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57
最好的就是地藏王菩萨和黄财神菩萨。
有师兄在博客留言,问说如何向地藏菩萨求财。财通常属于土地神,或者龙王,或者药叉大将在管理。比如你银行有一千万,你觉得是你的,土地神觉得是他的。你有一栋房子,你觉得是你的,土地神觉得是他的。那如何向地藏菩萨求财。讲几点:
第一,发心要正,求财做什么?有的人说,我发财了,好行善,助人。听起来好像是怎么回事?但有的人说,菩萨保佑我发财五十万,我拿三十万来供养。等于把菩萨当成了拉票的,给菩萨回扣了。这个心态就不对,这就是交易,和菩萨做交易,这就是邪心善盗啊。菩萨是无私心的,如果夹杂了太多私心,感应就不强烈了。那如何做到真正的呢?就是发财了,所有财拿来布施,然后还是过清贫的生活,珍惜福报的日子,在吃和用上,都很节省,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很大方。如果真的有这个心,一定发财。
第二个,要求财,一定要至诚心来求地藏菩萨,不要带着考验菩萨的心。考验一下菩萨是不是有灵。这个考验的心,也是障道的心。一定要恳切,要入道,信心很关键。你看求财,都没有信心,那么想要了脱生死,能有信心吗?世间法都信心不足,出世间想要成就,信心就更难了。这个至诚心,不简单。比如颂《地藏经》,有二十八种利益,其中一种,衣食丰足。如果至诚心,一定满愿,就看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第三个,要知足,内心要有富贵的心。要知足,如果拜地藏菩萨后,一个月能多一些哪怕几百元的收入,也是地藏菩萨加持。要感恩,不要觉得,我布施供养地藏菩萨,花了大笔钱,怎么就没多大感应。这就是不知足,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只能感召到贫穷。要知足,知足是一种成就相。知足所拥有的,珍惜所拥有的,这就是富贵相,富贵相一定感召到富贵。
第四个,要想要求财富,就要多念《地藏经》,多去布施,去行善。有的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再布施,这个观念是颠倒的。财富来自奉献,来自布施。你不布施,又如何能得到大财富呢。小财靠努力,大财靠福报,福报来自布施。有多少钱,就做多少善事,菩萨不是贪图钱,而是培养布施的心,这样慢慢就有福报了。有了福报,自然就有钱。
这个社会,能创造财富,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真正的大企业家,是很了不得的。企业可以解决劳动力问题,可以养活很多家庭,这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如果企业家,要想发展,必须怀着为别人想,为员工想,为社会想的心去做,一定越做越大。如果就想着自己多赚钱,多潇洒。其实这些钱,不过是他前辈子培的福报罢了,损了就没了。这样企业永远做不大。做人也一样,少为自己想,多为别人想时,慢慢的,上天都会把财富交给他管理。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因其曾经发愿:庇护所有贫苦众生,令他们在修行途中不因资粮匮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肤*,故被世人称为黄财神。
黄财神其实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金刚手菩萨为救度、消除众生之贫乏穷困,化现财神臧巴拉。)。按佛经记载,他住在须弥山北面的黄金对缍,曾受佛陀委托,在未来邪见王毁灭佛法时,将出世*佛教,由于他常守护在佛陀周围,听闻佛法较多,所以又得名“多闻天王”,而他的“施财天”身份和职能却在汉传佛教中鲜为人知。
即便在藏传佛教里,多闻天王和黄财神也是各有其单独的艺术形象,他们都有司财的功能和财神的形象特征。黄财神的形象常见为:头戴花冠,头顶有发髻,嘴角有胡须,下额还有络腮胡须。双眉呈倒八字行上竖,双目圆鼓,面庞丰圆,上身饰璎珞,下身着长裙,手足饰有钏镯。身体肥胖,肚子很大。半跏坐于莲花座上,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脚踩一海螺。左手握吐宝鼠鼬,右手持布达拉葛如意宝,为其形象重要标志。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国之灵鹫山(又译鹫峰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阻碍,令山崩倒塌,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
后来释迦牟尼佛嘱黄财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贫苦众生,走佛教之路,逐渐成为大*神。修持黄财神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贪悭,心诚如一。只有这样,才能令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不会因为缺乏资粮而放弃修行。
其实,黄财神给予修行者第一位的真正的利益并不是钱财,而是庇佑其能增长福德、寿命、智慧,最后给予的才是物质上的保障,凡贪图人天福报,妄想求意外之财的,皆不予求。
在佛教中,黄财神的身、口、意、福业、功德等又化身成五色财神,即黄财神为意、红财神为口、白财神为身、蓝财神为福、绿财神为功德化身,而黄财神是所有财神的总集化现。
众生修习财神法的功德利益是非常殊胜的,可让修持者俱足因缘福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的方便法门,不致被生活窘境所困扰,方便安心求道;而修习财神法门,只要以虔诚之心持诵念咒,即可获得黄财神的加持庇佑,能使人财利俱足,免除经济压力及一切的穷境,更能增长福德智慧并延寿。
可见,黄财神不是来满足世人对钱财的贪欲的,而是以广大菩提心救度那些资粮不具的修行人的。世人对黄财神的“贪念”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