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培养优秀的小学生,需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好习惯才能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底色。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这三个方面需要重视。
一、善于预习,也可以及时复习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预习应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使阶段的学习顺利衔接。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学生能经常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学生也知道要预习,但在预习时只是把书本随便翻翻,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习效果,反而会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预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应根据课程安排、学科特点、自身情况,灵活安排预习的各项事宜。
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在复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自己没有学懂的,没有理解透彻的,找到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把没懂的知识点吃透。
二、乐于阅读,勤于练笔
学生需要明白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不只是匆匆读完交差了事。去图书馆或书店,需要像去公园或动物园那样兴奋。书是无声的,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才会成为心灵的对话。阅读时,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需要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习作兴趣。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家乡、校园的大事小情,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内与家乡的重大新闻,以小练笔的形式记录自己关注的内容,倾吐独特的感受。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挖掘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勤于练笔,习作水平一定会水涨船高。
三、乐于说,敢于问
学生的语言能力很重要,遇到问题想要别人给予帮助的时候,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行的。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说话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提高。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学习,不断提高!
热心网友
首先要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平时应该多引导孩子去锻炼。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导孩子平时需要礼貌待人尊敬师长。
热心网友
培养阅读习惯,动手能力,不拖延,善于提问,发现问题,不耻下问。
热心网友
小学生越来越优秀,他们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作业,养成时间观念,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增加自己的见识,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书写姿势。
热心网友
家长需要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要让孩子回家后也能置身于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