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早晚温度低,有的人就喜欢吃点热乎的食物,人们会做各种粥类,如北方人喜欢喝甜粥,南方人喜欢喝咸粥。还有的人看到家里的剩菜剩饭,就会混到一起吃,做成汤泡饭,或者是看到带有自己喜欢吃的菜汤,如西红柿炒鸡蛋的菜汤,跟米饭放到一起,变成汤泡饭食用。没过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可有的人却说这样的做法,会得胃病,真的有这么严重吗?胃是机体内消化吸收的地方,我们日常吃饭对胃病最健康的方式就是把食物充足咀嚼,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新鲜的绿叶菜等等。下面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一个肠胃完全健康的人群,吃点汤泡饭并不会得胃病,胃可以通过跟胃液的充分结合,在经过肠胃的蠕动,最终消化成一个糊状。
虽然汤泡饭人们吃起来很新鲜,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饭前喝汤、饭后喝汤,到达我们肠胃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到最后可能都是一个效果。
只要你之前用这种形式吃过,肠胃也没有出现不适,就是可以这样吃的。并且,可以让大家更放心的是,在目前的研究上来看,这样做并不会引发消化不良、某种肠胃病。
而这种的食物它的特点主要是里面的水分含量多,饭在大量浸泡的过程中,会变得很软乎,更有利于人们消化。因此,如果你已经彻底习惯了这种吃法,给你一个小的建议,在食用汤泡饭的时候,注意咀嚼的方式,尽量做到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肠胃的压力。
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情况,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这么吃。
有痛风或尿酸水平高的人,要注意汤泡饭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医生对待痛风患者,往往会告诫他们要少吃高嘌呤的食物。汤泡饭的做法就不可取,特别是用肉汤泡饭的人,肉汤里面有大量的嘌呤跟脂肪,这样的方式吃起来很香,但容易影响痛风患者尿酸的排出,甚至会增加体内的尿酸,诱发痛风发作。
如果你有反酸、烧心的情况, 也不适合这么吃,这种水分比例较大的汤泡饭食物多数属于流食,在大量食用的前提下,还可能会加重胃酸的分泌,出现更严重的烧心,对病情不利。
所以,大家也就不要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养胃了,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要乱吃。
汤泡饭的危害
汤泡饭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食物一定要先经过牙齿的咀嚼,让唾液均匀地搀和到食物中去,才能使淀粉酶充分发挥作用,把淀粉变为麦芽糖,进行初步消化,再进入胃肠。汤泡饭不用细嚼,就直接进到胃里,势必增加胃肠的负担,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吸收。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这就加重了胃的消化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作。所以,汤泡饭还是少吃为妙。
年轻人如此,老人和小孩就更要少吃汤泡饭了。就小孩来说,由于汤泡饭会有大量的汤液进入胃部,会稀释胃酸,会影响消化吸收,即使吃得再多,也没有吸收足够的营养,极其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其次,小孩的吞咽功能不是很强,如果长期地吃汤泡饭,由于吞咽速度过快,还容易使汤汁米粒呛入气管,造成危险。再者,吃饭本就是要细嚼慢咽才能食出滋味和营养,长期的汤泡饭会使小孩养成囫囵吞枣的坏习惯,不但不利于健康,也是难于改正的生活态度。
对老人而言,身体的各项机能远远不如年轻人好,消化吸收功能也同样会随年龄增加而减弱,长期吃汤泡饭会比年轻人更容易得胃肠道疾病。但是为了能使食物能顺利地吞咽下去,老年朋友可以在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给消化道增加一点"润滑剂",以防止干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当然可以将米饭适当地煮得松软一点,而不要选择经常用汤泡着吃。
汤泡饭是不少人爱吃的美食,也是懒人的最爱。确实,汤泡饭制作方便,美味,也是很好的处理剩饭剩菜的方法。但从流言看来,在一些营养专家眼里汤泡饭竟然如同胃肠健康的洪水猛兽。即使是营养学专家的建议,还是不禁令人起疑:人类经历几十万年的进化路程,吃过无数粗粝、难以消化的食物,能吃上精细易消化的稻米也不过数千年时间,和整个人类的历史相比不过一瞬。难道吃了几千年的稻米,人类的胃就已经孱弱到连汤泡饭也消化不了的境地了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少不了要看看科学家们的说法。可惜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汤泡饭似乎不怎么受科学家的青睐。就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研究汤泡饭对消化系统影响的文献。不过好在与流言有关的两种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类难以找到病因的消化道疾病(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的总称。而找不到病因,亦即是科学家也说不清病因是什么,食物可能与该病有关,也有可能无关。Mayo临床医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1],大多数食物的营养成分都与功能性胃肠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没有哪种食物可以被称为是功能性胃肠病的"罪魁祸首"。FGID的病人日常摄入的脂类要比正常人略高一些,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略低,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显着。虽然该研究的主要人群是西方人,但是也能给我们一些提示:汤泡饭这一种单一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但是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们的疑虑。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能会告诉你,某些特定的食物,如红烧肉、走油蹄髈,或冰淇林等等会引起他们的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这些亲身的经历难道不能说明红烧肉或者走油蹄髈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罪魁祸首吗?
这其实牵涉到医学科学上的一条规则:相关≠因果。患者观察到一个现象:吃了红烧肉以后出现腹部不适的症状,那么能否因此得出红烧肉就能引起消化不良的结论呢?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A事件在出现在B事件发生之前,并不能表示A事件一定是B事件的原因,也有可能A事件和B事件都是同一个C事件的结果。具体在红烧肉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用一篇文献来更充分的理解上述原理。A. O. Quarter等人总结1983-1996年的17份文献[2],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排空固体食物的时间要比正常人慢了1.46倍,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病人进食某些食物以后会出现腹胀等不适。也即: 并非某些食物引起了疾病;而是疾病本身减弱了患者的消化能力,使患者进食一些食物以后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放在这个红烧肉的例子中就是:由于一些尚不很清楚的原因使病人的消化能力下降,导致病人吃下红烧肉以后消化的时间延长,引起症状,即吃红烧肉以后出现不适是消化不良的结果,而非红烧肉是消化不良的原因。
另一种疾病,营养不良在数十年前曾经是影响我国人均寿命的主要罪魁祸首,但是随着近年来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营养不良中危害最大,危害范围最广的两种类型:热量摄入不足和蛋白营养不良已经很少威胁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健康了。如果在《中国营养膳食指南》推荐的膳食框架下,坚持合理膳食、同时将汤泡饭作为膳食的组成部分,是不会引起营养不良的。
即使因为汤泡饭这种食物本身的特点,造成人们食用的时候咀嚼的次数减少,影响了消化系统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但是汤泡饭并不是膳食的唯一组成部分,不同食物的均衡搭配才能支撑起完整的膳食宝塔,保证我们的营养摄入均衡。如果每天将汤泡饭作为唯一的食物,而不吃其他食物的话,则毫无疑问会引起营养不均衡,长此以往造成营养不良;相反的,如果膳食搭配不均衡,即使不吃汤泡饭,还是会引起营养不良。泡饭只是可能影响到营养的吸收,那注意多咀嚼就可以了,不用否定泡饭本身。还是那句话,在与食物有关的疾病中,决定你得病的原因往往并不是你"吃什么",而是你"怎么吃"。这也是营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