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9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痹、心悸之范围。祖国医学对心脏病早有阐述。如心痹,内脏病症之一。出自《内经.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又云:‘由于脏痹日久不愈,重感外邪,或思虑伤心,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内犯于心,心气痹阻,脉道不通所致。证见胸中窒闷,心悸心痛,突发气喘,易惊慌、咽干、嗳气、脉沉弦”。《难经.六十难》指出:“其五脏气相关,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之病名,出自《内经》是脘部和心前区疼痛的总称。第一,是指心绞痛。如《灵枢.厥论》的真心痛。《辩证录》的去来心痛。《医学心悟》的注心痛。心悸,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心脏》指患者不因惊吓、盲目心跳、心慌、悸动不安。多由气虚,血虚,停饮,或气滞血瘀所致。心动悸是指患者不只盲目心悸。可察见心前区博动“其动应衣”。《灵枢.厥论》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互,夕发旦死”。以上所述,充沛证明了祖国医学对心脏病的看法与古代医学类似。
心脏病大致分为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病、风心病、包括房室距离缺损),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后天性心脏病。自动脉瘤、肺心病除外。
本病的发作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轻形盛气虚、痰湿瘀阻、气血阴阳失调等要素有关。其病机有真假两方面。实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竭胸阳、阻滞心脉。虚证为心脾肺肾亏虚、功用失调、气虚血行不畅等。本病的构成开展进程中,大致先实然后虚,亦有先虚然后实者。但临床表现多真假挟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心脏病大多以*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难卧等症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心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沉纤细弱,结代脉,弦,、涩脉等,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见于《内经》如《灵枢经.五邪》篇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死旦死”。与古代医学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很类似,这充沛表现了祖国医学的先进性,比中医早两千多年。
本病的次要特征是*憋闷疼痛。甚者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心悸心累,不得安卧,其病位次要在心。但与肝脾肾有一定关系。医治应依据《内经》:“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真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然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医治准绳。普通来说,本病大多是本虚标实,辩证应先掌握真假,分清标本,标实又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或许兼证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各异,本病大多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驱邪动手,然后在予扶正。待邪气加强时再予标本兼治。驱邪治本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为主。正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所说:“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下汤主之”。
扶正固本常以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气血双补、阴阳并调为主。患心脏病者大多阴阳气血不相协调所致。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二又指出:“因气血虚衰,心神坚定,泄气而惕惕然悸动也,此为阴阳并虚。法当治血兼补,故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药组成,炙甘草、人参、桂支、生姜、阿胶、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次要成效是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医治以心动悸,脉结代为主证的各种心律不齐等证。本方以炙草草、人参补益心气;阿胶、地黄、麦冬、火麻仁补心气养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支、生姜辛温走散通心阳。由于人体阴血需求依托阳气来推进的原理。所以加黄芪重用,重点在于补心气、通心阳,心阳通,心气复。再配合补血,滋阴的药物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靠而不致浮散。故《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则心悸能安,结代脉能复。故炙甘草汤有复脉汤之称。本方在医治心脏病方面应留意阴阳气血之间的互相关系以灵敏运用,临床常加味有黄芪、酸枣仁、柏子仁、杜仲、降香、丹参、桃仁、红花、红景天、龙骨、牡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