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没有每天必须吃的水果,就像不一定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可以换其他的吃。餐前吃水果减肥,餐后吃水果助消化 ;一天中,什么时候吃水果合适? 1.餐后半小时再食用水果:有助于消化吸收。水果中糖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无需通过消化、分解,直接进入小肠就可被吸收。而其它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如米饭、面食、肉食等,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进行消化。如果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三十六七摄氏度高温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可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 2.餐前吃水果:减肥需要,影响食欲和正常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若于进餐前20分钟至40分钟吃一些水果或饮用1至2杯果汁,则可顺利又无痛苦地防止进餐过多导致的肥胖。因为水果或果汁中富含果糖和葡萄糖,可快速被机体吸收,满足机体对血氧的紧迫“渴求”,水果内的粗纤维还可让胃部有种饱胀感。另外,餐前进食瓜果,可显著减少对脂肪性食物的需求,也就间接地阻止了过多脂肪在体内囤积的不良后果。 专家建议:含鞣酸成分多的水果,如柿子、石榴、柠檬、葡萄、酸柚、杨梅等,不宜与鱿鱼、龙虾、藻类等富含蛋白质及矿物质的海味同吃,鞣酸不仅会降低海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容易和海味品中的钙、铁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所以食用了这些海味后,应间隔2-3小时后再享用水果。 水果榨汁后莫加热;水果鲜吃好还是榨汁好? 新鲜的水果与现榨的果汁,获取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分、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没什么差别,但是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在水果现榨的过程中却损失了许多。膳食纤维有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餐后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等等。 不少人有将水果榨汁后加热饮用的习惯,这样会使维生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咀嚼功能不好,鲜果汁很适合食用,但最好把榨汁后剩余的固体残渣一同吃掉,这样营养成分就不会有任何损失了。儿童在乳牙出全后,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水果,以增加咀嚼力,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喝榨汁易使儿童牙齿缺乏锻炼,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齿咬合错位,对健康不利。 进口与国产水果:营养差不多 进口水果是不是比国产水果更有营养? 目前,水果市场上洋水果有百余种,消费者较熟悉的有提子、蛇果、美国脐橙、水晶梨、奇异果、柠檬、芒果、龙眼、火龙果等。进口水果在营养成分上与国产同种水果差异不大,但在外观、质感、口感上与同种国产水果有一定区别。 如美国脐橙,原产美国、澳大利亚,类似重庆奉节的脐橙,个头较大,吃起来感觉水分充足、脆甜;但表皮粗糙,不及国产脐橙光滑,纤维较粗,不及国产脐橙细腻;水晶梨原产日本,与河北的水晶鸭梨虽仅一字之差,但外形、口感却迥异。水晶梨个头较大,拿在手里有一种下坠的感觉,深*。水晶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外形不像梨倒像苹果的圆形,吃起来特别脆。 冷藏后的水果营养成分是否会降低? 将新鲜的水果放入冰箱内贮藏,冷藏室内的温度约0-10℃,能保持水果的品质和风味,使水果的保鲜期得到延长。但并非所有新鲜水果都适合冷藏,而冷藏的水果也要注意它的冷藏期。如香蕉最适贮藏温度为13.3-14.4℃,温度太低会产生低温病害,香蕉就变黑;西瓜切开后经较长时间冷藏,瓜瓤表面形成一层膜,冷气被瓜瓤吸收,大量进食冷藏时间过久的西瓜会伤脾胃,引起咽喉炎;儿童消化机能差,多食冷藏水果易引起厌食、腹痛、吐泻等症状;一般桃子的冷藏期为5天、葡萄7天、草莓2天。 专家的建议:每天最好保持1个水果的摄入量。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如果胃酸过多,则不宜吃李子、山楂、杨梅、柠檬等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 心肌梗塞的病人不宜食用苹果、柿子、莲子等含有鞣酸较多的水果,以免产生较强的收敛作用,加重便秘,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有心脏病及水肿的病人,不宜吃含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以及加重水肿; 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量较多的梨、苹果、香蕉、荔枝、桂圆、大枣、西瓜等水果,如一次吃1000-2000克西瓜,等于在短期内增加50-100克糖; 肾炎、高血压等病的患者切不可多食香蕉; 肝炎患者多吃些桔子和鲜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有利于肝炎的治疗和恢复; 经常大便干燥者,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桔子等,因这些水果有缓下作用,柿子含大量柿胶,吃多了可加重便秘; 经常腹泻者,不要多吃有缓下作用的水果。可适当吃些苹果,因为苹果有收敛的作用。 中国专业水果论坛 里面有介绍,有空可以去看看,交流一下!参考资料: http://bbs.fruit8.com/index.php?fromuid=6978
热心网友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某糖尿病研究中心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约为一亿人,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含糖食品,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餐桌上没有了水果的影子。那么,这些人的生活是不是从此只能在“忌口、忌口、再忌口”的座右铭中过下去了呢?水果本身含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它含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很多,这些东西对于人体都很有益。假如我们对水果一概不吃的话,那是不合适的。专家告诉我们,糖分有很多种,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像麦芽糖、蔗糖等等。它们进入了人体以后,由于人体中有一种可以很快分解它们的消化酶,所以,它们可以直接被人体所吸收,血糖也就很快随之升高了。还有一种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糖,像果糖等,它们是一种单糖。由于结构不同,当这类果糖进入人体后,没有哪种酶可以把它分解。所以,它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血糖也就不会升高得那么快了。水果中所含的糖大部分都是果糖,是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最近在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人体健康研讨会上,专家解释,用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来看,许多水果的值并不是很高,并不是我们想像的吃水果以后血糖就会升得很高。我们应该打破原来的传统观念。以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饭来说,它的血糖生成指数为88,而苹果的血糖生成指数只有36。据专家计算,糖尿病人吃25克米饭所摄入的糖分等于吃200克水果所摄入的糖分。但不同的水果,它的血糖生成指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偏高,有的就偏低一些。下面,我们就向大家隆重推出一个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3种水果有:柚子,血糖生成指数为25;鲜桃,血糖生成指数为28;生香蕉,血糖生成指数为30。位居第二位的3种水果有:苹果,血糖生成指数为36;梨,血糖生成指数为36;柑橘,血糖生成指数为43;排在第三位的3种水果有:熟香蕉,血糖生成指数为52;猕猴桃,血糖生成指数为52;西瓜,血糖生成指数为72。 最后,专家还告诉我们,得了糖尿病,适当的忌口是必要的,但什么都不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要您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那么,在科学膳食的前提下,糖尿病人也可以适当吃些水果。 小心激素水果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反季节水果,不仅外观越来越漂亮,个头越来越大,连色泽也越来越鲜艳,可吃起来,它的口味都不如应季水果好吃,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目前市场上的水果来看,有的反季节水果长得有点畸形。比如,正常草莓的形状比较圆整,可大棚生产的草莓,一方面由于温度因素,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使用了一些激素,长出来的草莓就和平时的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注意,水果含有了很多植物激素以后,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危害的。 反季节水果都不是自然成熟的。一部分心急的果农,为了让水果提前上市,就在水果还没有成熟之前,给它们打了膨大剂、催熟剂和增红剂,让水果看起来就像熟透了一样,外观虽然改变了,但果实还没有成熟。我们如何识别激素过量水果呢? 方法之一,眼观:反季节水果中,如果有的个头太大,颜色鲜艳异常,就有可能是过量使用了激素。比如,香蕉看起来很黄,但把儿还青着;西瓜瓤是红的,籽还是白的。这些水果很有可能就是在没有成熟之前使用了激素。如果您在购买时,发现以上这种现象,最好就别买了。 方法之二,手摸:有些水果成熟后摸起来是软的,像芒果、香蕉等,对于此类水果,如果表面看起来好像已经成熟了,但一摸还很硬,也有可能是过量使用了激素。 方法之三,品滋味:买水果之前,应先尝尝再掏钱。淡而无味,该甜的不甜,这种水果也有可能是过量使用了激素。 那买到的水果有问题怎么办? 可以洗干净后,放在温水里浸泡20分钟后再吃,因为有些激素是溶于水的,泡干净了再吃危害性会更小。当然,也可以放几天之后再吃,危害性也会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