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3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1:19
马克思货币学说是马克思关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职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的四个阶段; 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前两种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后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在实物货币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等于待实现的商品总量与商品货币价格之积除以货币流通速度的商,而纸币不外是实物货币的符号,服从于上述规律。货币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对立发展的产物,它使得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外部对立,它也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消亡而最终趋于消亡。
应答时间:2021-09-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1:19
马克思研究货币起源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对于货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克思始终围绕着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这一中心来展开。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几千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史上,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例如:1只羊=3把斧子。这个等式表明了一只羊的价值通过三把斧子表现出来。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现象。这时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同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和许多商品相交换了。这样,价值形式便发展到第二阶段,这就是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这一价值形式较简单价值形式更能充分反映价值的性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人们从无数次的交换中认识到,在某地区市场上,什么商品是大家愿意接受的。这样只要用自己的商品先换到这种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用这种商品再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交换不仅成功,而且省事了。这样就有一种商品会自然而然地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一切商品的等价物。价值都通过这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便称为一般价值形式。它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货币形式。交换的发展,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金银来承担。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担当这个重任,首先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其次,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损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等方面的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当金银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时,就成为货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是在商品交换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这就是货币的起源。正是基于此,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本质只有通过货币的职能才会充分表现出来。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货币、世界货币。前面两种职能是基本职能,后面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产生出来的。
(一)价值尺度。所谓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能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着一般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因而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行了。(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商品(W—G—W)。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实在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金银在逐步为纸币所代替,有形的纸币又为无形的电子货币所代替。(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各有不同,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现象。在这里,货币不是直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支付只是为了偿还以前的欠款。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五)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三是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形式大为减弱,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最后,马克思还详细阐述了货币流通规律问题。货币流通规律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又取决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因此,价格水平、待流通的商品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决定着货币的流通量。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以后,出现了赊销赊购现象,在这种条件下,上述关于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适当补充。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加强和改进宏观*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宏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我们必须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以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为依据,严格控制货币发行,保持货币流通与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大体平衡。其次,对于货币执行的信用职能来说,我们既不能回避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面,又不能让其自由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待逐步完善和成熟、我国金融体系还很脆弱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渐进式的金融领域的开放和改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和规范发展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防止虚拟经济盲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