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啸,竹,园,爱,耕,经,绿,名,野,能组成什么对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0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6:50

上联:带经耕绿野。下联:爱竹啸名园。国家AAAA*景区福建永定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大厅的一副对联。

“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从字面语义上理解:后世子孙必须带着儒道伦常躬耕田野,这里的“经”,既是传统里的儒道之经,还应是规矩之经,这规矩纵然古人无言语之,而当世后人亦必遵之。卢氏家训“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词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将重农桑以创业富家与和乡党、睦宗族相提并论,即在指出足衣食重农桑规矩的重要性。武诚曾氏家训“事业精专,治家勤俭,处己谦恭,待人礼让”专门指出治家要注重勤俭;桥村黄氏家规“为农者勤稼穑备旱涝”也指出农者积极抗天对命的态度和努力改变。

赵氏祖训“尚勤俭: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这种崇尚与追求,已然是从本源万道之方来要求子孙后代,更从财富来源与蓄积的角度讲明了勤俭规矩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湖雷德成楼也刻楹联阐发此意“德业从伦常做起,成家由勤俭得来”,语明义也明。

扩展资料:

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对联要成“对”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6:51

上联:带经耕绿野

下联:爱竹啸名园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扩展资料:

对联特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4、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6:51

上联:带经耕绿野  

下联:爱竹啸名园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扩展资料

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语文文学名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6:52

楼主问得好,

这可是一副名联——

上联:带经耕绿野

下联:爱竹啸名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6:52

上联:带经耕绿野。下联:爱竹啸名园。国家AAAA*景区福建永定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大厅的一副对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从字面语义上理解:后世子孙必须带着儒道伦常躬耕田野,这里的“经”,既是传统里的儒道之经,还应是规矩之经,这规矩纵然古人无言语之,而当世后人亦必遵之。卢氏家训“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词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将重农桑以创业富家与和乡党、睦宗族相提并论,即在指出足衣食重农桑规矩的重要性。武诚曾氏家训“事业精专,治家勤俭,处己谦恭,待人礼让”专门指出治家要注重勤俭;桥村黄氏家规“为农者勤稼穑备旱涝”也指出农者积极抗天对命的态度和努力改变。赵氏祖训“尚勤俭: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这种崇尚与追求,已然是从本源万道之方来要求子孙后代,更从财富来源与蓄积的角度讲明了勤俭规矩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湖雷德成楼也刻楹联阐发此意“德业从伦常做起,成家由勤俭得来”,语明义也明。扩展资料: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对联要成“对”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