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8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09 02:48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与月亮有关,如赏月、吃月饼、祭月、走月等等,还有一些地方在中秋节有玩花灯、燃灯、观潮的习俗,中秋节是一个代表着团圆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
中秋节是少不了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的。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记忆中,小时候就盼着过中秋节,因为感觉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而且中秋节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还可以吃到平时早就想吃的水果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听老人家讲好听的故事。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在有一些地方,中秋节的晚上,要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然后点燃红烛,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拜祭完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是有讲究的,全家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块,而且大小要差不多,刚好把月饼分完。
有一些地方在中秋节的晚上,要燃灯,也有玩花灯的,一到晚上,各样各式的彩灯让人眼花缭乱,做灯的人都是仿照各种农作物和一些瓜果蔬菜的样子做出来的,所以有芝麻灯、蛋壳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一些鸟、兽、花树灯等。
在浙江一带,中秋节还有观潮的习俗。观潮可谓是中秋节的一大盛事,早在汉代的史书上就有记载。现在的中秋节,已经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不但中国重视中秋节,在国外的一些华人和华侨也都会过中秋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23:56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包括但不限于: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吃甜薯:
甜薯是中秋节传统食品,在中秋节赏月时,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习俗。
9、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