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同类罪行的情况。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然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构成累犯。过失犯罪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累犯,因为过失犯罪是指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的犯罪行为。累犯在刑事案件中一般不能获得假释,而假释是一种在一定刑期后,对犯罪分子提前释放的制度,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法律分析
一、怎么样算是累犯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对于未成年来说,是不构成累犯的。
二、过失犯罪不成立累犯吗
一般过失犯罪不会成立累犯,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三、累犯是不是一定不能假释
刑事案件中累犯一定不能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拓展延伸
累犯的界定标准及其法律影响
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多次犯罪的行为。对于累犯的界定标准,各国法律体系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界定累犯需要考虑犯罪的种类、时间间隔、犯罪数量等因素。例如,某些国家规定,累犯必须是同一犯罪行为的重复发生,而某些国家则将不同犯罪行为的累积也视为累犯。累犯的法律影响也因法律体系而异,通常会导致更严厉的刑罚,如加重刑罚、剥夺假释权利等。此外,累犯的记录也可能对个人的就业、信用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准确界定累犯的标准对于司法实践和犯罪惩治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次犯同样刑罚的罪行。根据《刑法》的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构成累犯。过失犯罪一般不被视为累犯,因为过失犯罪是指由于疏忽大意而无法预见可能发生的社会危害结果。在刑事案件中,累犯一般不能获得假释,而假释是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定刑期后的条件性释放。累犯的界定标准因国家法律体系而异,准确界定累犯对司法实践和犯罪惩治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受刑事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五十八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