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05
知道吃亏的人往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人,一考虑问题就总是为了别人的利益来衡量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表面上看是有损失的,但是好的评价是无形资产。喜欢和他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
由于吃亏得福的人很多,在三国天下大乱、世风下、民如草芥的时代,很多人为了功名和利益,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为了谋取阳谋,欺骗自己讨伐和夺取。一道美丽的风景。
刘备仁德爱民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夸张的部分,像《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也有很多温暖的笔迹。
利人之心,祸事得吉
例如,初平二年(191年),刘备寄身于公孙山的平原国相期间,当地的士族可以广泛交流,和平民一起吃饭。完全没有领导家庭的态度。无法避免。所以,刘备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人心是收购不完,领导一定会激怒人,在《三国志》中记载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郡民刘平时轻描淡写,羞辱客人。客人目不忍睹,一言不发地离去。那就是这样得到人心。
刘备平时是礼贤下士,有时自己吃亏了,也舍弃了小利,获得了仁德的名声,不仅感化了刺客,成功地避免了暗杀。
在徐州享有盛名。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父亲的复仇为名攻击徐州,刘备率兵前去救援,帮助陶谦保卫徐州。陶谦想利用刘备保护徐州的土地。害怕代替刘备。所以对刘备加以防御,给了他突破刘备豫州的历史。手下劝刘备夺取徐州,但刘备坚决不服从,不顾得失,成为陶谦的士兵。
之后,陶谦陷入危笃状态,陶谦属下的孙干、印度等国称“除了刘备以外,不能让徐州安定下来”。刘备坚决不让步,在陈登、孔融的支持下,占领了徐州。
这是《三国志》中关于刘备让的记载。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三让”的虚构故事。另外,刘备在为保护徐州的平安而竭尽全力后,不乘人之危,一味地运用仁德,同时与曹操等诸侯互相欺骗,与血腥的残忍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刘备在众人的包围下坐上了徐州牧的宝座,孙乾、西弗、西弗等忠义的部下们,甚至在刘备亡命之前都没有放弃,为刘备的事业花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