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右侧有哪些穴位,它跟人体的哪个部位相关?求答案,拜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6:15

所谓大腿右侧外侧,应当是指大腿外侧正中线吧,这里循行的是足少阳胆经,计有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一般而言主要管人体胁肋部,侧颈部,侧头部,大腿外侧中部和小腿外侧中部,以及肝胆,眼、耳等。至于大腿外侧前缘,循行的是足阳明胃经,包括髀关、伏兔、梁丘等穴,一般管理人体胸腹部、前额、面部、大小蹆前缘、脾胃等。大腿外侧后缘,循行的则是足太阳膀胱经,没有直属膀胱经的穴位(环跳倒是在大腿外侧后缘,但是属于胆经)。不过按照离穴不离经的原则,取这里的经脉所过,还是可以治疗后头部、肩背、腰等部位的疾病。参考资料:《灵枢-经脉第十》: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从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心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廉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 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额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顖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牑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参考文献:《内经-灵枢经》
风市 :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中点2.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止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中渎: 在大腿外侧中点,腘横纹上5寸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下肢麻痹、麻木、半身不遂。
膝阳关: 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骨果上方凹陷中取穴 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阳陵泉: 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过多 合穴
阳交: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宁心安神、惊狂、癫疾、契苁、面肿、胸胁满疼痛、膝阳维、足少阳之取穴 疏肝理气 股痛、下肢痿痹 会。
外丘: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癫疾、胸胁痛、肤痛痿痹、颈项痛 隙穴。
光明 :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目痛、夜盲、乳胀痛、下肢痿、胫热膝痛 络穴 。
阳辅: 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历、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经穴。
悬钟: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腋下肿、膝腿痛、脚气、中风 八会穴之一,髓会。
丘墟: 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 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原穴。
髋骨穴
位置:位于大腿前下部,髋骨中线上3寸,股直肌外缘左右各旁开1.5寸处,每侧两穴,共计4穴。补: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二穴。
作用:袪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膝关节红肿疼痛、历节风痛、鹤膝风、下肢萎弱无力、瘫痪、脚气等下肢疾患。
鹤顶穴
位置:位于膝部前面,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作用:通利关节;袪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内膝眼穴
位置:在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左右共计4穴。补:分内膝眼穴、外膝眼穴(即犊鼻穴)。
作用:祛风除湿,舒筋利节,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腿痛、下肢萎软无力、脚气、中风、腹绞痛、疥癞、腰部扭伤。
阑尾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髌骨中线下5.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
作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清肠调中,理气通络。
主治病症: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炎、胃脘头痛、消化不良、偏坠木肾、七疝、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下垂。

附录:
承扶:
“承”指协助、解救、支撑,转为扶持、保护、承受之意。“扶”指协助、守护、救助之意。亦即协助下肢的机能,并起保护功能的穴位。
【穴位找法】:俯卧躺下,在臀部肌肉正下方会产生横纹。在横纹约*处轻度压迫时,会使疼痛传到膝盖部分,此处即为承扶。
【治疗效果】:在对大腿部的内侧到*的疼痛与僵硬、肌纤维损伤、持续长久的痔、排便或排尿困难等,使用本穴位治疗有效果。
足部疼痛时,轻轻指压臀部下方的横纹内侧时,会发现硬结。其原因是为保护足部疼痛部位,结果造成臀部肌肉疲劳而产生硬结。使用按摩或指压、施灸等方式软化硬结,可减轻足部疼痛。且承扶位于坐骨神经从骨盆中延伸到外部的部位,所以对从大腿后侧到足部全体的疼痛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效。
殷门:
“殷”指旺盛,而转为多、重、中间、殷勤之意。另一方面,“门”是指中医学所谓疾病原因的邪气出入之处。因此,本穴位名称,意指位于大腿*,对排除邪气有大效果的穴位。
【穴位找法】:位于大腿后侧约*的穴位,以患者俯卧姿势寻找。连接臀部肌肉正下方的横纹与膝部后侧横纹两者中间连线约*位置,指头指着向左右移动,会触及纵型的一条筋的地方就是殷门所在位置。
【治疗效果】:殷门以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位而知名。施灸殷门对慢性坐骨神经痛,非常有效果。对从大腿根部到大腿部疼痛或困倦、疲劳、小腿抽筋等症状有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于腰或背部疼痛、腰痛、足部浮肿、下肢麻痹的治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