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羚:别名岩驴_天马_牧羊_苏门羚_明鬃羊_苏门答腊鬣羚,为偶蹄目、牛科、鬣羚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中国、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野生于海拔100-4000m热带雨林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在崎岖陡峭的山坡和岩地活动。1799年命名,共3个亚种。体型中等,能在陡壁上窜跳、动作轻巧、行动敏捷,再加上云雾弥漫,增添了脚踏祥云、飞越深渊的神秘色彩,故称“天马”。2020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它列为易危物种。我国2级保护野生动物。
因颈背部灰白色的鬃毛而得名,我国古代素有“天马”一说,据考证,天马即鬣羚。它的俗名多而混乱,也反映出它外貌的奇特。角似鹿但不是鹿,蹄像牛但不是牛,头像羊但不是羊,耳朵像驴但不是驴,所以被称为“四不像”。
科目分类:羚羊;生存环境:山地;颜色分类:黑色_棕色;性情分类:野性;最大体型:180cm;毛型长度:中长;寿命年限:15年;适宜温度:22℃±8℃;食物饲料:植物
鬣羚形态特征:
体长140-180cm,尾长6-16cm,肩高85-94cm,重50-140kg。体型大小类似于山羊或羚羊。头后、颈背具长的鬣毛。耳廓发达,眶下腺大而明显。四肢粗壮有力,全身被毛粗硬,通常呈深灰色或黑色。上体褐灰、灰白或黑色。上下唇和耳内呈灰白色,尾的背面及尾端呈黑色,沿背脊有一条明显的黑纹。胸部近似于黑褐色或黑色,腋下和鼠鼷部呈锈黄色或棕白色。四肢膝关节以下为黄棕色,腿部外侧为黑灰锈色或栗棕色。尾色与上体色调相同。
鬣羚生活习性:
早晨或傍晚在林中空地,常结成5-6只小群,雄羊常单独活动。在被逼迫得无路可逃的时候,会用两只后蹄支撑直立身体,两只前蹄拼命敲击岩石,发出嘎嘎的脆响,声音响彻山谷,借以威吓敌害。如果这一招不灵,也会奋起自卫,勇猛地用角进行坚决的反扑,攻击对手。成年的雄兽性情较为凶猛,体强力壮,常常能冲出天敌的包围,或战胜体形不算太大的对手,将其顶到悬崖之下。
鬣羚饲养方法:
偏爱人类无法进入的区域生活。通常在林地、低地和丘陵越冬,夏季则迁移到海拔较高的悬崖和高坡上。在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和饮水。主要以各种杂草、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寿命约15年。
鬣羚雌雄分辨:
雌雄均具角,横切面呈圆形,两角几平行并呈弧形向后伸展,角尖斜向下方。角的基部粗壮,有横棱和轻微的曲线,尖端变细。
鬣羚繁殖方式:
每年繁殖一次,9-10月发情交配,逐偶时雄兽之间也有激烈的恶斗,获胜的一方才能与雌兽交配,败者有时甚至会被顶死。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个月,幼仔多半于翌年5月下旬至6月初出生,每胎产1-2仔,幼仔出后毛一天便能直立吃草,几小时后便可随雌羊一起活动。幼仔2-3岁时性成熟,但2岁时仍然跟随雌兽一起生活,3岁才开始独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