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以1998年确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为标志,孝义市顺利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用2001、2002两年时间实现“十五”计划;到2004年底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双双进入山西省前5名;2006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位列第96位。
1997年孝义市GDP总量为16.8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3945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人均526美元。
2007年孝义市GDP总量猛增到165.7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36580元,人均数首次超过5000美元。 一、二、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35:47:18调整为2.5:74:23.5。
2012年孝义市GDP总量达到39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3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77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山西省县域第一,被评为山西省2012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连续六年在全国百强中赶超进位,位列第65位。 2007年,孝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582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07.1倍,年均增长17.5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1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0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838万美元,比1985年的671.23万元增长82倍,年均递增22.2%。 全市各类商业网点发展到4571个,其中规模以上商场15家,各类商品市场(包括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45家,规模以上专业批发市场8家。仅城区就有商业网点2850个,包括零售商业网点1797个、餐饮住宿网点457个、休闲娱乐便民服务网点576个、商品批发市场18个。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遍布城市、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为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
2010年全市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45亿元,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0%。批发零售业的快速增长仍是支撑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
1991到2010的20年间,个体商业户由2407户增加到13026户,从业人员由3100人增加到24812人;私营商业由80户增加到884户,从业人员由2096人增加到8378人。非公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1年的0.56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13.48亿元;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相应由32.88%提高到80.14%。2004年以后,非公经济在商贸服务业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国有及集体经济在商贸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全市从事批发零售、食宿餐饮、居民及其他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体育及娱乐等业者多为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已成为商贸服务业的主体。
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838万美元,比1985年的671.23万元增长82倍,年均递增22.2%。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额大幅下降,2009年全市外贸出口额仅636.3万美元,2010年又逐步恢复,全年完成7817.6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