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因身体呈*,所以称之为黄花鱼、黄鱼,又因脑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
黄花鱼分为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同乌贼和带鱼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清代诗人王莳蕙曾赋诗“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描绘的是江浙沿海地区捕捞大黄花鱼的情景。不过现在,野生大黄花鱼种群已经很少见到了,野生小黄花鱼种群也岌岌可危。究其原因,还要从它们所属的石首鱼科一种特殊的技能说起。
石首鱼科通过声音来相互识别,也就是说这类鱼都是能叫的。雄性黄花鱼鱼鳔两侧长有鼓肌,通过鼓肌的剧烈收缩敲打充满空气的鱼鳔,可以发出响亮的“嘎嘎”声。而雌性黄花鱼没有鼓肌,通过增减鱼鳔内的空气发出“哧哧”声。
野生黄花鱼有洄游和越冬行为,但现在我们吃的绝大多数黄花鱼都是在网箱中养殖的,希望在人类的努力下,野生黄花鱼能重现昔日产量。
热心网友
这种鱼类体延长,侧扁,体长约40-50cm,这种鱼的颜色为金*,因此被人们取名为黄花鱼,又名黄鱼。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属鱼纲、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义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尾柄细长,长约为高的3倍余;鳞较小,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8-9行鳞 ;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
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体黄褐色,腹面金*,各鳍*或灰*;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5~27个。
热心网友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俗称“黄花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热心网友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俗称“黄花鱼”。因为于表面有*物质。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
热心网友
估计是因为这个鱼身上有几个黄黄的小“花”。。而且肯定是被某个有高明眼光的人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