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关于易水有什么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5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4

关于易水只有荆轲易水歌这一个历史典故。

荆轲易水歌典故: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入虎穴兮探蛟宫,仰天呼兮成白虹!伴着高渐离悲怆铮鸣的击筑声,荆轲引吭歌毕,心潮起伏。满脸泪痕的燕太子丹敬上酒来,他一饮而尽,掷杯于地。然后对大家抱一抱拳,转身跃上骏马,同秦舞阳绝尘而去。 “一路保重!”。

送行的众人扑扑拜倒,白色的衣冠如同一片霜雪降从天而降。待抬起头来,泪眼蒙蒙中,荆轲他们已经消失在远处,只有一溜烟尘在易水岸边慢慢扩散, 这是两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真实一幕。肩负着一个国家的希寄和重托,荆轲踏上了征途遥遥的不归路。

而他留下的千古绝唱却常驻人心,感染过多少后来人!今天,亲身站到这历尽沧桑的古易水畔,更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冲动和感慨。此时正值秋末,易水河内枯草连天,碎石遍布,只有一缕细流蜿蜒而下。朔河西望,群山似阵,落日如血,好像战国时代的杀气仍未散尽。

眺望对岸,耸立在高坡上的荆轲塔顶着沉沉暮色和千古风霜,仿佛一座苍老孤独的高碑,向人们证实着这里的慷慨和悲壮。

扩展资料:

解析:

荆轲身上体现的以弱小的个体反抗*的勇气和甘为高尚的*价值观和理想主义献身的牺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在这点上,我们反对电影《英雄》中以“天下”为幌子为暴秦的*集权辩护、抹杀反抗**的英雄行为的崇高价值的立场。

然而燕太子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决策不能不让后人反思,就象北宋文豪苏洵在《六国论》中所写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也。”

荆轲等战国游侠不是凡夫俗子,他们是具有*价值观和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超越物欲,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国家民族、自由正义等形而上的信念上。但作为理想主义者,要想在社会上建立经济、*等方面的功业,必须要具有勇气和智慧。

所谓勇气就是那种明知行动会招致自身的伤亡,也要以微弱的自身与强大的对方挑战的只知正邪、不计损益的高于常人的气概。*事业是对大道高义的奋争,是拯济天下的伟业,它需要那种“虽千万人,我往也”的执著和勇气,需要那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论万世不论一生。

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节义。真正的*家是无所畏惧的理想主义者,他不是政客,他要为某种价值观而献身。没有这种勇气、节义,*家就会成为投机分子,在事业关头权衡个人的利益得失,将一己之利置于*事业之上。社会上的竞争有时如同作战,只有勇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斗争中的胆怯、退让、委琐,反而给对手以可乘之机,也使决策出现失误,使事业蒙受损失。只有勇气,才能激发起人们越挫越勇的斗志和破釜沉舟的决心。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血性和勇气,才能促使对手的最终败退。

倘若英雄志士连向困难挑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就看不出其与一般民众有何异同。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使下属和同志焕发起了如火如荼的热情,使他们象勇者一样忠诚和勇敢。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事业失败了,对志士们的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错误进行检讨反省是一回事,对他们的勇气、节义和高尚品质的肯定和尊重是另外一回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水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4

易水,在河北省的易县,也叫易河。和易水有关系的那个叫荆轲,当时太子丹一干人送荆轲到易水,高渐离唱《易水歌》送别荆轲,从此,“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了千古绝唱。荆轲的慷慨赴死也名垂千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5

荆轲刺秦王离别燕国时,燕太子丹送行,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35

作家杨大侠说从狂歌痛饮的燕市走向易水的路是漫长的。这回,他真的走了,毅然决然地走了。告别了烟花般灿烂,走进了历史的风霜,只给天地留下一脉侠气清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