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实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10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几个问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结合高中课改实践,特别是对来自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区学生的调查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向前发展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机: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百花齐放;语文课程结构发生了*性的变化,必修选修模块内容纷呈,学分管理既突出语文的基础性,又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新的教法、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同时,我们也看到.形式化的讨论合作、刻意的掌声鼓励、无义的表演创新、随意的多元解读等充斥课堂;由新课标、新课程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教法比比皆是,但这些“科研成果”大多不能转化为教学力,问题何在? 语文系汉语言文学,它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传以至于今。语文改革当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一切改革都要立足于语文的实际和国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性的改革、过渡性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受挫乃至失败。远的不说,看看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演变轨迹即可明了。在工具性人文性方面,由刚的突出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到重视工具性,再到今天的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改革在摇摆中发展。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虽系由传统发展而来,但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有待完善。当前,各校青年教师比例大幅度上升,教龄六年以下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有的连必修课都难以上好(师范生的素质随着高校的扩招也在下降),何况开设一门甚至多门选修课,更何谈个性化教学?过去个别学校“统一教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接受性学习也需要。需要讲解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主体作用和滔滔不绝的一堂课,如果确有必要且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方法的掌握、情感的熏陶,我们为何不去做呢?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国外做法,割断历史是不可取的。语文教育几千年特别是近百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不能盲目否定,需要继承和发展.更不能割断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来谈改革,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仍要继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非常必要,不能盲目跟风、创新。遗憾的是,个别脱离教学一线的教研员和部分教师矫枉过正,把继承当成了落后。 二、用丰富多彩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山东史建筑教师教学《兰亭集序》时,把文本学习“物化”为“自主解题”、“分层美读”,“景象描述”、“勾画点评”、“观点表述”、“词语积累”、“鉴赏链接”等七项活动.其教学的成功充分地证明了活动的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切忌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蜒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课课离不开讨论,其实“合作讨论”的设计、组织以及形成实效是很难的,也未必课课都有必要讨论。 2.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补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有“梳理探究”专题,该专题大多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语文活动。从培养兴趣。增加文化积累、提高综合素养的角度看,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些和高考直接距离较远的,教师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笔者根据学情调整专题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梳理探究高考考点入手,培养兴趣,注重实效,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对该专题可以取舍、调整.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3.应用性实践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如,在读报时间开展“演讲”、“朗读”等口语训练课,以及学生的时文选评课。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精选出自认为较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精练的点评,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读报时间登台朗读、评论。所选的文章由课代表收藏。汇集成册,由大家自己命名、写序、设计封面。这样既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评论能力,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又如,每学期,笔者都要求学生写一篇研究性的文章,或作文方面,或学习方法方面,或课文方面.或学习心理方面等等。在作交研究方面,学生形成了如下,文章:《作文形式创新例说》,研究性文章及所附优秀作文;《历史故事与高考作文》、《变体作文研究》、《新概念作文与高考优秀作文之比较》、《谈谈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每篇文章均附大量例文。立论正确,材料详实,视角新颖,令人赞叹。每篇文章写出来,我都用展板把它们展示出来供大家观摩、借鉴、思考,这对作者也是鼓励。此类语文活动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项活动和“梳理探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化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三、高效、实效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成功的的关键 在理念层面。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受一些研讨课、评比课的影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哨,机械实践新的课程理念,不重视教学的实效,不能高效率地教学.形成了新的“少、慢、差、闹”现象。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基准,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新课程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笔者曾任教的高一两个班级,初中毕业于课改和非课改区的同学几乎是各占50%(全校大体如此),调查显示,课改区的同学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很热闹,老师讲得很少,训练不到位,效果差,许多同学感觉没收获;尤其文言文教学,仅仅是读读课文、理解句子大意和讨论文章内容写法等,没有注意到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没有形成文言学习的思维习惯等。从高一近半学期的实践来看,课改区同学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探究精神、人文素养都没显示出优势。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初中课改,问题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的高效、实效意识。没有进行课堂效率研究。 因此,我们当树立“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促进动态生成: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习得和学得的统一、探究和接受的统一、自主和引导 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继承是前提,活动是重点,高效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如此才能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高效、实效地进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