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2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20 08:15
孩子眼中看到的全是自己的缺点,没有自信,总是喜欢打退堂鼓,怎么办?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心理学家在对学生的统计研究中发现,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自信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高于不自信的学生。心理学家在解释“为什么一样的天赋下,有人成功,有人却不成功时”指出,不成功者的自我认识能力差,因而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在外界的消极影响之下,他们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因而表现不佳,而且自我激励不足。所以,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人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认识,也就是自信,这是取得成就的驱动力之一。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自信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标准之一,自信的人感到生活幸福,所以自信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品质。
孩子缺乏自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一位男孩给知心姐姐写信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被淹着的。我想学炒菜,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你只会吃。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我想出去郊游,妈妈说你不行,你很缺乏方向感。不行不行,我真的什么都不行吗。”这位妈妈看上去是十分爱护自己的孩子,但其实是在害他,老是对孩子说“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我不行,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扎下根来,孩子就会变得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了,会觉得离开了父母老师寸步难行。缺乏自信会使孩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敏感封闭,走向心理疾病的深渊。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呢?最根本的就是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鼓励有多种方式,家长要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在鼓励中有几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要真诚,不能让孩子觉得你是安慰他,甚至怜悯的,这样反而会加重他的自卑,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有嘲讽他的意思。二是不要过度表扬,不然会把问题引到另一个极端。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鼓励方法,以供参考。
1. 改变形象法。鼓励孩子着装整洁大方,说话声音洪亮,走路昂首挺胸,这都有利于增强自信。
2. 语言暗示法。家长可以用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儿,要向孩子发出我能行的正确信息,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3. 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 降低追求法。帮助孩子适当地调整目标,把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把长远目标改成近期目标,让孩子更容易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增强自信。
孩子
为什么会产生畏难心理
畏难心理是指遇到困难或者不熟悉的事情选择退缩、放弃而不是坚持。但对于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很愿意做。
01
孩子在成长、学习阶段:
如果孩子生来什么都会,或者发展到某个阶段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该阶段的内容,那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做什么了。对于孩子而言,很多事情都正在学习,碰到不熟悉的、不会做的是正常现象。但是孩子一碰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就需要注意了。
02
躲避批评:
有的孩子碰到问题就退缩、逃避,可能是害怕做错之后受到批评。如果不做,顶多被家长认为不会做,但是如果做错了就可能挨批评。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长期这样,孩子没有成功处理困难的经验,以后就没有自信心应对困难了。
03
家长很忙:
有的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做事情,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有时候,孩子遇到困难的事情,家长稍微指点一下就克服了。如果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没有人可以求助,就很容易放弃。
另外,自己一个人做事情很容易觉得无聊,没有兴趣继续做下去,很多成年人做事情都想找个伴一起做。孩子在家没有伴,家长又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缺少陪伴的时候也很难坚持去做。
孩子
畏难心理怎么克服
01
培养孩子自信心: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举例子,讲讲孩子以前的成功经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克服这个困难的。如果实在没有成功的经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带孩子看相关动画或者一起读绘本。通过绘本中成功的故事,教孩子遇到困难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02
家长以身作则:
一方面,陪着孩子把困难的事情分步骤,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让孩子明白遇到困难可以找着手点,把事情分成很多可行的小目标,一点点的解决问题。这样帮孩子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后再遇到困难,他就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另一方面,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这种陪伴本身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求助家长,是心理上的一种无形的支持。如果孩子没有求助,家长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畏难情绪,想办法引导孩子表达出来,然后帮孩子克服困难。
03
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引导:
有的家长,孩子越不愿意做的时候,家长越要求孩子做。这时候孩子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与家长的对抗情绪,更不愿意做了。所以,如果孩子现在实在不想做,情绪特别大,可以先跟孩子讲讲故事,读读绘本,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了,再引导孩子去做。
04
不随便批评,不吝于表扬:
当孩子没有做好的时候,家长不要立马批评孩子为什么做不好。而要帮孩子客观地分析没有做好的原因,再引导孩子怎么去解决。当孩子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吝于表扬。及时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下一次遇到困难,他也更愿意努力去克服,进而获得家长的表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23
涛涛是个二年级的大男孩,长得又高又壮,成绩也很不错。但是在期末家长会上,涛涛妈妈找到老师,聊了聊对孩子的担忧。
原来,虽然涛涛看着高高大大的,但是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往后躲,不爱说话,有些胆小,带去游乐场玩,看到一些有困难的游戏,就不愿意尝试,无论怎么劝说、鼓励,都没有用。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着类似的心理,遇到困难习惯逃避、拒绝。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时候,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一、孩子遇到困难就逃避畏缩的原因1.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性缺失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四个大人带一个孩子,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了,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过多,对生活照顾的过于“无微不至”。
比如两三岁了还在喂饭,放学接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背书包,害怕孩子受伤而过于局限孩子的活动等。这样不但妨碍了孩子的自我探索意识,还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行”,“我需要别人保护和帮助”的消极意识。
2.父母与孩子不恰当的互动方式
有一位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到桌子上,让他自由活动。跳蚤可以轻松的跳达高出它身高好几倍的高度。然后,生物学家将这只跳蚤移到玻璃罩里,跳蚤每每高高跃起,都被玻璃罩顶了回来。随后,生物学家又逐渐降低了玻璃罩的高度,敏锐的跳蚤也慢慢降低了自己跳高的幅度,以免被碰疼头顶。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经不再跳跃。生物学家拿走玻璃罩。期待跳蚤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充满生机,但是这只跳蚤已经失去跳跃的意愿,只愿意伏地爬行。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设限”,也叫作“跳蚤效应”。
这像不像有些时候,你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在语言中给孩子施加种种压力,期待他知耻而后勇,在压力中成长。但事与愿违,孩子为了适应环境,顺应大人的意志,可能会主动降低跳跃的高度,减少自己尝试的勇气,因为一次次的打击和挫败渐渐地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孩子成功经验太少,自信心不足
父母包办、过度保护的结果就是孩子成功经验太少,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成功的体验太少,失败的体验远多于成功的体验,也会让他因挫败的经验积累太多而失去自信,导致遇到困难就想逃避,不相信自己,以免再次产生挫败感。
1.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直接选择放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惯性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遇到问题,他就会不假思索的直接放弃。
比如经常换工作的一些大学生,很多是因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自己觉得解决不了的问题,而选择用辞职的方式逃避现实问题。
2.孩子遇到问题只会逃避,那么面对一些负面影响,也不会调解压力,当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就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反抗情绪。
3.孩子在离开父母后,缺乏性,不能自我生活,有问题解决不了,就像如今别人经常说的“妈宝男”一样。
当孩子拥有足够强的“我本来就很好”的信念时,他才可能拥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但如何从生活中让孩子获得能量,去面对困难呢?《亲子沟通密码》一书中告诉了我们家长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
1.反转力:让孩子反复确认“我能行”
如何让孩子在困难挫折面前拥有自信和勇气呢?家长首先要具备反转力。在孩子面对任何事情时,去肯定他、鼓励他,带领他发现自己的潜力,将否定语言转化为肯定语言。比如下面两种语言模式,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那么如何具备反转力,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帮助孩子将否定句反转为肯定句呢?《亲子沟通密码》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
1.1如果法
假设孩子说:“我不想和同桌玩,他总是欺负我。”
你可以回答说:“如果你愿意和他玩,你想玩什么游戏呢?”
运用“如果法”,帮助孩子将否定语言反转为肯定语言,同时引导孩子想象出正面的,可能发生的美好场景。
1.2小步法
假设孩子说:“妈妈,老师说期末我可以考到全班前十名,我担心我做不到。”
你可以回答说:“那我们今天就努力一小步,可以做些什么呢?”
把目标分解,带领孩子朝向一个积极正向的方向。
2.接纳力:父母要学会管理期待和现实的差距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待,中国自古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总有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管理期待与现实的差距,重在保护孩子的尊严。
当孩子让你失望时,你是不是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样的话:
你太让人失望了,早知道我就不该同意你......
我这么辛苦,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这样的抱怨和指责,通常会让孩子的内心因为你的否定而愤怒反抗,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尊严是他们坚守的底线。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或结果令你失望,与你的期待有落差时,不要急着指责,要用心去捕捉孩子的优点,不要和孩子站在对立面。
我们可以运用一种游戏,来发展自己的接纳力,尽可能的减少“不行”、“不能”、“不可以”。这个游戏就是即兴戏剧里的“Yes,and”。
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在即兴戏剧里,无论对手出现了怎样的意外情况,让我们多么不能接受,我们都要先说“Yes”,去接受现状,再加上一个“and”,去合力地积极地推动剧情。利用这个游戏,把拒绝孩子的心态转变为一个接纳的心态。
举个例子:
下班回到家,你看到孩子脸上画满了颜料,这时候,你的大脑第一反应是不是很生气?想要狠狠地训斥他?别急,运用“Yes,and”来接纳孩子。
这时候你可以说“哇,很好啊。”(先用一个Yes来接受现状)
然后继续说“你可以告诉我你在扮演京剧里的谁吗?”(用一个表达and的问题将这件事推动下去)
这时候,孩子会告诉你为什么画成这样,可能他还会对京剧产生疑问,和你一起探讨京剧是什么,带来一定的思维拓展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3.强制力:宝贝,我爱你,同时我不能答应你
太过自由的教育容易让孩子野蛮生长,缺少必要的刻意练习;太过*的教育,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唯唯诺诺。那如何在沟通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们可以实施有爱的强制力。
3.1一个默契
和孩子之间约定一个默契,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者一个词。
举个例子:孩子总是不由自主的驼背,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词:背。用它来代替“你怎么总是站不直”,“再这样下去就成驼背,矫正不过来了。”,“你能不能坐直写作业”诸如此类的唠叨。
3.2一份坚定
当孩子面临挑战时,他会因为关注困难,暂时性地忘记自己具有的能力,这时候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决定,同时给予孩子包含理解和支持的鼓励,唤醒他内在的冒险天性和勇气。
孩子不敢去参加夏令营,这时候作为家长,既要坚定的要求孩子去参加,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给他勇气:“你一定得离开家,独自参加夏令营。虽然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你会舍不得,其实,妈妈更舍不得。但是,我得放手,因为,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经历,妈妈会在家里想你的。”
3.3一个游戏
运用自我强制力游戏,让孩子将强制的被动化为自我强制的主动,将对强制的反感和抵触,转化为带着冒险和好奇的尝试。
举个例子:和孩子制定好一个固定的强制力游戏时光,每个人给自己设立一个强制力项目,同时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可以是读故事20分钟、背20个英文单词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反馈。
美国作家科里·帕特森说过:“尊重感就像空气,当它存在时,没人会想到它,但是,当你把它拿走,人们的脑袋里面想的就只有尊重。”
所以,无论什么办法,首先要给予孩子的,都是理解与尊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6:41
孩子面对问题总想逃避是因为缺少鼓励,缺少自信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鼓励孩子,孩子才能不逃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16
我觉得父母还是要告诉孩子要大胆一点,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你越是逃避,就对自己更加不自信,就会变得非常的自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07
告诉孩子应该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让他从解决问题当中得到快乐得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