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腧穴的针刺方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2:09

(一)主治病症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腧穴(图8-31),主要治疗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鼻衄,咽喉肿痛,热病,发狂以及胸、膝部等本经循行部位的病症。

图8-31

(二)腧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与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接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更有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三)腧穴

1.承泣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0.7寸,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避免形成血肿。禁灸。

2.四白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痛痒、目翳、近视;头面疼痛、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刺灸法]直刺0.2~0.4寸,不宜灸。

3.巨髎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在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之(图8-32)。

[主治]口、鼻衄、齿痛、面痛、唇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4.地仓

[取法]在口角旁0.4寸,巨髎直下取之(图8-32)。

[主治]口、流涎;齿痛、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图8-32

5.大迎

[取法]位于下颌角前1.3寸的凹陷中,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可出现一沟形凹陷,在凹陷下端取之(图8-33)。

[主治]口、口噤、颊肿、齿痛、瘰疬、颈痛。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6.颊车

[取法]本穴位于下颌角前方一横指凹陷中,咬合时在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张口时微微凹陷(图8-33)。

[主治]颊肿、齿痛;口、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1~1.5寸。可灸。

7.下关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之(图8-33)。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面痛、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8.头维

[取法]在鬓发前缘直入发际0.5寸,距神庭4.5寸处取之(图8-33)。

[主治]头痛、目眩;眼睑瞤动、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寸,不可灸。

9.人迎

[取法]平喉结,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处取之(图8-34)。

[主治]喘促、咽痛、头痛、高血压;瘰疬、瘿瘤、饮食难下。

[刺灸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禁灸。

图8-34

10.水突

[取法]在人迎与气舍间,胸锁乳突肌前缘取之(图8-34)。

[主治]咳逆喘促不得卧、咽喉肿痛;头痛、眩晕;呃逆;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1.气舍

[取法]在锁骨内侧端之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之(图8-34)。

[主治]咽痛、咳嗽、喘促、呃逆;瘰疬、瘿瘤;颈项强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2.缺盆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上窝正中取之(图8-34)。

[主治]咳嗽、喘促、咽肿;缺盆中痛;瘰疬。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图8-34

13.气户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中点下缘,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满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4.库房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5.屋翳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6.膺窗[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

[取法]乳头*(图8-35)[刺灸法]不针不灸,只作腧穴定位标志。

18.乳根

[取法]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哮喘、胸闷胸痛;乳痈、乳汁少;呃逆、噎嗝。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图8-35

19.不容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0.承满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1.梁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3622.关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3.太乙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心烦、癫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4.滑肉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癫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5.天枢

[取法]脐旁2寸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痛经、月经不调;癥瘕。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6.外陵

[取法]在脐下1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7.大巨

[取法]在脐下2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8.水道

[取法]在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痛经;遗精、早泄。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9.归来

[取法]在脐下4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经闭、阴挺、白带。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0.气冲

[取法]在脐下5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外阴肿痛、疝气、阳痿;月经不调、不孕、胎产诸疾。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图8-36

31.髀关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横纹,与足太阳膀胱经的承扶相对应处取之(图8-37)。

[主治]髀骨痿痹、腰膝冷痛、拘急麻木。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2.伏兔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腰胯疼痛、膝冷麻痹、脚气;疝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3.阴市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腹胀、腹痛;腿膝痿痹、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4.梁丘(郄穴)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胃痛、乳痈;膝肿、下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7

35.犊鼻

[取法]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之(图8-38)。

[主治]膝肿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刺灸法]向后内斜刺0.8~1.5寸,可灸。

36.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取法]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之(图8-38)。

[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疾;乳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失眠、癫狂;下肢痿痹、胫膝痠痛;虚痨羸瘦;产妇血晕。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7.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8.条口

[取法]在犊鼻下8寸,当犊鼻与下巨虚连线上处取之(图8-38)。

[主治]小腿冷痛、麻痹、脘腹疼痛、跗肿、转筋、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9.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9寸,条口下约一横指,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当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取之(图8-38)。

[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下肢痿痹;乳痈;泄泻、大便脓血。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40.丰隆(络穴)

[取法]在条口外1寸,当犊鼻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头痛、头晕、癫狂痫症;下肢痿痹及肿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8

41.解溪(经穴)

[取法]在足背与小腿交界的横纹*,当两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2.冲阳(原穴)

[取法]在足背部,陷谷上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避开动脉取之(图8-39)。

[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足背红肿。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3.陷谷(输穴)

[取法]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方,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内庭(荥穴)

[取法]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当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之(图8-39)。

[主治]齿痛、口眼歪斜、喉痹、鼻衄;热病;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5.厉兑(井穴)

[取法]在第二趾外侧,距爪甲约0.1寸处取之(图8-39)。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鼻流浊涕、鼻衄;热病;癫狂;足背肿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可灸。

图8-39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