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隔断的方式将房子分割成多个小间来进行出租,这种群租房在很多城市非常普遍,虽然它的价格低廉,但由于改变了房屋的原有结构,甚至使用非耐火材料进行隔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也成为了国家重点治理的对象,那么对于群租房怎么处理呢?
群租不仅体现在居住人数上,同时还表现在房屋空间的合法使用上。也就是说,对于不该住人的空间里住了人,也是属于群租房。一般来说群租房多存在于小区内,具体的认定标准如下:一是改变房屋内部结构,以打隔断等方式分割出租或以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的;二是厨房、卫生间、阳台、地下储藏室等出租住人的;三是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的;四是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超过2人的。根据上述认定条件,我们界定群租房整治工作对象。
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居住在狭小的空间内,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措施都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其在各地屡见不鲜。
我们可以想象,本应住几口人的房子内被强行塞进了十几甚至几十个人,其居住品质可想而知,而由群租房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和各类纠纷、矛盾屡见不鲜。尽管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多地多次对群租房现象进行整治行动,但群租房依然生生不息。
针对群租房利润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多地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对群租房的整治力度,提升罚款幅度。针对出租人和转租人,将罚款幅度提高至“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将罚款幅度提高至“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除此之外还新增了违反安全管理要求的处罚措施。对于出租房屋不符合规定的治安、消防等标准和要求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出租人集中出租房屋达到一定规模,未落实相应安全管理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较高10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群租房,由相关部门责令其整改并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而拒不整改的则由其监管部门负责予以取缔,由此可见,国家下大力整治群租房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