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05
共9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02 00:55
在古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姓与氏的具体区别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区别:
1、“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在中国最早的姓都是带有“女”字旁的,比如:姚、姬、姜等,这表示是不同的祖先留传下的氏族人群。“氏”起源于父系血缘关系,是由姓衍生而来,且只有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
2、“姓”代表血缘关系,用来分别血统来源, 所以“姓”可以用来区别婚姻。在古代,同姓之间是不可以结婚的,氏同姓不同可以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只有地位高贵者才有氏,地位贫贱者则没有氏。
3、“姓”是固定不变的,“氏”却是时常变化。所以经常会出现父子之间同姓但不同氏,或同氏但不同姓的现象。而且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贵族的地位和职权的变更。
以上就是姓和氏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2:03
姓,会意字,从女,生声。“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育、出生。“女”“生”为姓,其本意即为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样子,表示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代代相传。
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
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
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扩展资料
姓与氏的共同点:皆是血缘亲属组织。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中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其【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随着母亲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那时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字的部首,都是从女字部这一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21
姓代表了血缘关系,氏则是在同姓的基础上区分出家族分支。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同姓不通婚。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先秦时期。韩国的王族是韩氏,魏国的王族是赵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姬姓,跟周天子是有血缘关系的。楚国有屈氏、景氏、昭氏三大望族,楚王一脉则是熊氏。但实际上熊屈景昭都姓芈,往上追溯个几十代都是王子皇孙。
之所以同一个姓下会有不同的氏,就不得不提到分封制了。
有周一代,氏的最主要来源就是封地和官职,小部分来自祖辈的名或谥号。
先说来自封地的氏,这也是最常见的来源,一般来说,你的封地叫什么,你就可以叫什么氏。比如你的封地在夏,你就可以自称夏氏;封地在陈,那就叫陈氏。并且,随着封地的改变的,你的氏是可以改的,这点很重要。姓是随着血缘流传下来的,除非重大的变故,轻易不会改变,而氏就相对随便得多,你封地换地方了,就可以改。秦始皇嬴政,理论上他是赵氏,原因是秦国以前弱小而赵国强大,恰好秦国国君跟赵国国君祖上是堂兄弟(都是嬴姓),于是蹭了人家的氏,看起来nb一点。但随着秦国的崛起,再加上嬴政年轻时在赵国过得不好,秦始皇显然并不喜欢赵这个氏,这时候你说他是嬴姓秦氏也是没问题的。
氏的另一个来源则是官职。例如上官,太史,现代许多复姓就是这么来的。
来自祖辈的名或谥号的会相对少一点,比较有名的是庄氏,来自楚庄王的谥号“庄”。现代的庄姓如果不是改姓的话,很可能就是楚王后裔。
另外还有来自身份的氏:公孙。
这个氏是一个多来源的氏。一般来说只要你爹是公子,但你们这一脉又没资格继承爵位,那你就可以叫公孙xx。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0:56
古代姓和氏有区别:
1、姓族在早期即因存立时间久远未必已能追溯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而氏一般皆有明确的、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
2、对于所有同姓成员来说,其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
3、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
4、女子不论出嫁与否,皆有同定的姓。但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可以夫氏为称,但亦可以仍以父氏为称。
一、姓的含义
1、实本义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2、“姓”即是子女,子女相为亲,相组为族。
3、“姓”本义既为女子所生子嗣,则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组成的亲族也可以称为“姓”。
4、“姓”在东周文献中有时是指姓族之名号,如《国语·周语下》言“赐姓曰姜”之“姓”,即应理解为所赐姓族之名号即姜。
二、氏的含义
1、指称个人。
2、与表示姓族之“姓”义同,如《左传·昭公》:“姜氏、任氏,实守其地。
3、指一些上古的部族,其实质乃是一种非单纯血缘关系的*区域性集团。
4、指一种家族组织。
5、“氏”亦可专指族氏这种血缘亲族组织之名号,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2:47
引经据典的空话套话都免了,抄来抄去的没意思也不见得就很准确,反而把人看晕了。我只讲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最基本的用法不同处:
姓是部族的名字,起源于原始社会;
氏是家族的名号,主要兴起于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
家族是部族的内部分支,即氏为姓的分支。
放在人名前的只能是家族之号(氏),不会是部族之名(姓)。所以:齐太公名叫吕尚而非姜尚,秦始皇名叫赵政而非嬴政。
姓与氏基本区别并不深奥,大致就是上面讲的。至于什么“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啦,“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啦,“姓表血缘氏分贵贱”啦,都只是后世之人依据古人使用姓氏时的行为表象总结出来的所谓规律和原则,也不是绝对的正确,具体情况还要具体看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4:55
古代时姓用于区别血源,起源于部落,以部落名称或部落首领姓名为姓。最初为图腾崇拜,到后期用于别血缘(同姓不婚)。古代的氏为同一部落里的分支,一般以分封地为氏。女子和平民男子无氏。到秦汉以后,姓氏无区别,姓氏合为一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7:20
第一:姓族在早期即因存立时间久远,亲属数目的庞大,分支族氏的增多,其成员间仍以自认的单系共同来源为亲属纽带,但未必已能追溯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亦未必都可以找到彼此间明确的谱系关系。而氏一般皆有明确的、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第二:对于所有同姓成员来说,其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0:01
古代的姓和氏的概念不同,用途不同,还有使用人群也不同。男子称氏不称姓,氏有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女子则多称姓,不称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2:59
因为在古代女子是只有姓而无氏的,称氏的只有贵族,平民也是没有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