65cm,尾长35-57cm,重4.5-14kg。体型狭长,背面隆起,腹平面,尾宽。舌长爪利,但无牙齿,耳朵很小,四肢短粗,前肢比后肢长,眼很小。它足有5趾,趾上长有利爪,中趾长达5cm。它具有覆盖头部、颈部、躯干、侧翼和尾部的重叠角蛋白鳞片的重型盔甲,并且具有与食蚁兽相似的体格。具有900-1000个鳞片,较大的个体可能具有更多。除了尾巴上有一处白色鳞片外,全身都是深褐色鳞片。腹部无鳞片区域,被短小的浅色毛发覆盖。

马来亚穿山甲生活习性:

夜行性动物,白天蜷缩在树洞里或洞穴中休息,夜晚出来觅食。通过敏锐的嗅觉很容易定位的蚁巢,并且可以使用其大的弯曲爪轻松拆除蚁堡。它的听力很好,非常安静,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感受到威胁时只能发出哼哼声、嘶嘶声和喘气声。它可以从肛门附近分泌刺激性液体进行防御,或标记领地。

马来亚穿山甲饲养方法:

它利可卷曲的尾巴爬树,追捕猎物。食物主要为蚂蚁和白蚁。为了防止叮咬,长有特别的肌肉,可以闭合鼻子和厚厚的眼睑来保护眼睛。偶尔也捕食其他柔软的昆虫和幼虫。通过将长而粘稠的舌头,从隐藏的裂缝和树缝中滑动达到捕获的目的。它的舌头可以伸长到25cm。它没有牙齿,因此蚂蚁和白蚁全部进入胃部,必须在内部加工。它常吞下沙子和小石头,以协助胃的磨削活动,让它们消化猎物。

马来亚穿山甲雌雄分辨:

雌雄虽然外观相似,但雄性马来亚穿山甲通常要大10%至50%。

马来亚穿山甲繁殖方式:

1岁时达到性成熟,妊娠期为3-4个月,每胎仅产1只幼仔。幼崽鳞片柔软,出生第2天开始硬化。雌性生产后会在洞穴中休养2-4周,然后出洞活动和觅食。幼仔会附着在雌性背部离尾巴根很近的位置,并紧紧地贴着鳞片大约3个月,之后它们开始行走并自行觅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