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英雄,比如“苏武”。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苏武被匈奴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继任皇位,就是汉昭帝。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一开始匈奴的单于说苏武已死。
后来从当初一起被扣留的人那里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牧羊的启示
1、坚守心中的信念。苏武在出使匈奴时,因“虞常事变”被扣押。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传达出他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表现了他决不“屈节辱命”的必死决心。面对威*利诱,他从容处之。
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依然“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汉朝使者身份。
2、对祖国的赤诚忠心。悠悠十九年,苏武饱经风霜,历尽艰辛,始终坚守着捍卫汉廷的诺言,即使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他的爱国之心仍赤诚可鉴。
苏武何以如此坚定?正是源自他为祖国手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胆忠心,源自他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高尚民族气节,也正因为如此,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千古传唱。
热心网友
一、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1515637567606785.jpg
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二、屈原:纵身一跃,千年一叹!
15156376057916.jpg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秦国尤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抗衡的*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
楚怀王即位之初,就任用屈原,下令改革,可见也是雄心万丈。屈原在他的支持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联齐抗秦。但改革必然会触及贵族利益,于是设计陷害屈原,对楚怀王说:“屈原居功自傲,每次起草法令,都要张扬说是没有我的话就不能成功。”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在屈原多年*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国家无望,在破城之日自沉汨罗。
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屡屡被流放,但其心虽九死而未悔,最后以身殉国,屈原的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三、苏武牧羊,持节不失
15156376206063.jpg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当时,匈奴单于为诱*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
热心网友
刘胡兰,短暂青春写不朽,
从容就义谱永生。
傲骨人,不为名利动,信念恒。
巾帼眉,豪杰情;
稚嫩躯,爱憎明。*赞美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热心网友
狄仁杰、岳飞、蔺相如等
热心网友
岳飞,董宣,包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