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2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34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5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中,过春节的方式也逐渐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例如:集五福、发电子红包、踩气球等,以下将详细介绍。
1.集五福
支付宝集五福,是由支付宝举办的新春集五福活动。五福分别为爱国福、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敬业福。集齐五福可合成福卡,分取亿元现金。其他福卡为沾福气卡、万能福等等。本是2016年春节期间诞生的一个支付宝互动小游戏,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支付宝软件,同时促进支付宝用户之间的社交活动。经过三年的时间,这个小游戏成了不少用户惦记的一份年味,一种新年俗。福文化也因此在更多人中传递开来。为了扫福集福,老年人贴起传统福字,年轻人则大开脑洞,用牙签、口红、甚至鸡骨头摆出福字。
2.发电子红包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普及,网络运营商(网站)在春节等假日期间,通过组织互联网线上活动派发红包,逐渐成为让利网友的一种促销式营销模式。2014年春节,很多网络族通过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给客户、亲朋好友等派发红包,电子红包也指一种新的红包派发方式。电子商务开始渗透进节日的各个环节。比如,基于网络消费的“电子红包”,摆脱了“红纸包+现金”的传统模式,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2022年,各大品牌也推出各样电子红包封面迎合潮流。
3.踩气球
因为大气污染等原因,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鞭炮,所以人们为了追求和放炮差不多的效果,用踩气球的方式代替放鞭炮。因为踩气球也可以有啪啪的声音,并且也是为了可以增添喜庆的气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27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亲~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门画、贴春联、燃放爆竹、拜年等。
1、扫尘
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2、贴门画
3、贴春联
贴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4、燃放爆竹
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明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5、拜年
“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18
动动手指,互联网红包成新民俗
春节到了,一年一度的互联网支付机构红包大战也拉开帷幕。前几年互联网红包大战的主角都是微信和支付宝,今年百度、今日头条以及抖音等强势加入了发红包的队伍。动动手指将红包收入囊中,俨然成为移动支付时代大众消费者的新年俗。
春节走进电影院,成了许多家庭的习惯
从2015年起,电影“春节档期”诞生,看电影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春节期间屈指可数的文化娱乐消费之一。
大批中青年消费者在春节回到故乡和家人团圆,在年夜饭过后的几天中,他们将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文化娱乐供给失调”阶段。
春晚魅力不再,传统庙会集市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家乡绝大部分文化娱乐产品在质量上都无法比肩自己平时打拼的一二线城市,更不要提平日一起玩的同事朋友都“天各一方”。只有“看电影”这项娱乐是一视同仁的,甚至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新影院设施水平还要高于大城市的影院。
有统计表明,近几年春节档的主力观影人群是从一二线城市返乡过年休假的“候鸟一族”,他们贡献了每年春节档中将近一半票房。
借着难得的春节假期,许多人选择“走出去”看一看
春节本来应该回家团圆的日子,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期间出门旅游。
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增大,借助春节长假出去放松一下是很多人的选择。虽然说春节期间的休闲娱乐也是其中一大主题,出去旅游并没有违背过年核心的诉求,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春节传统的团圆主题的一个冲击。
孟小姐今年就在“回家过年”和“出去旅游”之间摇摆不定。孟小姐想趁着春节长假报个旅游团去东北走一走。可是爸妈却不同意:“在老人的观念里,春节就该好好待在家里走亲访友,所以我也很苦恼。”
和休闲娱乐相比,感恩是春节更加重要的主题。如何处理好春节期间亲情的表达和出门旅游,这是每一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或者可以在旅行中带上长辈一起,或者分一段时间旅游,分一段时间回家陪父母。
打破传统,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按照习俗,吃过年夜饭,就发压岁钱,这是孩子们新年最盼望的礼物。这一传承千年的习俗,蕴含了长辈对晚辈自上而下的关爱。不过,近些年来兴起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春节期间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压岁钱,既表达感恩之心,又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敬重之心,唤起了人们的尊重意识。给老人压岁钱是子女表达孝心的一种形式,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让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也是一种特别适合在家庭中推广的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