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1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5
一句话,不好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大豆收获开始,市场价格下降。
目前安徽、河南的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山东、河北大豆收获已超
过90%,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大部分收获已经超过80%,黑龙
江大豆收获面积已超过60%。
今年的大豆质量较好,山东、安徽大豆的出油率基本都可以达到
15--16%。
但是刚刚收获的大豆的含水率有些偏高。
安徽新产大豆的油厂收购价为0.96元/斤(合1920元/吨),
河南的收购价格较安徽高出1--2分/斤,为0.97--0.98
元/斤(合1940--1960元/吨)。山东大豆的油厂收购价格
在2000元/吨左右。这些新产大豆的水份含量和出油率均为15-
16%,但商品相对而言较少。黑龙江大豆收购价目前依然维持在
0.87元/斤的水平上。由于大规模的上市还未到来,农民惜售,油
厂在豆粕和豆油价格节节跌落的情况下也不敢冒然收购。
国内市场上,由于8、9月份港口大豆积压非常严重,抑制了国内
大豆市场价格的上扬,有消息表明,山东港积压数为42万吨,疏散速
度非常慢。9月下旬河南、安徽新产大豆率先收获,山东地产大豆也陆
续开始收获上市,东北大豆10月份开始大批量上市将直接导致原料供
应充足,而国内压榨企业在经历了7、8、8三个月的压榨高峰期以后,
对大豆的需求将有所减少。农民在变现的压力下将加快大豆的上市步伐,
短期内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大豆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考虑到已下
发的棕榈油配额60万吨年底前必须用完,以及近期菜籽进口有所增加,
国内大豆价格在年底前回升阻力重重。
进口大豆华北地区比上旬下跌30--80元/吨,大连、山东和
天津基本上在每吨2050元左右,华东地区港口成交价大都在2150
元左右,基本与上旬持平。
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收割进展顺利是大豆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USDA)10月10日称58%的美国大豆已收割,高于
41%的五年平均。10月12日USDA公布的月度作物报告预计
2000年美国大豆产量28.23亿蒲式耳(合7650万吨),出口
量9.65亿蒲式耳(合2616万吨),期末库存估计仍为3.65亿
蒲式耳(合9万吨),大豆压榨量16.15亿蒲式耳(合4377
万吨)。USDA估计2000/0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3350万吨,
出口量990万吨;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2260万吨,出口440万吨;
中国的大豆进口量725万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黑龙江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受进口影响将再减10%受国际豆价略升及春播延迟影响,今年黑龙江省大豆(3825,-78.00,-2.00%)播种面积下降的趋势或得以缓解,但产业基本面仍不容乐观——
4月30日,始于去年12月1日的本轮国家大豆收储落下帷幕。“蛰伏”一冬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纷纷随行就市挂出自己的收购价格。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调查显示,企业收购价每斤普遍降了7分钱左右,加之国际大豆价格近来小幅上扬企稳,之前豆企大面积停工的状况有所好转,约有半数企业又动了起来。
坏天气也成了利好消息。由于春播延迟,一部分玉米(1927,-1.00,-0.05%)和小麦(2287,-10.00,-0.44%)田不得不改种大豆,一些豆农转产水稻的计划也在冬雪春雨中“泡了汤”,种大豆是无奈的坚持。
种植大户“移情别恋”
“预报明天有中到大雨,今晚必须把水埂子抢出来,要不15号插秧还得往后拖!”
5月5日下午,富锦市二龙山镇集民村村支书韩士东带着20多个雇工在自家的地里忙碌着。他去年种了230垧大豆,上月末以1.78元/斤的价格处理掉了九成,就是个保本。今年他铁了心全改种水稻,但前一段地里被雪水泡着下不去脚,打埂来不及,只好留了1000来亩地仍种大豆。
韩士东说,往年全村670户家家种大豆,村里80%的地块是大豆田。而今年仅20%的农户愿意继续种植大豆,面积还占不到1/5。
富锦市2002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大豆之乡”,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大豆年播种面积维持在250万亩左右。大豆之乡的种豆大户,怎会“移情别恋”呢?
比较效益低是关键。二龙山镇**吴宝清给记者算账,一垧大豆收4000斤,按1.8元/斤算,毛收入7200元,扣除3500元成本,净赚3700元;而一垧水稻净赚则在8000元以上。当地农民以往愿意种大豆,主要是沿袭多年的种植习惯。大豆种植成本低,管理比较粗放省心,“见苗后基本就可以收工了”,“遇到好年景,也不少赚”,农户们至今对2007年最高达3元/斤的好行市津津回味。
但这种种植惯性正遭遇越来越大的阻力。
2008年来,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低迷,目前浮动在3000元/吨的水平线上,已经低于国内大豆的生产价。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照新认为:“从绝对收益来看,大豆价格没有达到豆农的期望值;从相对收益来看,种植玉米要比大豆的收益更大。”
3月底,二龙山镇新兴村的“全国种粮能手”孙圣海把去年276垧地产出的300多吨大豆一次性出手,仅卖到1.元/斤的价格,赔了60多万。今年春耕,他全改了水稻,大豆“一根垄都没种”。
而对于该省北部黑河地区,豆农根本不可能像孙圣海那样潇洒转产。由于地处高寒地带积温受限,约有近千万亩耕地只能以种豆为主。黑河市逊克县边疆镇豆农曹雷说,当地种小麦怕旱、种玉米产量低,他今年准备试种些中草药,如果成功明年就转产。
黑龙江省农委3月公布的一则农情调查显示,2010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下降到6500万亩,减少560万亩,跌幅迫近10%。进入4月,受50年最大暴雪及持续低温等因素影响,该省春播普遍推后,部分作物面积只能改种大豆,多少缓解了大豆种植滑坡的情形。
加工企业再陷“休克”
过去的小半年,在进口大豆冲击下,黑龙江的豆企遭遇了2008年以来又一次严重的停工潮。
金正油脂有限公司4.8万平方米的厂区一片沉寂。六栋标准储藏罐内那1万多吨大豆何时能上生产线,没人知道。“春节后到4月中旬一直没开工,170多名员工大部分都放假了,每个月给300块钱生活费。”董事长金壮办公桌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芝加哥和大连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他感叹,往年的4月是春耕前收豆的忙季,而今年只有零星农民来打听价格,“有价无市”。
一个月前的情况的确让人寒心。进口大豆的到港价格只有3400元/吨左右,和国家规定的大豆最低收购价3740元/吨之间,存在300多元的价差,“扣除国家每吨160元的补贴,加工一吨我还得倒贴150元!”金壮说,按每斤1.7元收购才合适,豆农却不肯卖,企业只有停产。看着一百多号人成天无所事事,金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甚至想转产搞玉米烘干。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纷纷兴建扩厂,而厂址大都选在沿海地带,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
为防“豆贱伤农”,国家自2008年起实施临储计划和最低收购价*,农民利益有了保障,但压榨企业却陷入尴尬。2009年,国家把部分压榨企业纳入了收储补贴范畴,但面对进口大豆的价格差,补贴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至今年3月,黑龙江省68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停产,并全部停止收购大豆,总开工率甚至跌至两成以下。个别仍坚持生产的企业,消化的是去年“临储转地储”的大豆。
去年底,国家安排黑龙江将150万吨临时储备大豆,定向销售给大豆加工企业,补贴标准是每吨210元。一位油脂企业负责人抱怨,“本想拿着国家补贴的大豆能得点实惠,却没想到吃了个哑巴亏。”
“我们降了8分钱,现在挂出的收购价是一块七毛二。”金壮5日告诉记者,进入农忙时节,卖豆子的少,目前加工的仍是之前享受国家补贴的豆子,估计能坚持到5月10日,之后还得停工。他把收豆的希望寄托在6月中旬农忙以后。
振兴提高仍有潜力
豆农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价格却比国产大豆还低那么多?
业内人士分析,症结在三个方面:种植方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以及补贴等*机制不同。
中国大豆多为散户种植,每户平均只有3.5亩生产规模,专业大户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的生产规模平均在2200亩左右。两相比较,外国大豆成本平均每吨要低100—200元。
国际大公司还建立了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占据了市场营销的顶端优势。此外,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还得益于*的高额补贴。
与外资“航空母舰”般的产业链比起来,东北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和散兵游勇似的油脂加工企业,形同“小舢板”。
对于如何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黑龙江农科院大豆专家刘忠堂建议,首先要提高单产,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黑龙江省农垦系统的亩产接近340斤的国际先进水平,而农户种植亩产仅200多斤,“这里面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其次,要建立保护豆农和企业的价格体系。此外,国家应加大在水利设施、农机装备、农田基本建设、大豆科研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说,还可设立大豆产业发展基金,从产业和金融*等方面引导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的联合。
近日,黑龙江省农委、*、财政厅等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该省大豆产业发展振兴规划,以期促进该省大豆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对大豆市场的*能力。
延伸阅读
■豆油(7434,-174.00,-2.29%)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的40%;豆粕(2834,-53.00,-1.84%)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制品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植物蛋白食物。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大豆在内我国油料生产持续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单产大幅度提高,总产量成倍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到2005年,全国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1476.6万亩,比1978年扩大12143.1万亩,增长130%,年均增加450万亩;平均亩产量达到143.3公斤,比1978年提高87.4公斤,增长156.4%,年均增加3.2公斤;总产量达到3077万吨,年均增加94.6万吨。
*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大豆产业 保障农民利益
本报记者 朱 隽
确保国家整体粮食安全
确保农民利益
确保市场和价格稳定
发挥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
程国强说,我国对大豆产业的支持*亟待完善和强化,但*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是保护农民利益。今后支持大豆产业发展,应坚持确保国家整体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利益,确保市场和价格稳定,发挥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
据了解,大豆产业链相对较长,涉及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更是关乎约数千万农民的利益。程国强说,近几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4亿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400万—1600万吨。尽管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豆油、豆粕需求将继续呈迅猛增长势头,但受农业资源短缺、粮油作物比价、不同油脂油料产品相互替代等因素的影响,国产大豆很难突破现有水平、将始终呈有限供给态势,我国继续从国外进口大豆将不可避免。
程国强认为,促进我国大豆生产的稳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不同粮食作物与大豆的比价收益关系,将直接决定农民种植大豆的意愿。拿东北产区来讲,多年的实践表明,大豆与玉米的合理比价应该保持在2.3∶1。若大豆价格太低,将使农民放弃大豆种植,转向玉米或者水稻生产。这是今年初东北地区农民大豆种植意向下降的根本原因所在。
程国强分析,2008—2009年,我国实施大豆临时收储*,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利益。“从实际效果看,起到了托市保价、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对保持大豆生产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程国强坦言,临时收储*也给主产区压榨企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下一步*调整时应努力减少市场扭曲,兼顾下*业利益。企业也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加工资源,提高效率,抓紧建立向上拓展、向下延伸的产业链体系,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程国强建议,从战略上看,东北产区应制定目标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的大豆发展战略,特别要注重充分发挥独特的非转基因大豆和食用大豆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支持、技术支撑与产业保障,促进大豆产业稳定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大豆的收获期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当大豆茎叶开始变黄、苗秆和豆荚已干,并呈黑褐色时便可收获。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时收割,割倒后要轻放,尽量避免籽粒散失。割倒的大豆应及时运回脱粒,去杂晒干后入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