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4:38
展开3全部
MIDI是编曲界最广泛的音乐标准格式,可称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它用音符的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音乐。一首完整的MIDI音乐只有几十KB大,而能包含数十条音乐轨道。几乎所有的现代音乐都是用MIDI加上音色库来制作合成的。
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传输时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标准通信波特率为31.25×( 1±0.01) KBaud。
扩展资料
MIDI发明者,是美国的加州音乐人,Dave Smith。
三十年前,音乐人没法同时操纵多个乐器,因为当时各种乐器是不可连接的。需要左右手同时弹奏两个键盘。此后,合成器制造商Dave Smith,说服了唱片商采用了一种叫做“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的通用格式,这种格式能够让合成器受到外部键盘信号控制,可以由唱片商的竞争对手制作,甚至直接从电脑输出。使运算速度足够快的电脑处理音符采样,并能同时控制多个键盘和鼓机。
MIDI标准能让人们在自己家里进行音乐创作,使人们终于能够把合成器和鼓机连接到电脑上。于是,MIDI很快变成了连接各种型号的合成器、鼓机、采样数据和计算机的产业标准。
MIDI无论放置在哪里,都能在一个合成器上演奏些东西,并能在另外一个合成器上播放完全一样的声响。复杂而精心控制的的合成器声效、鼓机和采样样本见证了编曲技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随着这种全新定义的制作方式,舞曲这种新的音乐类型诞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IDI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5:56
MIDI的格式是31.25×( 1±0.01) KBaud。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
MIDI是编曲界最广泛的音乐标准格式,可称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它用音符的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音乐。一首完整的MIDI音乐只有几十KB大,而能包含数十条音乐轨道。
功能:
通过使用MIDI序列器可以大大地降低作曲和配器成本,根本用不着庞大的乐队来演奏。音乐编导在家里就可把曲子创作好,配上器,再也用不着大乐队在录音棚里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录制了。
只需要用录音棚里的电脑或键盘,把存储在键盘里的MIDI序列器的各个声部的全部信息输入到录音机上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7:3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啦我是生活小助手帮您解决问题哦~
MIDI是英语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数字化乐器接口”,也就是说它的真正涵义是一个供不同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接口的名称。我们如今的MIDI音乐制作全都要靠这个接口,在这个接口之间传送的信息也就叫MIDI信息。
希望帮到您哦~
(๑><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9:22
MIDI
MIDI是MusicalInstrumentInterface的缩写,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乐器数字化接口,可以把MIDI理解成是一种协议、一种标准、或是一种技术,但不要把它看作是某个硬件设备.
当然硬件也是MIDI的媒体。还是先从它的硬件将讲起吧,MIDI不是首先出现在计算机里面的,它是由电子乐器生产厂家为了不同型号的电子乐器的“交流”而产生的,由于它采用的是数字化技术,当然自然而然的很容易的与计算机挂上了关系。所以我们要讲MIDI乐器的接口,有三种,MIDIOUT、MIDIIN、MIDITHRU。这些可以在你家里的MIDI乐器或带有MIDI的电子琴(现在的很多电子琴上都有MIDI接口)上找到的。MIDIOUT是将乐器中的数据(MIDI消息)向外发送;MIDIIN就是接收数据啦;至于MIDITHRU嘛,是将收到的数据再传给另一个MIDI乐器或设备,可以说是若干个乐器连接的接口。可以这样说,MIDI所描述的是将MIDI乐器弹奏出的音变成01010一样的数据输出,也可以将计算机中的软件将要表示的音变成01010的二进制数据通过声卡输出,或者接收一些01010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下对这个问题谈一谈。
MIDI(midi)音乐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如果它很简单,那么它可能就不美妙了。用人的方式,比如用五线谱来描述就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了,何况把它变成了一些数字信号呢。然而,就有那么一帮傻子对数字感兴趣,就是可以让你用方便的工具很容易的把复杂的音乐描述出来,中国的傻子们还不够努力,在我所见到的中文MIDI制作软件还没有一个稍微称得上专业式的,也没有真正傻瓜式的。其实傻子也不好当,你既要精通音乐,又要有很好的软件开发经验,要深入了解MIDI。言归正传,看看音乐家是如何描述音乐的吧。音乐家在弹钢琴的时候,当他按下琴键的时候发出声音,松下琴键的时候停止这个音,这个音的高低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按下与送开琴键可以用一个标志来表示,当然还有颤音、滑音、这个音的强度、这个音在我的什么位置(是靠近我的左耳还是右耳发音)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信息都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至于具体发音是由音源来处理了,它可以固化在声卡里(看你的声卡怎么样了),这还不是最复杂的地方,当几种乐器同时发音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处理的方法,这就有通道(Channel)的概念了,在一个通道里可以用一种乐器,在另一个通道可以用另一种乐器,将两个通道同步演奏,你就可以听到两种乐器的演奏了,在一个通道内部的一个乐器可以同时发几个音,组成一个和弦很容易的了。通常一个标准的MIDI有16个通道,GM标准里的第10通道是专为打击乐设定的。
早期的MIDI设备除了都能接受MIDI信号之外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音色排列的方式上更是“随心所欲”的。也就是说您在这台琴上制作完成的音乐拿到另一台不同型号的琴上播放时会变得面目全非,小提琴可能会变成小号,长笛可能会变成吉他,钢琴可能会变成大鼓……这对于专业音乐人士的工作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必竟他们制作一次灌成唱片也就完事儿了,但是对于音乐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多媒体的发展却极为不利。
于是著名的日本ROLAND公司于1990年制定出它称之为GS的标准。GS标准是在ROLAND的早期产品MT-32和CM-32/的基础之上,规定了MIDI设备的最大同时发音数不得少于24个、鼓镲等打击乐器作为一组单独排列、128种乐器音色有统一的排列方式等。在这几项规定中,最重要的就是这128种音色的统一排列方式。有了这种排列方式,只要是在支持GS标准的设备上制作的音乐,拿到任何一台支持同样标准的设备上都能正常播放。
GS标准的制定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使得全世界的电子乐器有了一个“全方位接触”的机会。可是,也许是由于这个标准真的是过于复杂,更可能是由于众多的MIDI设备制造商不愿意形成ROLAND的独霸世界标准的局面,总之最后世界各国的MIDI设备制造商并没有全盘接受这个标准,而是将之稍作改变,泡制出了一个GM标准。
GM标准的全称应该是“通用MIDI标准系统第一级”(GeneralMIDIsystemLevel1),这个标准制定于1991年,在GS标准基础上,主要规定了音色排列、同时发音数和鼓组的键位,而把GS标准中重要的音色编辑和音色选择部分去掉了。GM的音色排列方式基本上沿袭了GS标准,只是在名称上进行了无关痛痒的修改,如把GS的Piano1改名为AcousticGrandPiano等。
虽然GM标准不如GS那样功能强大,但是它毕竟是世界第一种通用的MIDI乐器排列的标准,而且正因为它将ROLANDGS标准作了简化,也使得更多的MIDI设备厂商可以制造符合此标准的MIDI设备。所以GM标准刚一制定,就得到了MIDI厂商,尤其是多媒体设备厂商的热烈响应。此后,各大MIDI厂商的设备纷纷被敲上GM的标制,MIDI设备之间实现了比以往更深层次的交流,为多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作好了准备。对于现在的MIDI设备,GM标准是最基本的了。
另一个MIDI巨头YAMAHA也不甘示弱,他当然不甘于这样一个要求很低的标准,所以YAMAHA于1994年9月提出了自己的音源标准--XG。XG同样在兼容GM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扩展,如加入了“音色编辑”的功能,使得作曲家可以在MIDI乐曲中实时地改变乐器的音色;还加入了“音色选择”功能,在每一个XG音色上可以叠加若干种音色。
所以我们目前常见的MIDI标准由GM、GS、XG,它们之间竞争还会继续,当然这指的是GS与XG。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21:30
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传输时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标准通信波特率为31.25×( 1±0.01) KBaud。
MIDI仅仅是一个通信标准,它是由电子乐器制造商们建立起来的,用以确定电脑音乐程序、合成器和其他电子音响的设备互相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
MIDI系统实际就是一个作曲、配器、电子模拟的演奏系统。从一个MIDI设备转送到另一个MIDI设备上去的数据就是MIDI信息。MIDI数据不是数字的音频波形,而是音乐代码或称电子乐谱。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7969.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