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一天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是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9:34

请查看猪的饲养标准吧,很详细: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 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 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 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 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 从事某种方式的 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 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 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 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 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 未加安 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 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 和饲养标准差不多, 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 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 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 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 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 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 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 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 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 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 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 着重要作用。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 质量的依据。无数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证明,饲养标准对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 提高生产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国外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美国NRC、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 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在理解、应用或学习这两个标准时,必须全面了解 它们的制定原则、制定方法、指标的选择、数据的确定等内容。现以生长肥育猪的 能量蛋白质需要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美国NRC猪的营养需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设猪营养分会,由6 名 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猪营养需要的制定修订。1994 年发表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 ,只有11页内容。以后又进行7次修订,1988年发表了第九版NRC猪的营养需要。该 标准的基本特点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该标准是以玉米一豆饼型日粮,猪自由采食为基础制订的。
第二,推荐量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确定的。
第三,推荐量是最低需要量,不含“安全系数”,因而应用时的供给量随具体条件 而异,通常高于推荐量。
第四,除有效磷和有效尼克酸需要量外,其余养分均为日粮的总需要量。
第五,尽管阉猪、公猪、母猪等不同性别猪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存在差异,该 标准仍采用同一推荐量。

第六,第九版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概念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比例,各阶段猪 的氨基酸均按此比例推算其需要量。第八版没有正式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各阶段 需要量按20~35kg阶段需要量进行推算。
1.能量 采用消化能(DE)体系,同时列出代谢能(MF)需要量。 DE转化为ME效 率一般为96%,随日粮蛋白质水平(CP)增加,按下列方程降低,ME/DE=96-0.202CP%。

第八版(1979年)实际采用的ME/DE是仔猪高,肥育猪低, 与上式相矛盾,第九版 (1988年)改变了这一做法,反映了ME/DE随CP增加而下降,但并不严格符合上式 (表6一2)。

考虑到补偿生长机制和能量采食量不依赖日粮的能量浓度。MRC 第九版改变了第八 版的前高后低的能量浓度推荐量的趋势。而在各阶段采用相对恒定的推荐数量。第 九版能量单位仍采用热价单位千卡(kcal)、兆卡(Mcal)的能量体系。为了便于 比较,现将1979与1988年NRC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列于表6-2及表6-3。

表6-3NRCI979-1988年两版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ME/DE需要的比较

虽然NRC(1988)也提出了生长肥育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 以及能量用于贮积蛋白 质和贮积脂肪的效率,但没有具体说明需要量与这些析因数据的关系。看来需要量 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试验数据而不是析因计算。

2.粗蛋白质、氨基酸 NRC第八版没有明确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但实际上已 接受了其原理。它假定无论猪的年龄或体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与蛋白质需要 量保持恒定比例。因此,先试验确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以及20~35kg各氨基酸量, 然后根据20~35kg需要量推算其他阶段氨基酸需要量。方法是用各阶段蛋白质需要 量与20~35kg阶段CP量的相对比例乘以该阶段各氨基酸需要量(表6-4)。

表6-4 NRc(i979)生长肥育猪氨基酸需要且推算法
体重阶段(kg)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
CP需要量(%) 27 20 18 16 14 13
相对比例 27/16 20/16 18/16 16/16 14/16 13/16
氨基酸需要量(%)
精氨酸 0.34 0.25 0.23 0 .20 0.18 0.16
组氨酸 0.30 0.23 0.20 0.18 0.16 0.15
异亮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亮氨酸 1.01 0.75 0.68 0.60 0. 52 0.48
赖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1.28) (0.95)
蛋十胱氨酸 0.76 0.56 0.51 0.45 0.40 0.30
苯丙+酪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苏氨酸 0.76 0.56 0.51 0 .45 0.3 9 0.30
色氨酸 0.20 0.15 0.13 0.12 0.11 0.10
及(音)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括号数字为实际推荐量
表6-4数据除了1~5和5~10kg两阶段的赖氨酸低于实际推荐量外,其余数据与推荐 量完全吻合。而这两阶段赖氨酸实际推荐量高于推算值8%, 是因为推算值低于试 验研究结果。 表6.5 NRC(i988)理想蛋白质基酸模式

第九版明确使用了“理想蛋白质”术语,规定了以色氨酸为基准的其他必需氨基酸 的最适比例,该比例是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参考猪体组织和母乳及ARC(1981 )氨 基酸模式而确定的(表6-5)。任何氨基酸的需要均是按比例推算的,如1~ 5kg色 氨酸需要量为0.2%,则赖氨酸为0.2X7=1.4%,苏氨酸为0.2X4=0.8%, 异亮氨酸 为0.2X3.8+0.76%,10~20kg色氨酸需要量为0.14%,则蛋+胱氨酸需要量为0 . 14X3.4=0.48%,异亮氨酸为0.14X3.8=0.53%,其余阶段和其他氨基酸类推。

NRC第九版没有20~25kg,35~60kg,60~100kg阶段,而代之以20~ 50kg , 50 ~ 100kg阶段。各阶段之间除赖氨酸、精氨酸外, 其他氨基酸仍保持相对恒定比例。 赖氨酸需要规律是猪体重越小,相对比例就越高(表6-6), 与此有拮抗作用的精 氨酸也呈同样规律。结合氨基酸之间平衡模式,只要知道某一阶段任何一种氨基酸 需要量即可推算出任何阶段任何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6.6 NRC(1988 )各阶段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相对比例
(二)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量 在英国, 由*出版猪的营养需要可追溯到 1921 年,当时以*公报形式出版了。《家畜日粮》第一版。而《猪的营养需要>>专著 直到1967年才正式出版,即ARC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1974年ARC建立了工作委 员会(Working Party),共有19名专家, 专司评鉴的推荐猪的营养需要量的职责。 1981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猪的营养需要》第二版,此版一直沿用至今。

与NRC比较,ARC的主要特点是:它强调养猪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说明单个分的 具体需要量时,则具有明显的缺陷。为此,必须弄清为什么需要该养分及影响需要 的因素。因此,该标准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研究报告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行析因 分析和总结,并以析因法总结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国情况,详细阐述各养分需要量 及其影响因素。

1.能量
(1)ARC首先评述了适宜的能量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为什么对猪使用 DE体系。 ARC同时列出ME。ME/DE系数采用96%。此数值是以谷实类为主,含CP16 %的日粮 测出的。ME/DE受日粮CP含量的明显影响,方程式有:
ME/DE=1.012-0.00019CP(g/kg)
ME/DE=0.997-0.0001CP(g/kg)
(2)综述了不同品种、性别、 年龄和体重的猪的生长过程中体成分的变化,作为 析因测定的基础。
(3)详细记述了析因测定能量需要量的方法。能量需要划分为维持需要、 脂肪沉 积和蛋白质沉积三个组分,在此基础上估测了不同能量摄入量对生长和组织贮积的 影响,反过来用析因法预测一定能量摄入时的生长成绩。

(4)综述了试验研究中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对日增重和脂肪贮积的影响, 并比较析 因预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基本吻合。

(5)总结了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DE摄入量或需要量,得到下列二方程:
A.DE(MJ/天)=4Ⅹ维持需要
5~90kg猪MEm=0.719W0.63(MJ/天)
或 MEm=0.458W0.63(MJ/天)
式中:MEm——维持代谢能需要量;
W——猪的自然体重。
按ME/DE=0.96计,猪的消化能需要量为:
DE(MJ/天)=0.719/0.96X4W0.63=3W0.63

DE(MJ/天)=0.458/0.96X4W0.75=1.9W0.75
B.DE(MJ/天)=55(1-e-0.0204w)

根据A、B两种方程推算出生长猪各阶段DE需要量并与NRC(1988)比较如表6-7 。 从6-7表中可知,三个方程基本一致,与NRC(1988)推荐量也吻合。对于体重很大 和很小的猪,B方程略低于A的两个方程。

ARC(1981)没有给生长肥育猪具体的能量需要量, 因为准确的需要量除维持外, 还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量。但它给出了维持需要(见上)和能量用于沉积蛋白 质和脂肪的效率(沉积1kg蛋白质需43.9MJ ME,1kg脂肪需53.5MJME),生产者可 根据实际。

表6-7 生长猪DE需要量推算值(MJ/天) (6)在影响因素中重点阐述了环境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环境温度(T)低于临 界温度(Tc)时,热损失的增加量(H')与体重(W)呈线性关系。
H'=1.31(W十95)(Tc一T)(MJ/天)
据此可计算任何低温环境下热损失的增加量,相应即为能量需要的增加量。

(二)蛋白质氨基酸 ARC生长猪分为0~3周,3~8周,15~50kg,50~90kg四个阶 段。

有两个阶段用粗蛋白质表示,后两个阶段用理想蛋白(IP)表示。
蛋白质需要量的析因估计如下: R=0L/a1十PG/a2
式中:R——理想蛋白总需要量
OL一一不可避免的蛋白质损失量,即维持需要量
PG——组织蛋白质沉积量
a1、a2一一日粮蛋白用于满足OL和PG的利用率
通过引用、分析和评鉴大量研究资料,得出维持和组织蛋白质沉积需要的具体函数。 OL=0.15gN/kg0.75或0.15X6.25=9.4gCP/kg0.75
a1=104%则0L=9.4/1.04=0.90g IP/kg0.75
即维持蛋白需要量为0.90g理想蛋白质/kg0.75
α2与IP摄入量(I)呈指数函数关系
α2=1.09e-0.0351
由此,在特定的蛋白质沉积量(g/kg0.75)下,日粮IP需要量(g/kg0.75),即:
I=0.90+PG/1.09e-0.0351
由此式可计算一定IP摄入量的蛋白质沉积量,或一定蛋白质沉积量下的IP需要量。

对于氨基酸,ARC在详细综述15~50kg阶段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 结合猪 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提出了理想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平衡比例(g/ kg蛋白 质),并用于其他阶段。

赖氨酸70,蛋+肤氨酸35,苏氨酸42,色氨酸10,异亮氨酸38,亮氨酸70, 组氨酸 23,苯丙十酪氨酸67,缬氨酸49,其他594。“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NX6.25。

ARC没有提出精氨酸需要。它认为精氨酸为半必需氨基酸, 体内合成量至少可满足 2/3的需要,只要日粮蛋白质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得到满足,精氨酸也容易满足。

ARC各种氨基酸需要量均按上述比例推算而得。 方法是先用析因法结合试验数据确 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然后按理想蛋白质组成计算氨基酸需要量,如 15 ~50kg 猪理想蛋白质(IP)需要量为12g/MJDE, 则赖氨酸需要量为 12gIPX 70g 赖/ 1000GIP =0.84g/MJ DE,苏氮酸为12g/IPX42g苏/1000IP=0.50g/MJ DE, 其余 类推。

各阶段之间氨基酸比例与蛋白质的比例相同(表6一8)。

表6-8 ARC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阶段比例
(以50~90kg需要量为1.00)
15-50Kg 50~90(kg)
氨基酸 1.40 1 .00
蛋白质 1.40 1 .00
比较ARC(1981)与NRC(1988)的氨基酸推荐量可发现,ARC 的推荐量大大高 于NRC同阶段推荐量,某些氨基酸可高到2倍。这种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两套标准确 定推荐量的方法不同,ARC主要靠析因推算,而NRC则主要靠试验数据。此外,也与 两国的饲养*、饲粮类型、胴体质量要求的差异有关。

三、中国猪的饲养标准
前我国曾沿用德国Kellner(凯尔纳)饲养标准和美国Morrison (莫礼逊)的 饲养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原苏联饲养标准,对我国影响较大,在我国流行很广。 70年代初又用美国NRC的“营养需要”。 因此长期以来没有我国国家自己的饲养标 准。1958年以后,虽有个别单位制订了猪、马、奶牛的饲养标准,便这些标准仅在 一些单位使用,都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公布。1978年我国把制订畜禽饲养标 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参加,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 与之相配合的是从1979年起全国举行一年一度全国动物营养讲习班,翌年成立全国 动物营养研究会,开展了饲养标准及营养饲养科学的学术讨论,促进营养饲养科学 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制订。

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的制订,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提出饲养标准草案,1978 ~1980年拟订试行标准,1980~1982年开展大规模试验研究工作,课题主攻重点是 能量与蛋白质两项。综合1980年与1983年两次修订工作,经过几年努力,1982年制 订了我国《南方猪的饲养标准》,1983年正式制订了我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 与此前后,一些省也相应地制订了自己省的“猪的饲养标准”。由于全国改革开放 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猪肉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瘦肉有更多要求, 因此原 科研协作组从1983年起接着又承担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制订的攻关任 务,工作的重点放在瘦肉型的20~90kg商品猪上。课题主攻方向主要是抓蛋白质水 平与赖氨酸,并开始了微量元素锌与硒需要量的研究;三年共进行了19批试验,用 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 中间试验进行了 19批试验, 用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中 间试验16批次,用猪10740头,三年共撰写专题综述与科研报告约100篇。1985年圆 满地完成了任务,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现就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1985年)与肉脂型猪饲养标准(1985年)中的生长肥育猪标准的内容列表6-9。

由表6-9看出:①肉脂型猪(1983年)在20kg体重以后分成*:20~35kg 、 35 ~60kg、60~90kg,瘦肉型猎标准(1985年)分成两级:20~60kg、60~90kg;② 日增重由1983年标准的500g、600g、650g上调为550g与700g ; ③粗蛋白质水平, 1983年标准为16%~14%~13%,1985年标准改为16%~14 %; ④赖氨酸水平, 1983年标准为0.%~0.56%~0.52%,1985年标准上调为0.75%~0.63%;⑤苏 氨酸水平,1983年标准为0.41~0.36~0.34%,1985年标准上调为0.45%与0.38%; ⑥1983年标准中无精氨酸,1985年增加精氨酸指标。⑦矿物元素,1985年标准锌与 硒,较1983年标准有较大提高,1983年标准锌含量为55~46~37mg,1985年标准上 调到110mg及90mg;硒含量1983年标准为0.15~0.15~0. 10mg , 1985年上调为0 .30mg和0.28mg。

此外,铁、钙、磷水平均有所上调。
四、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
(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相对合理性 动物的饲养标准是以营养科学的 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它的各项指标及数值都是从大量的科学试 验得来,而已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查阅和依据了国内外大量的 科学文献。所以动物的饲养标准是近代营养、饲养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结和生产实践 经验的总结的总结,即两个总结的总结。它既反应了营养需要科学性的一面,又有 切合实际的一面,是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中国近几年 采用自己制订的猪饲养标准, 经过中间试验和小批量生产检验。 采用饲养标准 11667头猪比未采用的10101头猪,平均饲养期缩短25天(125 :150), 每头猪的 日增重提高19.9%(560 :467g),瘦肉率提高21.7%(56 :46%), 饲料利用 效率提高22.7%(0.27:0.22),平均每头出栏商品猪纯收益增加5.44元。由此可 见,饲养标准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生产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由 于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种多样,饲养标准的正确应用和动物的营养需要,又要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动物种类、品种类型、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水、 生产目的、地区、气候、饲料条件、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所以饲 养标准的科学性是相对于生产上的盲目性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它规定的 需要量数值不可能太细、太具体,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数,因而就具有概括性。

由于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制订要受营养、 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因为营养饲养科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和技术尚须人们去 深入认识和掌握,现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还有弱点, 因此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二)饲养标准的普遍性、地域性与特殊性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是一定历 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反映,是当时(时期)当地(国家)科学技术发水平 的反映。由于同类动物种质特性的稳衡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生产条件的 改善,在一定时期内是渐进的和连续性的,因此不同时期饲养标准之间基本原理和 不少指标有许多共同之处,前后各版次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由 于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所 以饲养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有许多共同之点,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往往被另 一些国家所采用,或作为借鉴用以制订自己国家的饲养标准,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 普遍性。

表6一10中国(1985)和美国(i988 )现行猪的饲养标准一些主要揩标比较

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标、 饲料资源、 动物 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各国的饲养标准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 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以中国猪的饲 养标准为例,由于中国的猪种、饲料来源、生产条件、粮食供应、饲养制度、经营 方式、劳力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等与发达国家不同,所以养猪生产不能盲目追求高日 粮、高水平、高速度、高度机械化,而是在以本国植物性饲料日粮为主的条件下, 引入瘦肉率高的外种公猪与本国地方良种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其杂交后代 作为饲养对象,以达到既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较快日增重和较高瘦肉 率的目的,从表6一10所列《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85 年)和《美 国猪的营养需要》(1988年)的一些主要指标异同的比较即可反映出这一问题。

(三)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任何饲养标准的产生,既是当时(时期)当地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又都来源于饲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新的实践, 为畜牧生产实践服务,使畜牧生产者有了科学饲养的依据。

饲养标准的提出,一方面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使畜牧工作 者饲养动物有据可依,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应力求按照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核计饲粮, 进行配合饲料的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坚持饲养标准的原则性;然而,畜牧业 生产的条件是非常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使用饲养标准 时,又要掌握灵活性,但是灵活性不是随意性,因为饲养标准的灵活应用是以当代 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具体实践为根据的。所以使用时应根据生产条件的 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的调整,灵活地应用,不能生搬硬套,从而 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当时当地以及某一动物具体的生产实际。

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两个角度的营养需要,即生理代谢角度和实际生产角 度,例如从生理代谢角度看,猪对氨基酸需要,无所谓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20种 氨基酸统属需要之列,但从生产实际出发,则生长猪仅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甚至 只需要考虑其中3~4种*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并且要考虑理想蛋 白质,注意各种氨基酸的配比。

参考资料:http://www.fndj.gov.cn/mnews/syjs/200462291730.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