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严重情节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轻微情节可判有期徒刑3至10年。司法实践中,防卫过当、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生母溺婴等属于情节较轻的犯罪行为。
法律分析
1、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2、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
拓展延伸
故意杀人罪的定罪标准及量刑准则
故意杀人罪的定罪标准及量刑准则是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来确定的。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罪标准主要包括:(1)行为要具备故意成分,即主观上有明确的杀人意图;(2)行为要具备非法性,即没有合法的依据或正当的理由;(3)行为要导致他人死亡。量刑准则则根据具体案件的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较为严厉,可处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然而,具体的判决还需要考虑到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动机、手段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最终的判决结果由法院依法作出。
结语
故意杀人罪的定罪标准及量刑准则是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司法实践,情节严重的犯罪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而情节较轻的犯罪则处以有期徒刑。具体的判决结果需要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动机、手段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最终的判决由法院依法作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