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醉驾肇事逃逸触犯了什么法律?

醉驾肇事逃逸触犯了什么法律?

2024-03-3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醉驾肇事逃逸触犯刑法,最新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明确。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明知事故逃离现场、认为无责任离开现场、报案后不履行义务等。肇事逃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但醉驾肇事逃逸必须承担刑事责任。有些驾驶员不关心伤者,而是试图逃避法律责任,甚至将伤者拖到偏远地区。

法律分析

一、醉驾肇事逃逸触犯了什么法律?

醉驾肇事逃逸触犯了刑法,《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新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4、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肇事逃逸认定的8种情形有哪些?

(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六)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七)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八)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一般的肇事逃逸还有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但是醉驾肇事逃逸肯定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有些驾驶员在发生车祸以后,第一时间做的事情并不是积极的去抢救伤者,而是寄希望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够摆脱自己的法律责任,更有甚者把伤者拖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结语

醉驾肇事逃逸触犯了刑法,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则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的认定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情形。醉驾肇事逃逸不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更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对于那些在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救伤者,而是试图逃避法律责任甚至将伤者带到偏僻地方的驾驶员,其行为更加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